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于1983,是地地道道的80年代人。但回忆本身生活履历,却又觉得很像70年代人对本身的描述。
出生在皖北的一个农村,记得刚刚能记事的时候(80年代末期),家里还根本上还都是点煤油灯来照明,但不久就用上了电,那时对电灯还感应很猎奇,希罕它不消点火怎么就发光了呢?那时小学课本里都在感慨“有了电多便利!”
然后到了小学一年级的那年秋天,父亲卖了家里养了半年的一头猪,骑自行车到县城里驮回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十几年了那台老古董还在家里,只是只能躺在那里睡觉了。那时村子里有电视机的人家还屈指可数,它还算得上一件很奇怪的工具,良多人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都在纳闷“怎么那么大的人会钻到那么小的盒子里往啊?”如今想来,那时是多么无邪。因为村里电视机百里挑一,左邻右舍的邻人们食完晚饭,就定时到我家报到,来配合赏识电视的别致。记得那时有一部很时髦的电视剧《期看》,上了大学才晓得,那时全都城在看那部片子。那时的人还很纯朴,几乎每一位看寡都在为李慧芳的遭遇喊不服。我当然也跟着大人们似懂非懂的看了《期看》,其时似乎还不克不及理解它的意思。
片子就没必要讲了,小时候是没怎么看过片子的。再后来只要在村里的年轻人成婚的时候,村里人才有时机看上一场他们包的片子。
到了中学,起头接触到门生游戏机,那是同窗的喜好了,我是不太喜欢玩游戏机的。
那些方面的履历,是城里的70年代人经常提到的。农村的生活,整整被城市落下了十年啊!
到了高中已经是90年代末期了。整个社会迎来了快速开展期间,和同龄人一样我们也享受或遭遇了经济快速开展所带来的一些成果。我们那一拨人啊是赶上了高校扩招,但是重点大学始末没怎么扩招,要考一个好点的大学,并没有省一点气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了重点大学,认为进了象牙塔就能够安枕无忧,哪想又赶上了就业难大潮,朝思暮想的大学校园已经不再是象牙塔了。80年后的大学生活,多了一些就业的忧愁,保存的压力。人生最美妙的四年,我们过的仍有一点累。
工做了以后,发现现实离儿时的梦想是那样的远远,似乎那只是一个标致的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