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春节都忙些啥? (转载)

15小时前 (03:30:41)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7989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978
  • 回复0
楼主

   春节一到,放假7天。其实汗青上早已如斯,唐朝的春节假期就跟我们如今一样,也是7天。古时春节一到,官员们都纷繁忙碌起来,无论级别凹凸,官员们在春节都要忙着送礼、收礼。热闹、平和的春节气氛,掩藏不住一股陈旧的气息。

  送礼的步队形成交通障碍

   汗青上每当一个王朝走下坡路时,贪腐之风老是愈演愈烈,春节送礼也愈加流行,而且冠冕堂皇地停止。春节送礼收礼,是古代官场流行千百年长盛不衰的"潜规则"。

   部属给上司送礼之前,先要给上司的"阍者"(看门人)送礼。此话怎讲?我们先来听听顾炎武讲的"门包"的掌故:"《后汉书·梁冀传》:‘......冀、寿共乘辇车......游看第内......喊钟吹管......或连继日夜......客到门不得通,皆请谢门者,门者累令媛。'今日所谓门包,殆昉于此。"至迟在东汉,就时髦送"门包"了。要进进东汉权臣梁冀豪华、堂皇的府第,得先打通看门人关节,他让你进,你才气进。而要打通他的关节,就得给他送银子--"门包"。据说梁府看门人收的银子不可胜数。

   明朝周晖《二续金陵琐事》记载了万历年间南京春节送礼的壮看排场:元旦前一天,周晖外出访客,至南京内桥,看到中城戎马司衙门前聚集了一收汹涌澎湃的步队,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障碍。经探听,本来那些人都是来给中城戎马司送春节礼品的。

   其时的南京设五城戎马司,每城戎马司分设正副批示,掌管本城区巡捕响马、疏理街道沟渠、把守囚犯及消防等事项。名为戎马司,现实不掌兵。衙门不大,正副批示等级都很低。春节之前,中城戎马司门前都有那么多送礼的人,其他更大、更热的衙门,送礼的盛况能够想见。

   春节给上司或有关衙门送礼,由暗夜变成朗朗白天,由地下转为公开,世风、官场之风的松弛一至于此!

  春节不捞何时捞

   清代贪官和珅势焰熏天时,凡进京赴吏部应选的官员,都以能谒见和珅为荣。山东历城县令某某,前去和府,送了看门人2000两银子,才被容许"长跽"(双腿跪地,上身挺曲)和府大门前,等待和珅回府。那还不是在春节期间。

   春节上和珅贵寓送礼,送给看门人的"门包",能少于2000两银子吗?若是少了,那连跪在和府门前的资格都没有。

   古代良多官员,如饿虎一般。据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一书,晚清有个姓丁的人,被录用为四川总督,要到北京谒见皇上。他先到天津,见到李鸿章,李鸿章对他说:"到京谒见皇上,应酬大于以往数倍。晓得你两袖清风,已代你筹备银子1万两,存在京城某钱庄。"丁某赴京,正赶上某相国生日,那位相国,对赴京的父母官"所看甚奢",就等着他们来送大礼。丁某的1万两银子竟不够利用,又请李鸿章代筹1万两(次要用于打点京官,此外还要帮助在京待考的100多名四川举子)。日常平凡尚且如斯,春节送礼,你说该给那位相国送几呢?

   和珅的部属,也均如饿狼一般。和珅有意饿他们,好放他们出往更多地觅食。

   据清代昭摙《啸亭杂录》一书,和珅极其小气,小气的水平古代罕有其比:"至于和相则赋性小气,出进金银,无不持筹握算,亲为称兑。宅中收费,皆由下官承办,不发私财,其家姬妾虽多,皆无赐给,日飧薄粥罢了。"

   和府黄金、白银的进出,和珅都要拿着算策画,而且要亲身称量金银。家中开收,他本身不承担,他的家属也不承担,要他的部属承担。和珅家花钱如流水,但他从不自掏腰包一文钱。和珅妻妾浩瀚,连脂粉钱都不赐给。不单如斯,和珅还不给她们供给甘旨好菜,仅让她们一天三餐饮稀粥。那能够说是一桩奇闻。

   和珅手下的仕宦,春节天然不会闲着,必然会全线出击,打着"和相"的灯号挠紧捞钱。否则的话,和府巨额的花销,他们怎能承担。

  春节送礼送出了"大实惠"

   北宋仁宗时,官场"请托"(走路径、通关节)之风大盛。吴处厚《青箱杂记》一书说:"皇祐、嘉祐中,未有谒禁,士人多驰骛请托,而法官尤甚。有一人号‘看火马',又一人号‘日游神',盖以其日有奔趋,未尝暂息故也。"皇祐(1049-1053)、嘉祐(1056-1063)都是宋仁宗的年号。在那期间,有人竟然天天走路径。

   而通关节效果之大,或许莫过于文彦博给张贵妃献蜀锦。

   据梅尧臣《碧云騢》一书,"文潞公进相,因张贵妃也。"被封为潞国公的文彦博,当初官拜宰相,靠的是张贵妃的提携。贵妃的父亲张尧封曾是文彦博的食客,贵妃少小,其父曾让她认文彦博为伯父。文彦博"知益州",担任成都处所行政长官时,贵妃提醒文彦博,时近上元(正月十五元宵节),宜赶织"异锦"(图案别致的蜀锦)献上。文彦博乃令工人"织金线灯笼,载莲花为锦"。并造造秋千一副,以备贵妃冷食节玩。到了上元节,张贵妃穿戴文彦博献的异锦做的衣服,往见宋仁宗,仁宗惊问:"何处有此锦?"贵妃说:"妾让成都文彦博织了送来。妾父与文彦博是故人故交。然而妾怎能指使文彦博呢?是文彦博特意献给陛下的。"宋仁宗很兴奋,从此留意文彦博。文彦博从成都回京,被提拔为副宰相,后又升为宰相。

   张贵妃是一个不简单的女人。她的父亲张尧封进士身世,只做到石州推官,且死得很早。其母将年幼的张贵妃送进宫中。据《宋史·后妃传·张贵妃传》,张贵妃成年后,得到了宋仁宗的溺爱:"寝长得幸,有盛宠,妃巧慧有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她的权力达于朝廷表里,是一个会弄权、会干政的女人。

   文彦博献给张贵妃一副秋千做为冷食节的礼物,也有深意。张晓红《秋千与冷食、清明》一文云:"秋千又与哀痛、惜春、叹老等感情不成朋分。因为冷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呈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完毕,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 冷食,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文彦博献秋千,意在勾起张贵妃思念先父之情,并进而勾起其对本身的感念之情。

   一段蜀锦,一副秋千,竟能感动张贵妃和宋仁宗。送礼送到那个份上,实可说叹为看行了。

  清朝"公约"为何不管用

   清朝康熙时代末,朝廷曾想整顿春节官场成规陋习,于是订立一纸"公约",并要求中心计心情关每位官员将公约贴在府第大门旁。

   据清人金埴《不下带编》一书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9),金埴到北京,见"朝彦群公"(朝廷的俊才,即大臣们),人人都在府第大门的东面粘贴公约一纸,上面书写的内容均不异:

   "同朝僚友,夙夜在公,焉有余闲,应酬往返?自今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岁元旦为始,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有蒙赐顾者,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亦不答拜。至于四方亲朋,或谒进,或游学,或觅馆来京枉顾者,亦概不接帖,不登门簿,不敢答拜,统希原谅。"

   落款为"九卿、六部、詹事、翰林、科道等衙门公启"。

   九卿是古代中心各行政机关的一种总称。詹事掌管经史文章之事(包罗给皇帝讲经书、编辑册本、主持测验、治理学校等)。科道是负责监察、弹劾的官员,包罗六科给事中及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九卿、六部、詹事、翰林、科道等衙门公启",实即中心各机关通知布告。

   通知布告规定:从康熙五十八年元旦起,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有上门贺岁、祝寿、拜见者,概不招待,也不回访。亲朋有事赴京,前来拜访,概不招待,也不回访。

   朝廷出此通知布告,让官员们做为公约,约束其行为,起点应当说是好的。问题是:谁来监视公约的施行?违背了公约,又当如何处置?

   纸上规定"不贺岁,不祝寿,不拜客",现实照样能够送礼、收礼,照样能够受贿、受贿,照样能够拉拉扯扯,以至营私舞弊。要想做违纪违法的事,还怕没有遁词,没有时间,没有办法,没有时机吗?

   不外,有如许的公约总比没有如许的公约好,最少阐明朝廷死力想约束官员们,避免他们操纵年节,做一些违纪违法的事。再说清朝的官员也不会个个都是贪官,总有廉能之人,能照公约约束本身。

   要想让上述公约不成为一纸空文,诚非易事。那要有强有力的监察机关。别的,除了明察,还要暗访。皇帝手下耳目浩瀚,能够派一些耳目经常到大臣们的门前转转。若有的大臣门前经常车水马龙,特殊是春节期间,来客川流不息,就能够问问他:你都接见了哪些人?谈了些什么?皇帝连官员的隐私都能探听出来,上门送礼的事,还怕刺探不到吗?

  李世杰在四川清除春节官场陋风

   厌恶春节官场恶俗,并决心加以变革的官员,并不是没有。清代李世杰就是此中之一。只是如许的官员如百里挑一。

   据清代昭摙《啸亭杂录》一书,李世杰年轻时做过负责治安的巡检。有一次,乾隆皇帝下江南,李世杰负责给皇帝御船搭跳板。那天刚下过雨,路很滑。乾隆帝上船时,不小心跌了一跤。李世杰反响特快,吃紧将乾隆帝扶起。总督、巡抚都大为恐慌,命人将李世杰绑起来,请乾隆帝处置。乾隆帝笑着说:"下级官员中竟然有如许的忠爱之人。"立即提拔李世杰任知州。后来李世杰做到四川总督和江南总督。

   他任四川总督数年,从未宴请过一个客人。成都将军到任,按老例总督要宴请他。李世杰心想,不请,怠慢了那位成都将军;请,破了本身立的端方。于是便趁成都将军家属抵达成都时,派一位武官送往一只煮乳猪,一只烧羊,并让那位武官婉乐成都将军:"本想委屈将军到总督府,适闻将军眷属到成都,谨以那两种食物佐将军家宴。"

   春节前夜,李世杰吩咐厨师做十几斛(1斛5斗)面饼。春节部属来贺年时,李世杰派人对他们说:"深知列位辛勤,今用饼慰劳列位。"等他们食饱,李世杰方出来跟各人相见。礼毕,让府、厅、州、县官员就在总督衙署别离参见其上一级上司。礼毕,李世杰对官员们说:"春节端方,上司即便不接见部属,部属也必需坐着轿子到上司贵寓。路途远的,太阳偏西才气回家,白白苦了侍从人员,一点益处也没有。况且你们都有父母老婆,过年按例得给你们放假,诸位何不早回,让你们也放假半天。"部属齐声说:"是。"

   李世杰以身做则,变革四川春节官场陋风,一时颇著效果。那时清王朝还处于上升期间,变革随便进手,也随便收效。若是在晚清,就很难说了。(责编:陆天然)

0
回帖

古代官员春节都忙些啥? (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