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语文课本选进《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那个烂小说能够进进中学教材,编者的鉴赏才能可谓高矣,所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也。张三四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一般关系》,以无视听。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一般关系
中国古代有许多闻名的音乐家:高渐离、师旷、俞伯牙、姜夔、李叔同等等。孔子也是此中的一个,他不只是音乐家,仍是音乐理论家。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他就提出了程度教诲的主张,认为贵族子弟应该学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此中音乐排在第二位。我们如今说:要培育提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音乐做为“美”的一部门,排在倒数第二位。音乐课不外是语数英“有益的填补”罢了。孔夫子临死前几天,还给本身唱了一曲丧歌,他那一辈子,一听到《韶》乐,就能够三个月不食肉。孔子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该死的时髦音乐搞乱了文雅音乐呀!)又说:放郑声,郑声淫。(要废除时髦音乐,时髦音乐过分分了)从此,音乐就用二分法分红了文雅音乐和通俗音乐,文雅的说法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阳春》和《白雪》就是上面所说的音乐家师旷的做品。
《列子#8226;汤问》里,“高山流水”典故如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行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传说俞伯牙实有名为《高山》和《流水》的乐曲传世,但它们超出了人类的聪明,消逝在茫茫汗青中了。世间原来只要一双耳朵能听懂高山流水,那双耳朵一死,高山流水也就没有需要再留下来。《吕氏春秋》把那个故事接下往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末身不复鼓琴,认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也。”可惜的是伯牙的琴,如果留到如今,不晓得能够拍卖出几美金……俞伯牙破琴绝弦之前,恐怕在钟子期的坟头再弹奏了一次《高山》《流水》,鼓与明月清风,他又没有记下曲谱,琴破弦绝,也就人散曲末。
《高山》和《流水》无疑是属于雅乐的。“高山流水”那个词语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乐曲的高明或高明的乐曲,正相当于阳春白雪。第二是指罕见的知音。明#8226;崔时佩《琴心写恨》诗就说:“高山流水千年调,白雪阳春万古情。” 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外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阳春》、《白雪》如许的曲子,到了最初,郢中能“属而和”的还有数十人,然而能知高山流水之音的,就只要钟子期一小我。
在冯梦龙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里,俞伯牙来到钟子期的坟头,鼓琴一操,引得旁看者大笑。人们认为音乐就是用来取乐的,我们走在街头巷尾里,耳朵里听到的无非是些恋歌,不是暗恋,就是失恋。失恋的歌唱者兴高摘烈地唱着:我失恋了啊,我受伤了啊……颠末了两千多年,我们不见得有什么出息。俞伯牙口诵短歌:“忆昔往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悲伤悲伤复悲伤,不忍泪珠纷。来欢往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令媛义,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末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做为小说是失败的,小说里的俞伯牙不外是个狗眼看人低的权要罢了,艺术家是不是都有些狗眼看人低?那首短歌更是失败,曲白得跟现在的时髦歌曲八两半斤,但是它其实不影响我提出下面那个问题:
俞伯牙到底是为谁悲伤?
俞伯牙是个琴师,他人对牛抚琴,牛照样食它的草,俞伯牙对马抚琴,六匹马都抬起头来看着他。对牛抚琴和对马抚琴,意义恰好相反。《荀子#8226;劝学》:“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琴操》里还记载了俞伯牙学琴的颠末:伯牙学琴三年不成,成连称要带他往见本身的教师,就把他带到了蓬莱山,成连将伯牙留在山上,本身则搭船而回。伯牙独处山上,“近看无人,但闻海上汩没崩澌之声,山林杳冥,群鸟悲号,伯牙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他将听到的声音,看见的景物,融进本身的情怀之中,公然韵律与心神合而为一。伯牙因而悟得琴之妙趣,遂成全国好手。但是钟子期呢?除了《列子》和《吕氏春秋》的记载之外,就没有更多故事了。他只是一个同情的副角。
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里,钟子期是一个樵夫。冯梦龙可能觉得樵夫不成能有那么深挚的音乐素养,因而又让他脱往蓑衣斗笠,酿成一个儒生。自俞伯牙离往之后,该儒生还日樵夜读,毕竟把本身累死了。为了考察钟子期,俞伯牙出了个标题问题:琴是何人所造,抚它有甚益处。钟子期博闻强识,一道名词阐明题,当然难不住他。俞伯牙那才用音乐往考察。拿测验术语来说,适才考的是再现才能,如今考的是理解才能。俞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一方面是要证明本身是乐中圣手,一方面是要考察钟子期。钟子期听琴,也不外要证明本身并非只死记硬背了一些常识,而是拥有一流的的音乐领略力,并不是空生了一双耳朵。一方不是缘情而琴,另一方也不是心有戚戚。本来二人是基于对音乐的配合理解而相知,现在酿成了考官和考生。那个富于浪漫气息的千古美谈,到了冯梦龙笔下,神韵全无。当然,它的做者是不是冯梦龙,我们不晓得。但是冯梦龙把它选进《警世通言》,就必需负上那个责任。
“高山流水”的第二个意思:比方罕见的知音,或者比方知音罕见。《现代汉语词典》“知音”条:“……后来用‘知音’指领会本身特长的人。”再查《古代汉语词典》“知音”条:“①熟知音乐。……②相知的伴侣……”我们如今就用“知音”来指代伴侣。但是,知音不是伴侣,伴侣也不是知音。钟子期是俞伯牙的知音,俞伯牙却不是钟子期的知音。俞伯牙不领会钟子期,更没有筹算往领会。钟子期和俞伯牙在一路,永久只是个倾听者。人们把俞伯牙和钟子期当成了贴心伴侣,几乎是天大的误会。钟子期就是韦小宝的双儿,固然俞伯牙不是韦小宝。在现实生活里,没有情面愿永久做倾听者,正如没有情面愿做双儿。只要一方能理解另一方,而另一方永久高屋建瓴,不睬解也不筹算往理解对方,最末的结局恰好是高山流水那个故事的结局:人散曲末。在张艺谋片子《英雄》里,残剑飞雪隐姓埋名,残剑改名高山先生,飞雪改为流水先生。张艺谋原来想说二人是超脱世俗的贴心夫妻,却无意中道出了二人的隔阂:残剑理解飞雪,飞雪却无法理解残剑,或者说,飞雪没有筹算往理解残剑。
但是“高山流水”的典故已经进进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当我们说起知音的时候,强调的往往是要他人来理解本身,而不是互相理解。人们能够说:“他是我的知音。”但是没有人说:“我是他的知音。”大贤圣人,概莫能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游移。一弹再三叹,大方有馀哀。不吝歌者苦,但伤知音希。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8226;西北有高楼》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船中只要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