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唐诗人之韦应物

5小时前 (21:30:37)阅读1回复0
路亚哦哦哦
路亚哦哦哦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7
  • 经验值810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207
  • 回复0
楼主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亡命愧俸钱

——走近大唐诗人之韦应物

   韦应物,字义博。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出生,京城长安人。因为他曾经做过苏州刺史,所以世称“韦苏州”。韦应物是唐代闻名诗人,诗风恬淡高远,语言简洁纯朴,以写景如画,为著称于后世称。韦应物身世豪门看族。他的五世祖韦冲,是隋朝时正三品的民部尚书;唐王朝成立后,其高祖韦挺则是唐太宗的三品御史医生;其祖韦待价则是武则天时的期正三品吏部尚书;韦应物爷爷韦令仪官至的五品宗正少卿;其父韦銮也是从四品少监。到了韦应物时代,韦门第代为官,已显要百年。难怪其时长安城曾传播过如许一句谣谚:“城南韦杜,往天尺五。”此中,“韦”指的就是韦应物家,“杜”则是杜如晦一家。韦应物做为唐代闻名诗人,并非像其他诗人那样,自幼聪明勤学,博学多才。而恰好相反的是,应物做少年时代,不学无术,放纵不羁,横行乡里,是一个十足的纨绔门生、花花太岁。

   唐玄宗天宝九年,公元750年,14岁的韦应物以门荫补右千牛卫。“摆布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是大唐皇帝内围的贴身卫队。一年后,韦应物以三卫郎的官职为唐玄宗的近身侍卫,同时进太学附读。在那期间,他更是仰仗皇恩,有恃无恐,飞扬嚣张。他在晚年回忆那段生活的诗中写道:

  少事武皇帝,恶棍恃恩私。

  身做里中横,家躲亡命儿。

  朝持樗蒱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从诗中我们能够看到年轻时韦应物,仗着皇帝恩宠,违法乱纪,无所不为。他竟然胆大包天,在家里窝躲功犯,包庇亡命之徒;把持赌局,聚寡赌博;调戏邻人家的女子,实是劣迹斑斑。因为他是皇帝的近侍,官府也不敢捕拿他。如斯恶少,花花太岁,韦应物连做人都没有学会,那还有心思和时间读书。

   不外,韦应物那种近似荒唐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坏了。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发作,唐玄宗仓皇逃奔四川。韦应物全家为了遁藏战乱,也被迫逃离长安,四处漂荡。韦应物也漂泊失所,逃到陕西省武功县的山中遁藏战乱。颠末国破家散浩荡变故的韦应物,突然间良心发现,决定从头做人,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起头立志做人,少食寡欲,经常是“焚香扫地而坐”,奋发读书。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后来,韦应物公然成为了唐代闻名诗人。此年8月,20岁的韦应物还娶了京兆府昭应县16岁的元苹为妻。

   唐朝代宗广德元年,27岁的韦应物被朝廷授予洛阳丞。两年后,他在河南兵曹的职位上,因惩处违法军士不公被罢官夺职,闲居洛阳。曲到唐代宗大历九年,38岁的韦应物才被从头升引,被录用为正七品下得京兆府功曹。后来历任朝清郎、户县县令、栎阳县令。43岁时,韦应物身染沉痾,不能不辞往栎阳县令,回家养病。两年后康复,出任从六品上的尚书比部员外郎。47岁升任正四品下的滁州刺史,那时候的韦应物的诗名早已誉满全国。其时滁州有一处情况斑斓的景点——西涧,韦应物工做闲暇之间,经常到那里玩耍。也是在此处,他写下了闻名力做之一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喊。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船自横。

   该诗是韦应物山川诗中的凸起代表,全诗构想精巧、语言精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以“独怜”二字开头,起首将读者带进一个碧草丛生、涧水奔腾的清幽情况,接着以深树鸟喊,而进一步到达“鸟喊山更幽”的意境,一会儿把清幽的景物彻底写活了。第三句把“春潮”与“春雨”两种事物紧紧相连,“春潮”因为“春雨”水量的加进,天然流淌更为湍急,也是因为“春雨”缘故,无人外出,天然无人过渡,涧边的渡船也只要单独横斜着、飘荡着,置之不理。此情此景,颠末诗人的描画,动静天然,记忆犹新,好像一幅画卷,展示在读者面前,不愧为传播千古的名诗佳句。

   韦应物在任父母官时,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并且经常反躬自责,认为本身没有尽到责任,愧对百姓苍生和朝廷的俸禄自愧。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写到:“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亡命愧俸钱。”足见其爱民之心。那固然是一首寄赠诗,也唐诗里的名篇,全诗如下:

  往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亡命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看月几回圆。

   该诗写于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冬,其时韦应物正在滁州刺史的任上。那一年冬天,京城长安发作了墨泚兵变事务,墨泚称帝号秦,占据长安,唐德宗仓皇出逃。韦应物听到此过后,匆忙派人往长安密查动静,密查动静的人还没有回到滁州,其时韦应物期待的心绪非常焦虑,在那种情状下,他写了那首《寄李儋元锡》,寄给远在京城的老友李儋。李儋,字元锡,其时任殿中侍御史。

   单论那首诗的艺术特色,其实并没有凸起之处。那首诗之所以历代为人传诵,次要是因为那首诗有较高的思惟境域,此中“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亡命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倍受士人推崇和颂扬。范仲淹称颂为“仁者之言”,墨熹盛赞为“贤矣”,被后人爱崇为“封建仕宦的座右铭”。 

   唐朝德宗贞元元年,49岁的韦应物升任江州刺史。后又被赐爵为扶风县男,食邑300户,调进京为左司郎中。 德宗贞元四年七月,52岁的韦应物以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已是从三品的封疆大吏。三年任期满后,韦应物闲居苏州永定寺。不久,病死在苏州官舍,享年54岁。韦应物病故后,灵榇被运回长安,回葬少陵原祖茔,与其夫人元苹合葬一处。  

   2007年8月,在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同时出土了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此中,韦应物的墓志及夫人墓志属于国度一级文物。那四方墓志的同时出土,是一个严重汗青的发现,批改汗青上对韦应物的一些错误评述,包罗韦应物一生所任官职的情状及其前辈和子女的诸多问题,得以处理。据《新唐书》记载,韦应物是独生子,但新发现的韦应物墓志则明白记载:韦应物兄弟三人,韦应物排行第三。史料记载韦应物有两个儿子,但是韦夫人元苹墓志记载,其后代是“一男两女”。根据史料和墓志揣度:韦妻死于776年,韦应物是791年埋葬,中间相隔15年,在此期间韦应物又续弦另娶,又生一男。

   据墓志记载:元苹16岁嫁给韦应物,往世时仅36岁。韦应物一家颠末“安史之乱”后已经相当清寒,其时元苹病逝在韦应物的官舍,举行葬礼时是在长安城含光门外承平坊暂时租赁的房子里。根据韦庆复墓志记载:韦应物往世时,他的儿子韦庆复才15岁。韦庆复后来靠吃苦攻读进仕,曾经做过监察御史、里行、河东节度判官等官职,809年7月病逝于其时的渭南县灵岩寺。

   以上墓志,不单填补了史乘的缺漏,并且让我们更近一步领会到大唐诗人韦应物的实在一生。

0
回帖

走近大唐诗人之韦应物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