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吟全国】陪同女儿学文化之格物篇(2)荷花(上)清水出芙蓉

3天前 (12-01 12:30)阅读1回复0
大清
大清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9
  • 经验值832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659
  • 回复0
楼主

  【歌吟全国】陪同女儿学文化之格物篇(2)荷花(上)清水出芙蓉

  上回我提出了格物的概念,把万物放在适宜的格子里来停止看察阐发,上上回讲小古文《荷》时,女儿对荷花很感兴致。我就先根据女儿二年级小学生可以理解的程度测验考试着格“荷”。

  起首,仍是从荷的名称起头。为什么要喊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阐明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那里荷是托举、承担的意思。

  《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此中的,的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号芙蓉, 江东唤荷。”(前人对荷花各个部位都有称唤,也只需领会。)

  我不断认为荷花在古代的别称是所有花中最多的,荷、莲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泽芝、水华、菡萏(hàndàn)、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宫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红蕖、溪客、碧环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静客、翠钱、红衣、宫莲、佛座须等。(那个听听就行)

  给女儿选出几个我觉得最常用或者最有意义的别称是莲花、芙蕖、菡萏、芙蓉、藕花……(那个下面渐渐会提到,次要仍是以名人名文中提及)

  最早记载荷花的仍是《诗经》: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扶苏:枝叶茂盛的大树。隰:音席,低洼的湿地。荷华:荷花。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没见到子都美须眉啊,偏碰见你那个小狂徒。

  【国风•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池塘堤岸旁,既长蒲草又长荷。有个健美的青年,使我思念没奈何。

  (那些留着在诗词篇诗经里详尽讲,不消记)

  荷花能够用人的七觉来逐个论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心觉(以后格万物都能够用那七觉)

  第一, 形色之视觉,用眼睛看。

  荷花之美通俗语句很难描述,幸亏千百年来不断被人用诗文画曲传播后世。

  前人诗画中荷花多以白色、红色为多。汉刘氏有曰:白色为莲,红色为荷。在碧水翠叶的陪衬下,荷花非分特别清纯与脱尘,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名句赞扬:“清水出芙蓉,天然往雕饰”。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朴实明丽,毫无雕琢粉饰。

  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逐个风荷举”荷叶上残留的雨珠,在清晨的阳光照射下,很快消逝了。水面上的荷叶如撑起的一个个圆圆的伞盖,在晨风的吹拂下,不竭地“招摇”呢,又如一位位摘莲的江南女子,身着绿罗裙翩翩起舞,实是心爱之至。

  清代李渔的《芙蕖》最为可目,”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粉饰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做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限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

  (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粉饰得一片碧绿;比及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六合高起来,一天比一天都雅。有风时就做出飘摆荡摆的神志,没风时也闪现出轻盈斑斓的风姿。于是,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限的逸致。比及花苞开花,姿势娇嫩得几乎要滴水,荷花相继开放)

  曲盘曲折的荷塘上面,弥看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散地粉饰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怯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墨自清《荷塘月色》)

  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限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句,更把荷花的美写到极致,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应置身于无限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烈日的映照下,更显得非分特别艳丽。

  第二, 音律之听觉,用耳朵听。

  固然荷花大多时间是静谧的,

  闭目自听。

  莲花,片片绽放。

  流水潺潺中,静静盛开。

  绚然,清丽,超绝,静谧。

  但是风吹起时,荷叶哗啦啦的响;下雨时,声音更美妙,李商隐有“留得残荷听雨声”名句,红楼梦里林黛玉就喜欢他那一句,雨打在荷叶上,一声声,点点滴滴,错落有致,富含音律之美。假设荷塘里有青蛙,那就更有趣了,荷叶上趴着的青蛙一片呱呱喊声充满童实。

  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误进藕花深处。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也是似乎从荷花丛中能听到各类鸟喊和同党扇动的声音。李清照词里写荷公用藕花,她由此也被称做藕神。

  第三, 清香之嗅觉,用鼻子闻。

  李渔“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乘凉而凉逐之生。” 莲叶的清香动人肺腑,荷花的幽香令人沉浸;(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乘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荷香幽幽”,可能是一种淡淡的清香吧.挺让人回味的那种.。如墨自清所说“轻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似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孟浩然有一首《夏季南亭怀辛大》诗,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香气幽微油腻,在凉快的夏风中同化着,如有若无,一阵阵袭来。

  第四, 可口之味觉,用嘴品尝。

  李渔“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至于它可口的处所,就是莲籽与藕都能够放进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小时候买来剖开莲蓬,取出一颗莲子。剥往莲子那嫩嫩的表皮,里面还有一层薄膜。不寒而栗地用指甲剔往薄膜,将莲子分为两瓣,中间有一棵小小的莲芯。那是苦的,不克不及食。往掉莲芯后,将莲肉放进嘴里,渐渐地嚼,细细地品......,登时,馨苦涩甜,充溢口舌。

  藕一节一节的,像极了性感妩媚的小蛮腰,中间还有良多的小孔,食用时还经常与你的舌尖藕断丝连。肉嫩水多、味道甜甜,合适生食,也能够用来炒菜。

  我最喜欢食木樨糯米糖藕,糯米灌在莲藕中,配以木樨酱、红糖一路蒸烂,切成片,苦涩、洪亮、木樨香气浓重,绝对甘旨啊

  第五,指间之触觉,用手摸。

  触一触莲叶,莲叶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力的觉得;摸一摸荷花,荷花瓣就像小姑娘的手那样的娇嫩。更有意思的是荷叶及花瓣上似乎都有一层蜡,那层蜡可长短常有用的啊。

  乐府长诗《西洲曲》中有“摘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垂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之句,“弄”字足够把那触觉展示的淋漓尽致。

  女儿一年级学的《江南可摘莲》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摘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在江南能够摘莲的季节,莲叶是多么的劲秀笔直。鱼儿们在莲叶之间游玩,一会儿游玩在莲叶东面,一会儿游玩在莲叶西面,一会儿游玩在莲叶南面,一会儿游玩在莲叶北面。其实也是摘莲时的一种触觉。

  形、声、闻、味、触;眼、耳、鼻、口、手;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那前五感是格物的初级阶段,而知觉、心觉则是格物的高级阶段。

  预知后事若何,且听下回合成。

0
回帖

【歌吟全国】陪同女儿学文化之格物篇(2)荷花(上)清水出芙蓉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