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六句把宇宙人生的来源、构成、改变,说得明大白白(转载)

4天前 (12-01 17:02)阅读1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838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767
  • 回复0
楼主

  一八三、观点缘生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海市蜃楼,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看。】

   “19、《楞严经》曰:“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黑暗,结暗为色。色杂妄图,想相为身。”此段经文,大白开示,虚空、世界、色身,全由寡生昏扰扰的妄图之所变现。(一切法从心想生。)妄图本非实在。刹那生灭。由其变现之出身,岂能实在乎。”

   “《楞严经》曰;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黑暗,结暗为色。色杂妄图,想相为身。”经文只要六句。那六句把宇宙人生的来源、构成、改变,说得清清晰楚、明大白白。假设不是事实深入的了然,绝不成能用那么简单的语句,就把它讲得清清晰楚。原因是什么?“认悟中迷”;那一句就是讲的无明,一般经上常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句话就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就迷了。为什么会迷?阿谁原因就是第一个字“认”,那个工具费事。《楞严经》上,富楼那尊者问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会起无明?无明起了以后,我们酿成凡夫,我们要费许许多多时间往修行,把无明破掉再恢复自性。恢复自性之后,什么时候再会起无明?”那些问题是大问题,底子的疑问,富楼那尊者在楞严会上都替我们提出来了。为什么会有无明?佛讲得很大白:“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底子,就是知见里头你再立一个知见,那就是无明本;在那句话里头“认”,认就是立知。那个话意思很深,我们仍是很难懂。

   什么喊“知见”?知见是本有的、是本能,是实的不是虚妄的。我们今天睁开眼睛,外面境域看得清清晰楚、明大白白,那在佛法喊知见,那是实的不是虚妄的。你怎么迷了?你在那个知见里头再往成立一个知见。怎么再往成立一个知见?我们看那个,“那是花,那是叶子”,迷了!那就是无明本。“那不喊花,喊什么?”那你就迷得更深,愈迷愈深了。那个意思,佛法没到中国来,我们中国的老子懂得,“名可名,十分名;道可道,十分道。”所有那些名相是人给它起的,我给它起那个名,他给它起阿谁名,各人起的纷歧样,于是就有争论,就有误会,费事就来了。那个立知,“立知”就是妄图。你在一切境域里头,没有妄图,没有别离,没有固执,你所见的境域就是一实法界,那就是佛菩萨的境域。所以佛菩萨没有苦恼,法界是公允的,法界是一如的,法法皆是。一有别离、固执,费事大了,一如、皆是都没有了。

   “悟”,那个悟就是知见,就是清清晰楚、明大白白。你要在那个清晰、了然里面往成立认为本身有知,那就坏了!认为本身有知,那就是无明。无明的意思是“不觉心动”,我认为本身有知,那心就动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本。前面说过,无明没有起头,所以喊“无始无明”。无始存亡底子,无始菩提涅槃,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阐明什么喊无始,那个意思很深,必然要很细心的往体味。因为你有一“认”,好了,你原来是在悟中,原来是觉悟的,那一“认”就错了,你在觉悟傍边迷了。

   悟中的心是沉寂的、是光亮的、是不动的。迷了,你在那个境域里面起心动念,你心动了,那就迷了。迷了之后就现相,那个相就改动了。诸位要晓得,悟中的相,佛经上讲“大光亮躲”,所以它是明的,光亮的;可是一念迷了之后,光亮就没有了。“晦昧”,“晦昧”是暗中的。第一个现象,明相失掉了,在无明里面。我们的现相是不是无明?是的。太空是黑的。如今假设我们把日月灯拿掉,那个现相就现前了;日月灯拿掉,乌黑一片。“晦昧为空”,那个现相从哪里来的?迷的相。假设是悟的相,那个相是光亮的,不需要日月灯,原来光亮,佛法里称之为“大光亮躲”。所以迷的时候境域变了,自性本明酿成无明,酿成不明。

   “空晦黑暗”,你在那暗中的虚空傍边,那又打妄图,打妄图它就变现相。变什么现相?物量就出来了。在法相里面讲“妄图是见分”,见分它要见,其实讲它没有工具可见,于是在晦昧之空里面“结暗为色”,就酿成物量。其实我们晓得,物量是假的不是实的,物量是什么?颠簸的现象。见要见,那个见的念头愈来愈强,愈来愈刚强,愈来愈对峙,那个颠簸的幅度就愈大。那就是如今所讲的,从根本粒子组合成电子,再组合成原子,组织成分子,组织成万物。什么人在那里主宰、组织?妄念,都是从妄图生的。那是从见分酿成了相分。

   可是诸位要晓得,见分跟相分都是从晦昧之空里头变出来的,所以无明是一切万法的根源,一切万法的底子。无明是自性不觉变现的情况,它的体就是自性、就是实心、就是天性。实的是一念不觉!我们丢失自性很久了,那个很久就是讲,丢失以后念念都迷,我们看的是迷惘的相续相,念念都迷,实的是无量劫来我们念念都迷。有没有可能觉?当然有可能。假设一觉了之后,你念念都觉,那问题立即就恢复了,就处理了。无明是无始,无始就不是实的;如果好头不如好尾,那就不克不及说是假的。没有起头!那个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现象。迷是一念迷,觉也是一念觉。

   我们今天听到佛法,似乎似乎有一点觉的味道,为什么还觉不外来?那一念觉了,第二念又迷了。如何连结第二念不迷?觉了要放下,就不迷了。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图、别离、固执,就不迷了。那喊从底子上放下,从能变现幻相的阿谁处所放下。处置上放下不可!我们今天讲贪嗔痴慢,贪嗔痴慢放下行不可?那你是得一些安适,是得一些益处,可是你境域转不了。因为你是从枝叶上放的,不是从底子上放的。枝叶上放下,确实能够减轻你的承担,也就是减轻你的苦恼,减轻你的恶报,有那个益处。放下贪嗔痴,那最明显的,就是放下三恶道。你在六道里头不会堕三恶道,那不就减轻承担、减轻苦恼吗?可是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没有办法超越十法界。

   所以放下要从底子放下。“底子”是什么?念头,起心动念。在日常生活傍边,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域,不起心、不动念、不别离、不固执,那是从底子放下。不要从枝枝叶叶,枝枝叶叶上没有什么大用途!我们目睹色相,张开眼睛见外面的现相,可以不起心、不动念、不别离、不固执,我们的见就跟诸佛菩萨的见没有两样。我们用的是见性,见外面是色性;起心动念、别离、固执,那是用眼识,见外面是色尘。尘是比方,尘是污染,你必然会被外面境域污染,也就是说你必然会被外面境域动心。动什么心?动别离心、固执心、贪嗔痴慢的心,你会动那个念头,那就是心被境域转,本身在境域里做不了主。不起心、不动念、不别离、不固执,境域转不了你;转不了你,你就能够转境域,《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什么人不被境转,而能转境?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有什么本事?跟诸位说,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域,不别离、不固执、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超越了十法界。起心动念就把那个境域酿成了十法界,别离固执就在十法界里头又酿成六道轮回,那就愈来愈蹩脚,事实本相就是那么来的。“结暗为色”,那是阐明宇宙怎么来的、世界怎么来的? (接下面)

0
回帖

那六句把宇宙人生的来源、构成、改变,说得明大白白(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