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贵族政治的最初末结——略谈“唐朝世族”或“五姓七家”

3天前 (12-01 06:11)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839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794
  • 回复0
楼主

中国汗青上的世族政治或称贵族政治,萌芽于东汉时代,亡覆于唐朝末年。于是,在一种觉得上认为:世族政治,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跟着经济上的“占田荫客造”和政治上的“九品中正造”两大特权的消逝,而呈逐步削弱消亡的场面,其间而并没有反弹。其实那是一种极大的曲解。因为,就汗青事实看,在中国的世族政治时代,有两个阶段最为灿烂,一是魏晋南北朝,二是唐朝。唐朝时,出格是中晚唐,士族政治不只没有暗淡;相反,却再次奇异地灿烂起来。

东汉末年至魏晋时代,汉族士人讲求门第与家族身世,那种影响涉及胡人政权,以致于鲜卑族成立的北魏,亦极重视官员的门第身世,孝文帝就曾先后两次对全国姓氏停止排名,确立尊贱,汗青上“山东士族”的概念得以构成。那里的“山东”(崤山以东),次要囊括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的大部或一部。自北魏至唐朝,“山东士族”最显要的高门,有“四姓”和“五姓”之说。北魏时,排定的最尊贵的“四姓”,为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他们由孝文帝钦定:“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排定四姓时,陇西李氏得到动静,担忧不在此中,故乘驼星夜赴洛阳,但到时“四姓”已定,没有陇西李氏。不外,在其时,陇西李氏仍为权贵,“陇西李冲以才识见任,当朝贵重,所结姻姻,莫非清看,帝亦以其女为夫人。”以至“四姓”中的太原王氏,也是依靠李冲的选举而得以居“四姓”之一。至于“五姓”的说法,则加受骗时声名日隆的赵郡李氏,所谓“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到唐朝时,太原王氏的影响力减退,“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唤为‘鈒镂王家’,喻银量而饰物也。”故新“四姓”为:崔、卢、郑、李。那里的崔氏,不再特指清河崔氏,也包罗崔氏另一看族——博陵崔氏。南北朝时,清河崔氏的影响力要大于博陵崔氏,如东魏时代的清河崔甗对范阳卢元明说:“全国盛门唯我与尔,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何事者哉!”但到唐朝时,博陵崔氏的影响力反超了清河崔氏。唐初做《氏族志》,以身世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全国第一门户,且整个唐朝,来自博陵的宰相也超越了来自清河的宰相,被“全国推为士族之冠”。至于唐时“四姓”中李氏,狭义上的概念,特指赵郡李氏,后来则被认为包罗唐朝皇室自诩的陇西李氏。不外,更多的时候,唐朝时髦“五姓”的概念,即加上太原王氏,最末构成唐朝闻名的“五姓七看”: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

  以前,良多人认为:至唐时,自魏晋而成立起来的世族政治已经瓦解,士族们失往了特权,以至与庶族合流,再无严厉的划分。现实上,认真考量,唐朝时,人们的高门大族看念照旧深固,士庶高冷之间仍有着极深的鸿沟。五姓七家,“恃其族看,耻与诸姓为婚”,傲岸地停止着内部通婚,以连结崇高的血统。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范阳卢氏世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婚,他们不屑与其他姓氏为婚。于是,有盛唐宰相薛元超的一叹:“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贞看中,太宗皇帝无法忍耐高门大族的傲岸,说:“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医生。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变革。”于是,命重臣修《氏族志》,但在初稿中,编修者无视皇室及成立唐朝的核心力量——“关陇集团”,而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为全国第一。后来,太宗干涉,在《氏族志》中,抬高了皇室和“关陇集团”,对“山东士族”停止了压造,但却没获得现实效果。到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照旧打压世家大族(现实上是对“关陇集团”和“山东士族”的双重冲击),高宗时又曾发布的《禁婚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但成果照旧不如意,不单不克不及制止他们互相为婚,反倒在无形中增加了那些大族的本钱。“其后全国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他们照旧傲岸,不只鄙视诸姓,即便皇室也不克不及进其眼(皇室虽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但遭到思疑,且有胡化之风,故不为崔卢所重)。文宗时,皇帝求婚于宰相郑覃,期看其能将孙女嫁给皇太子,但未能如愿。为此,文宗道:“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也就是说,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看念不只没有削弱,相反更为严峻。回忆汗青,能够看到,盛唐时,“五姓”在朝廷上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形成的原因,认真阐发,能够发现:一是,在其时建唐的勋绩——“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的权力;二是皇帝的有意压造;三是在鼎力推行的科举测验轨制中,很多庶族朝臣呈现,而其时“五姓”还不适应那种出仕体例;四是冷门身世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所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停止了重建,“五姓”借助于科举轨制而从头昂首,且势头凶猛,好比,荥阳郑氏,在盛唐时为宰相者难觅身影,而自中唐起头,持续呈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收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斗室、青州房共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任宰相的仅仅有2人,事情后进进中唐,则陆续有8报酬宰相。高门大族之所以从头兴起,除了以荫进仕外,掌握了知贡举权是重要的一点,再有就是:在适应了科举测验轨制后,高门大族深挚的家风与常识传统,使他们在科举测验中占有特殊的优势。如范阳卢氏,有唐一代出格是自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越百人。那一数量令人惊异。要晓得,唐朝时,科举测验中的进士测验是最难的,登科人数又少,卢氏能有此功效,自是借助于家风与常识之厚。但高门大族中亦有始末鄙视科考轨制而秉承中古贵族看念的,好比以荫进仕的宰相赵郡李德裕和荥阳郑覃,李德裕“耻与诸生从乡赋,不喜科试”、“尤恶进士”,荥阳郑覃更是定见废除进士轨制。

  综看“山东士族”甚至于全国士族,崔氏始末排在第一位。南北朝时,在北方,独一可于之抗衡的是范阳卢氏。后来的称呼,无论是“崔、卢、郑、王”、“崔、卢、李、郑”,仍是“崔、卢、李、郑、王”,崔、卢都排于前两位,遂有东魏崔甗之说。而郑氏,或排第三位,或排第四位,但始末在“四姓”与“五姓”之内,只要王、李二姓氏在摆列中有改变。到了唐朝,高门大族,虽有“五姓”之说,但以根据整体实力看,“五姓”并不是前五名的摆列。有唐一代,于政治而言,实正实力意义上的“五姓”,则是赵郡李氏、博陵崔氏、荥阳郑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唐时出任宰相的,博陵崔氏16人,赵郡李氏17人,荥阳郑氏13人,京兆韦氏16人,河东裴氏17人。前三位属于唐朝“五姓”,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则属于以韦、裴、柳、薛(地位在关中士族杨、杜之上,此两姓虽各出11和10位宰相)为成员的“关中四姓”。详细说,京兆韦氏是“关陇集团”的重要核心成员;迟迟提到的河东裴氏,则是整个中国汗青上最闻名的家族,“懿夫百家郡看,四姓为先;全国氏族,莫如裴氏!”在唐朝时,河东裴氏更是以17位宰相而于数量上列士族之首,在量量上且有裴寂、裴炎、裴度如许的人物。之所以肃清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和陇西李氏,是因为博陵崔氏在影响力上已反超清河崔氏(为宰相者12人);弃范阳卢氏(为宰相者9人)则是因为其欠缺标杆人物与重臣;陇西李氏在唐时有宰相12人,且因皇室自称出自该门,而被列为官方意义的第一等高门,但现实上在士人中其实不被承认;至于太原王氏,唐时任宰相者寥寥,人物的影响力不敷,且其家族在唐时要次于崔、卢、郑、李。值得一提的是,做为东晋南朝四大侨姓王、谢、袁、萧中的一员,兰陵萧氏累世与隋唐皇室缔姻,而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做为特殊分子,出了10位宰相,贯串唐朝,力量也不容漠视。但跟着僖宗时代的起头,黄巢暴起,广明离乱,以致公元905年的“白马之变”,拾掇残唐的墨温,将崔远、裴枢、独孤损等高门朝臣一路投进滚滚黄河,一个时代也就跟着远往的流水而实的完毕了。

0
回帖

中古贵族政治的最初末结——略谈“唐朝世族”或“五姓七家”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