“高山流水”与“余音绕梁”(转载)

14小时前 (08:35:45)阅读1回复0
猪脚
猪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796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938
  • 回复0
楼主

   做者:龙业 提交日期:2010-1-31 13:26:00 拜候:17 回复:1

   中国的前人,非常重视音乐,在音乐理论中,不断把审美教诲和政治教化连系起来,那是有悠久的传统的。

     《尚书·尧典》里,尧对乐正夔说“命女典乐,教胄子。曲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于是,夔担任起了用音乐培育提拔帝王子弟耿直温暖、宽宏坚决、顽强而不自虐、简易而不傲岸的人格的使命。“夔一足”的典故很能阐明他音乐工做的功效:《吕氏春秋·察传》说“夫乐,六合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报酬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全国,若夔者一而足矣!”——夔,因而成了圣人,在夔那里,音乐产生了“平全国”的成效!

     在先秦贵族教诲的六艺中,紧承“礼”后,鲜明将“乐”列在课程的第二位。

     在儒家的六经中,本来有《乐》;后来,《礼记》中,专有《乐记》;《周礼》中,亦设《大司乐》。

     在儒家的典范做家里,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则言“君子以钟鼓道志”——立志成人离不开“乐”。

     周朝初期,周公姬旦草创礼乐轨制,就是将“礼教”与“乐教”连系,逃求的就是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稳固品级造社会的目标,将其做为立国之本。无怪乎孔子于“礼崩乐坏”之际,愤怒地喊出“是可忍,孰不成忍”之语。

     中国有重视音乐的传统,因而,也有重视音乐讲解的传统。

     音乐,比起其他的艺术,诸如语言艺术的文学、空间艺术的美术、舞台艺术的戏剧之类,具有明显的特征——笼统性,时间性,迷糊性,如许形成了听寡理解的难度。

     笼统深邃的事物,要让它形象化;稍纵即逝的事物,要让它空间化,迷糊朦胧的事物,要让它清晰化——那一切说起随便,做起来难,搞欠好就会有“对牛抚琴”的为难排场。

     所以,要讲解好音乐,既需要有音乐的聪耳,有心有灵犀的会意,还需要有丰富的联想想象才能、灵敏的符号转换才能和精湛的语言表达才能。且不说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先看看两个成语的出处:

     “高山流水”,现用来比方知音罕见,或乐曲高明。它出自《吕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末身不复鼓琴,认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樵夫钟子期不只听懂了伯牙的乐曲传达的感情,想象出其美妙的画面来,并且创造出音乐的描述讲解形式来:用描述词“巍巍”“汤汤”来绘形摹声,用比方“若太山”“若流水”来凸起形象特征,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沟通听觉和视觉,强化赏识的心理感触感染。那种形式,是间接地、正面地描写音乐,表示立即的感触感染,明显,生动,形象。

     “余音绕梁”,如今用了描述歌声或乐曲斑斓,耐人觅味。《列子·汤问》里说:“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往而余音绕梁,三日不停。”

     韩娥到齐国,无粮无钱,若在别人,定得忍耐饥饿,但韩娥否则。韩娥的音乐,不只暂解饥冷之苦,并且留给齐人无尽的审美享受,令他们久久回味,如饱享精神大餐,可谓精神变物量,物量变精神。“余音绕梁”的那种讲解形式,不是重在描述音乐行为本身若何,而是重在往往借助夸饰、拟人等修辞手法,表示音乐演出时或演出后受寡的主看感触感染,凸显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浩荡影响。

0
回帖

“高山流水”与“余音绕梁”(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