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宰相
周树山
随意问小孩子,畴前的中国谁的权利更大,得到的答复必然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搀扶帮助皇帝处置国是,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全国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那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造之变,名称也有改变,有喊丞相的,有喊御史医生的,有喊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行一人,似乎是集体指导,但仍以一报酬主,而曹魏一朝,上将军就是宰相。名称虽变,本色一也,都是皇帝下边总揽全局的主事者。
我看中国汗青上的宰相,大致有以下几种情状。
第一是骑在皇帝脖子上的。不消想也会晓得,曹操是也。他名为丞相,其实汉献帝在他脚下,不外是一只随时可踩死的蛤蟆。他能够仗剑进宫,把皇后从躲身的夹墙中搜出,扯住头发杀掉,皇帝只要打抖的份,一句话也不敢说。曹操刚当丞相时,皇帝及其臣子还想庇护典章轨制,耍一点皇帝的威风。按汉家轨制,臣子带兵出征,往陛见皇帝,必需丹墀跪倒,武士将双戟穿插其头上,臣子蒲伏爬行而前,向皇帝言事。汉献帝不知深浅,对曹操实搞过那么一次。曹操其时一怔,但碍于臣子名分,欠好爆发,待他昂首曲视皇帝,皇帝看到他冷酷凌厉的目光,好像被毒蝎蜇了一般,全身麻木,冷汗涔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从此曹操再不上朝。曹操后被封为魏王,已建了国中之国,到他晚年,尺土一民,皆非汉有,满是曹魏的全国了。夏侯惇被封了个汉朝的爵位,气得他大发脾性,他“耻为汉臣”,认为是对他的耍笑和欺侮。皇帝做到那个份上,还有什么意思?所以等曹操一死,他的儿子曹丕立即将刘协一脚蹬开,本身做了皇帝。
第二是在皇帝背后捣乱,擅权祸国的。那要有个前提,就是皇帝昏庸,或者是一个孱头傻蛋。如秦二世时的赵高,宋代的秦桧、明代的严嵩,皆此类也。他们久居权利中枢,培育提拔亲信,贿买显贵,结网盘根,冲击异己,为的是攫取小我利益。他们治国无策,捣乱有术,外示淳朴,内躲奸诈,为了荫妻封子,世代富贵,社稷山河管他娘!他们混淆是非,天良丧尽,其败行败迹,朝野尽知,以至成为民间的歌谣笑料,只瞒着皇帝一人。但言路阻塞,皇帝昏聩,所以他们的宰相会不断做下往。曲到致仕、老死,或被政敌搞掉。奸相当朝的成果,是断送山河,或埋下大厦倾覆的祸根。
第三是死于皇帝刀下的。如秦代的李斯,被赵高所陷,父子尽被腰斩西市;又如明太祖时的胡惟庸,被墨元璋以谋反功灭族,皆此类也。那里有政敌之间的殊死斗争,也有君臣间的猜疑互噬,其长短难以明辨,或许也无长短可辫。在专造的铁幕后面,权利斗争本就是血腥的游戏,朝坐庙堂,暮为伏尸;昨日宝马香车,出言如山,今天身陷囹圄,沦为功囚,此本属通俗。墨元璋杀胡惟庸后,遗令墨家王朝世代不准设宰相一职。明朝不设宰相,名字改为首辅。张居合理过皇帝的教师,后来当了首辅。他是个治世的能臣,给朝廷干了良多功德。那时皇帝小,事事听他的。他死了,皇帝执政了,把他的家抄了,把他的坟墓也掘了。他固然没死在皇帝刀下,但他的儿子被杀掉了。所以说皇恩不成恃,权重不成久,即便贵为宰相也不可。
第四是跪在皇帝脚下的。如许的宰相,汗青上不一而足,举一个各人熟悉的,就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跪在皇帝脚下,会使良多人不兴奋。因为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他是汗青上所有贤相的代表,为了刘备父子偏安一隅的小朝廷,“鞠躬尽瘁,死然后已。”忍辱负重,勤于国是,他不单是一个忠臣的表率,也是儒家完美人格的代表。后世的人对他几乎没有一点微词,颂扬他的诗文汗牛充栋,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出名度超越任何一个前人,以至被供奉在庙堂里,享受祭奠的香火。如许一个光辉绚烂的人物,说他跪在皇帝脚下,是不克不及让人承受的。但是,诸葛亮地位再高,名气再大,也是一个臣子,皇帝哪怕如阿斗那样的弱智小儿,也是君父。诸葛亮之所以被颂扬,不就是他遵守儒家的道德伦理吗?他在皇帝面前不下跪,那岂不成了“奸雄曹操”,他仍是诸葛亮吗?我们看他的《出师表》,多么谦虚恭顺,“临表涕抽泣,不知所云”。不跪下,是说不出那种话的。他一跪,君臣的名分就昭然了,他再表达“报先帝以忠陛下”的决心,刘备父子两代忠仆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他的“伟大”也展现出来了。他因而冲动了中国一又一代皇帝治下臣民苍生,觉得做一个诸葛亮那样的忠臣是多么好!皇帝是什么样子呢?昏庸仍是做恶?宰相管不了,他只要“鞠躬尽瘁”的职分。诸葛亮是老皇帝的臣子,还能够委婉地劝戒一下小皇帝。更多跪下的宰相,他连劝戒也不敢,更遑论“抗旨不遵”?历代跪下的宰相,无不是恭顺的臣子,反却是宰相身边和下边的臣子不知深浅,总搞“文死谏”,成果丢掉了人命,皇帝照样做恶。宰相呢,因为他事事都按皇帝的旨意办,皇帝脸上不兴奋,他就惴惴然,皇帝打个喷嚏,他也会吓一寒战。他赶上了强悍且做恶的皇帝,他不愿做曹操(或许也不克不及),又不想被杀掉,他就只好跟皇帝往做恶。汗青上跪在做恶皇帝脚下的宰相没有不声名狼籍的,因为皇帝造的孽有他的一份,他脱不了相干。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是个破例呢?第一,他持久带兵在外,朝中的事他不应负责。第二,他出征之前,已经上了《出师表》,劝戒说诫的话说在了头里,你不听,我也没办法。诸葛亮的聪明不单表示在他洞明世事且用兵如神,他是很会做人并懂得人生战略的人。他晓得摊上刘禅如许昏庸的皇帝,那个小朝廷是没有指看的。皇帝昏庸必做恶,假设他留在朝中,和皇帝的关系难以相处。无论顺旨仍是抗旨,城市毁了他的名节,所以他痛快跑到外面往。诸葛亮对全国大势洞若看火,他岂能不知以蜀中弹丸之地,比年做战的疲敝之兵往征伐强大的魏国是狮兔之搏吗?六出祁山,实为躲开皇帝也。第三,他死得早,那成全了他一世的英名。试想,曹魏灭蜀大军涌进成都,刘禅和诸葛亮君臣二人自缚其身,开城纳降,做了俘虏,或者他如良多殉难的将士一样,在军中他杀,还有后来被人敬为神明的诸葛亮吗?所以,我们不克不及想象一个活得太长,与蜀汉小朝廷共始末的诸葛亮,有了诸葛亮那个完美的儒家人格的化身,供后世钦慕和进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幸运,固然他也是跪着的。
汗青上的宰相,其人格无论崇高仍是卑下,其才气无论出色仍是无能,和皇帝的关系总不过以上四种情状。那是封建专造时代君臣名分所决定的。那么宰相的来历事实是如何的,如许位高权重的职位有什么汗青渊源吗?国粹巨匠章太炎有一篇考证文章,题为《专造时代宰相用奴说》,他考证出所谓宰相者,本来是帝王最轻贱的奴才。 “草昧之世,神人未分,而天子为代天之官,因高就丘,为其近于天穹。”“大致古天子端居岗阜,而从官以射猎为事。”想一想,那契合文明初始的社会现实。“天子”为什么要住山上,一是平安,二是山近天穹,能够接近神灵,所以泰山封禅来于古造。从官们有射猎的,有给帝王治膳的,治膳者今称厨师,古称宰(因为要宰杀猎物嘛),章氏引古籍曰:“《曲礼》述夏、商之造,太宰尚卑,是其职本在治膳。然自伊尹任政,而冢宰之看始隆。孔子言高宗以前,君薨则百官总己以听冢宰。明冢宰之贵,商时已然。至《周礼#8226;天官》太宰遂正位为五官长,然其所属冗官,犹是宫中治膳之职。”本来宰相的祖宗乃是给“天子”做饭的伙食长,商汤之相伊尹本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也是最英明的“宰相”,但他也和厨艺脱不了相干,“伊尹说汤以致味”(《本味》),本来他是烧汤的好手。章氏又考证“宰相”云:“沿袭有宰相之名。其原委至暗昧也。相之为名,本瞽师之扶掖者耳。稍进而赞揖让,槃辟之礼者亦名为相,其本皆至贱矣。”后来,“宰”和“相”才合而为“宰相”。(我暗里揣意,似乎“丞相”之“丞”,也是和厨下的事有关。“丞”可考为“蒸”,古有“蒸尝”一词,指秋冬祭奠)为什么本来职分卑贱的小臣后来竟能执掌国柄呢?章氏谓:“盖昵近之臣,易得君旨”。我觉得那阐明是不错的。那么,宰相掌权视事之后,君王能否就相信他呢?太炎先生考证。历代宰相根本都得不到皇帝的相信,老是安放别的一伙人来分他的权,掣肘辖造他,把他架空起来,决定军国大事的权利经常不在宰相手里。“则知古之宰相,皆以奴才小臣,得人主之相信。其始权籍虽崇,阶位犹下,最初乃曲取其名以号公辅。然至于正位之后,而人主所相信者,又在彼不在此。汉之丞相、御史,权位皆至重也。东汉谓之司徒、司空,而国政已移于尚书矣。唐之尚书令、仆射、中书令、侍中,权位皆至重也,其后只为虚衔,而谋议国是者曰平章矣。明初也置中书省摆布丞相,自胡惟庸谋反以后,禁不得设,而天子所与论道者,回之内阁矣。明之大学士,秩不外正五品,至满洲乃以此为公辅之正名,而政权复移于军机处矣。是知正位居体之臣,为人君所特恶,必以近幸参之,或以差委易之,然后能得其欢心,知其要领。彼与奄人柄政,固未有以大殊也。”看来,宰相得不到皇帝相信乃是常情,不是让“近幸”来分他的权,就是让他往干些无关紧要的差事,皇帝所特殊憎恶的大多是居于正位的宰相。之所以如斯,是因为古代所尊贵的是天子与诸侯,宰相那种没有地盘和子民的臣僚,自认为侍帷幄、参密议,名为帝师,或曰王佐,其实不外是皇帝的高级奴才。
当然,太炎先生是对上古时代官造和古籍的考证得出如许的结论,后世的实情或许容有不同。但君临全国的帝王是把一切人都看做奴隶或奴才的,即便贵为宰相和帝王之间也是主奴的关系,那却是汗青的本相。
2010年9月6日深夜于威海贝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