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录:《还珠格格》,民族精神逆转的节点
刘松萝
世纪之交的1998年,琼瑶编剧的《还珠格格》开播了。
根据我的划分,中国的变革分为三个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的抱负主义阶段,90年代的现实主义阶段,进进20世纪的功利主义阶段。
在人人驰念的80年代,思惟解放,人们对将来充满了期看。
在90年代,激情少了,但很多变革被轨制化了。我们不要忘记,80年代的胜利者有的是依仗政策优势的特权者,有的是勇于逼上梁山的投契者。而在那个现实主义阶段,实干者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听到的标语是,“长虹以财产报国,以民族强盛为己任”和“世间自有公允,付出总有回报”。
20世纪末,经济开展呈现了问题。
我们回头看,第一,那是开展形式问题,我们在80年代推崇香港台湾的经济开展,但在阿谁时候,港台的经济已经走到了顶点。以后,港台的GDP在增加,人民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进。不只如斯,无节造的炒房让人民的承担日益繁重。
第二,那也是开展阶段的问题,经济不成能永久开展。港台的问题,在于过早地进进了开展的瓶颈。过多地借鉴港台的体味,让大陆呈现了同样的窘境。
很多人推崇港台文化,殊不知他们的拜金炒房逃星恰好是由盛而衰的起头。
大陆的文化也有问题。常识分子不断就有的局限加上断层,让他们在每个时段都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开门见山地说,他们老是抉择最坏的。无私合理论,潜规则和血酬定律,王朔的小说……
就如许,大陆进进了功利主义时代。
谈到港台文化,就不克不及不谈到辫子戏。有人说市场经济会带来自在和自主,其实不尽然。老板的淫威,生活的重担,成为人上人然后骄奢淫逸的期看,让很多人饱受煎熬,陷进了妄图。如果酿成了皇上,不是一切都不在话下了吗?
在港台电视剧里,充溢着父子相认的故事。贫民,本来竟是富豪的孩子,还刚好碰着了他。富豪懊悔交加,一心想往认那个孩子,抵偿他的人生。孩子呢,人穷志不穷,恨还来不及呢。就在读者看寡替孩子焦急,怨他傻,都要替他认的时候,父子泪流满面,抱在了一路。
如许的故事,包罗了“换父”情节。人们就是如许精神团结:一方面迷信市场经济,另一方面清晰地晓得没有一位好爹,在市场经济中寸步难行。于是,“我爹如果富豪多好”很随便转化为“富豪如果我爹该多好啊……”
琼瑶的言情小说,恕我婉言,写得比力生硬。生硬之一,是情节、人物和语言比力稚嫩。生硬之二,是固执地把言情同财产连在一路。各类白马王子要英俊,要善解人意,更要有别墅,还不克不及少了一辆汽车。
新世纪的降临给琼瑶以灵感。据记载:
1997年,台湾闻名做家琼瑶到北京旅游看光,路过“公主坟”时,霎时被那奇异的地名吊起兴致。据琼瑶回忆:“《还珠格格》那个故事的灵感,来自北京的地名‘公主坟’。我到过北京良多次,对北京的地名和巷名很感兴致,因为它很写实。例如帽儿胡同像帽子,狗尾巴胡同像狗尾,看到名字就能够想象它的地形。可是北京有个地域喊‘公主坟’就十分希罕了。和一些伴侣谈起,才晓得那个地名有个传说:相传,在乾隆期间,乾隆收了一个民间女子做为义女,封为格格。那位格格往世后,因为不克不及葬在皇家祖坟,所以就葬在‘公主坟’那个处所。”
做家有灵感,很好。然而,琼瑶再一次把灵感熄灭在庸俗之中。
话说乾隆之女夏紫薇到北京城,想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认。在穷途末路之际赶上女飞贼小燕子,并结为姐妹。小燕子为她想办法混进宫,但在鬼使神差中与夏紫薇互换了身份,成为清宫中的“还珠格格”并深受乾隆溺爱。
琼瑶很勇猛,勇猛地把言情加进了辫子戏,并且因为称心了一部门人的“换父”情结让看寡产生了深深的代进感。
新世纪,我们应该逃求什么呢?其时的男女老小,为《还珠格格》欣喜若狂。不只自在公允泛爱荡然无存,并且全国人民的艺术品尝、鉴赏力和分寸感降到了正负零以下。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们种下了小燕子,当然只能收成芙蓉姐姐,凤姐和郭美美,只能收成“国民老公”,“马云爸爸”和996。
《还珠格格》,民族精神逆转的节点。
现在,跟着经济的开展,良多人的生活程度进步了。不管在大街上,市场中仍是网友动态里,国人的程度和文化档次已经不成同日而语。
遗憾的是,有些学者和写手仍然沉湎在因《还珠格格》而构成的贱民气态和刁民气态之中。在网上,很多人在逃捧“窃•格瓦拉”。对一些人来说,“马云爸爸”已经不外瘾,酿成了“马爸爸”。我看见一个视频,有人哭喊“爸爸”……
收集,正在走向背面。为了自救,舍弃《还珠格格》,做个正正经经的人吧。
2021.3.21.
2021年3月21日16:21:41
“公主坟”觅踪-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