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词,“大江东往”如此,到处颂扬,但是此中有那么一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句不合格局,有人说可能是苏轼草书“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人把“正”看做“了”了。并且,还有人论证说,宋代无“了”字。
我想请教一下高人:
一,我在上海博物馆内看到过苏轼的字,是楷书。请问:苏轼能否写过或者说擅长草书?
二,请问:宋代能否有“了”字?我记得我在上海博物馆内看书法的时候,在宋代或者唐代的书法做品中看到过“了”字(记不太清了)。假设有,那时的“了”字能否做语气助词用?仍是别有意义?
三,词人写词,格局上能否必然十分严厉?我记得有首词“君在长江头”如此,最初一句是“定不负相思意”,似乎就多出一个字来。
请教高人!多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