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念烈山

16小时前 (01:02:17)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833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676
  • 回复0
楼主

  烈山是我的家乡山,也是我们的祖宗山。

  烈山氏就是神农氏,他降生在南方,他的儿子曰“柱”,也就是后羿。那个和我们似乎飞来石一样倒插江中、擎天一柱的烈山非常契合。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天咎《江心烈山》诗云:

  山如浮玉一峰立,江似海门千顷开。

  我欲其中成小隐,慢喊山脚有船来。

  还有释道生的《题烈山》诗:

  船船来往此登临,酹酒烧钱虑转深。

  大致人心自巇险,心空山岳自平沈。

  释道生亦名竺道生,在江南留下许多传说。他很小就跟着竺法汰法师落发,持诵《法华经》,后来进进关中,师从鸠摩罗什巨匠,深得嫡传。苏州虎丘有一块大石头,喊“点头石”,据云:“异僧竺道生,讲经虎丘寺,人无信者,乃聚石为徒,与谈至理,石皆点头。”又有所谓:“口吐青莲”是也。诗中有个深邃的巇(xi)字,意思是:山路攀登求助紧急困难。可为烈山佐证。

  宋元嘉十一年,释道生法师在法坛上危坐而逝。

  其实,书卷之中,关于烈山,另有一种说法。据记载:烈山,位于长江之中。宋《景定安康志》就有:“其山四面峭绝,下瞰长江”。南北朝期间,“陈将侯瑱破王琳,土着土偶以瑱英烈,立庙记焉,得名”。元《至正金陵新志》记载:“土着土偶以侯瑱功烈甚,故名山曰‘烈山’”,始建侯将军庙。《景定安康志》载烈山也称栗山:“晋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举兵至栗洲”。《寰宇记》云:王睿伐吴尝宿此。简文帝亦会恒温于此,议征讨事,时晋相谢何在座。晋太元九年(384年),恒冲为荆州刺史,谢安送至栗洲。南宋宝祐岁首年月(1251-1265),有僧披荆斩棘,建庵其上,名为“江心护国寺”。清代后期,僧人穹源募化重建,自名“穹源寺”,主佛为大王。大殿三间,两侧有配房,前有门楼,中有院,砖木构造。

  自魏晋至唐宋明清,烈山就是一部不中行的汗青。相传简文帝屡召恒温不上朝,那简文帝就从安康出来,说:我们约个中间处所吧,成果就来到烈山上。其时谢何在座,那谢安更是盖过王羲之的政治家、书法家、诗人。也喜欢经常在那里迎来送往。三百年后李白仍吹嘘谢安为:“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还有南朝王琳,乃梁朝、北齐名将,都督十五州军事,谥号“忠武”。王琳勇敢强劲超越常人,又能折节下士,所得到的恩赐从不据为己有。他的手下一万多人,多是江淮一带的响马。常日里的王琳则体貌闲雅,喜怒不形于色,深得军心。他遇害后,民间一片哭声,苍生不管能否见其面庞,都为之流泪。后世史家赞扬:“看其诚信感物,虽李将军(李广)之恂恂善诱,殆无以加焉。”

  侯瑱为陈朝名将,逃赠侍中、骠骑上将军、大司马,谥号“壮肃”,配享高祖庙庭。侯瑱奉武帝之命于558年讨伐王琳,集结大军至芜湖博看,至文帝即位封为太傅,相持了一百多天,没有决战。天嘉元年(560年)侯瑱在工具梁山设战场,借助东南风势,火攻王琳。王琳大败,他在西岸的步卒,自相踩踏,马匹都陷进芦荻的烂泥中,舍弃坐骑脱身逃跑的只要非常之二三。此战缴获敌军全数船舰器械,并生擒北齐将领刘伯球、慕容子会,投降的、俘虏的仇敌数以万计,唯有王琳携妻妾摆布十多人,流亡北齐保命。梁山之战时间之长,战术之精准,发动军力之多,中间颠末诸多变故,实为稀有。为褒扬侯瑱不世之功,文帝抉择烈山建侯将军庙,做为生祠,也属稀有。

  余下王敦、王睿、恒冲也皆为当世名人。此中王敦更是晋朝权臣,佣兵自重,生平两次自武昌兴兵安康(南京),朝廷自危,史称“王敦之乱”。那就是汗青详尽记载王敦路过烈山的原因。

  其实,关于烈山,民间传说自有版本。

  一说,洪幕山长得太高,把天宫戳通了,被玉皇大帝一鞭子抽翻,它的头滚到了长江中,构成了烈山。其实,洪幕山海拔166.9米,焉能拆穿天宫?却是另一说似乎接近史实。畴前一位游方老憎,其实走不动,住在江边的茅舍里修行。他身穿百纳服,虔心念佛,能走动的时候就在四周化缘。他的热诚冲动菩萨。有一天白天睡着,梦见菩萨对他说,你就留在那里吧。醒来后,老僧人把化缘来的一点米粒做成照见影子的稀汤,刚要饮掉,就见一只大鸟飞过来,中庸之道,啪嗒,一泡屎掉到碗里。老僧人说:草泥马,怎么搞的,鸟屎掉到碗里了。拿筷子一拨,那泡鸟屎掉到江里,就成了烈山。

  也许那个白叟就是穹源僧人,也许他人缘宣誓,修庙传佛,实现宏愿。烈山位于江中,因为山势障碍,四周江水湍急,小船难以靠近,空中与山顶百数十米,只要一条盘曲盘山道路。穹源僧人如何运送砖瓦木材?又哪里觅得人工建造?计费多时?常日生活哪里有米面饭食?运送不容易,登临不容易,在此生活更不容易。寺名“穹源”也算为巨匠立碑正名吧。查穹源寺名为全国独一,只要河北承德有穹览寺,也答应认为穹源寺找到出处。

  小时候,从江南的铜井集镇,出牧龙河口,回到长江中的新济洲,木船总要顺着激流飘过烈山,只记得江风唤啸,浪花飞溅,刺骨透冷。偶尔我们的船在烈山直达停靠,接在山上炸石头回家的大人,也会顺着峻峭的石板路爬上“穹源寺”,先到地盘庙,再上大殿。那时候僧人已经被揪斗挠走,两侧配房成为炸石头、渔民的住所和食堂,东有厨房、砻坊用房,西有配房等约十余间。假设那个烈山还在,如今的新济湿地庇护区和沿江开发区将增加一个重要的文化主题。

  其实远看烈山,不如说是远看新济。与它共生共有的新济州就是我的故土。我不晓得是山洲共生,仍是因为山阻水势,水生沙洲?总之,顽强的烈山和我们新济州的斑斓其实是浑然天成,相映成趣。我们世代保存,有许多远亲近邻,有数不清的酸甜苦辣,也有数不清的爱恨情仇在。写一幕大剧吧,关于那个天然标致的山和沙洲,关于它们的传说。

  在长江中下流有一串标致的沙洲,新济州是由皖进苏的第一洲岛,离水面不敷六米,和烈山相依相靠,本是绝色美境。有史记载,新济洲构成于宋代。因该洲成为救生局地产,故名周济洲。又因西部洲头不竭侵蚀,上蚀下涨,不竭下移至今位置,改名为新济洲。自清朝嘉庆年间起头产粮,通过水运赈济哀鸿,又喊济漕洲。由重生洲、再生洲构成。解放后构成十九个消费队,除了洲头、横埂,排名第三的就是烈山队。新济人民对烈山的豪情由此可鉴,他们认为那个独山应该是他们的。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新济乡与铜井相并列,互不从属。因为建造问题,烈山就成为划界争论的焦点。纠纷由此而始。曲到后来各人都醒悟过来,其实无他,只因为上面有石头资本。那么痛快修渠建桥两边都能够开摘。因为新济是沙洲,连消费的砖都随便炸裂不巩固,对石头资本需求愈加迫切,因而,炮声隆隆,加速了烈山的扑灭。由相爱到相怨,相毁,相灭。至今只留江中一处乱石高台和航标灯识,只要一丛丛新树长出,你想象不出旧日的峥嵘。新济洲有几水闸、坝体、船台是烈山的石头?也许是报应吧。山没有了,新济州上的人也没有了。2000年整体移迁,三千多名原住民打散安设。从此,山和人成了一个永久的故事。在阿谁特殊的年代,我们连一座烈山的照片也没有留下来,固然如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也许就是新济洲人后代,但是他们早已对阿谁地名逐步目生,乡音也渐渐消逝。山灭不克不及复活,不克不及再现往日的雄姿,过往不克不及再唤醒,那就是我们如今遗憾的原因。

  烈山已经成为汗青。我们就在纸上纪念它,登临它,把颂扬记叙它的文字镌刻到我们心里。

  晴和日好,我们登临此山。山顶有树丛却少少蝇蚊闲虫,冬日向阳处避风温热,夏季山顶江风习习,清冷无比。立在此处北看乌江,楚霸王项羽遗迹尚在,可远想李清照“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的悲怆。也能够西看当涂、马鞍山。那里是李白跳江捞月的摘石矶。工具梁山巍峨屹立,能够看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绝佳意境。差别的是过往的帆船只是我们孩提时的记忆,代之以楼房和跨江天线。转身看东面就是李白诗言“三山半落彼苍外,二水平分白鹭洲”中的三山,又为金陵锁钥,三山死后就是六朝古都南京。

  吴楚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我们还能够看面前。

  面前有良多前朝文人走过,他们坐船或骑着毛驴,以至徒步而行。他们看见了:“云中辨江树,天际识回船”、“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他们也留下了:“大江一浩大,离思做几重?潮落好像盖,潮起不做峰。”的诗句。“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那些都是面前实在写照,也是我们过往的新济州。谢安的本家谢朓在《晚登三山还看京邑》诗中描述那里,说:

  “白天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撂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长江在那一段又称为扬子江,两岸平阔。烈山高耸一山,倒插江中,好像黄山飞来奇峰。家乡兄长刘玉林在文章中说,烈山与安徽小孤山可有一比,“烈山是云头雨脚,峻峭笔直险峻。从名字上来说:小孤山或小姑山,显得委婉孱弱,烈山多么刚烈迅猛的名字。苏东坡有诗云:小姑前年嫁彭郎。我想何不嫁我烈山那刚烈迅猛的汉子!”语言中充满无法和可惜。

  烈山之奇,奇在外型特殊的石山。它与小孤山皆为长江中下流天然屏风。

  烈山之奇,奇在特殊的汗青,自古至今名望鹤立。我们应该记住它。

  烈山之奇,奇在特殊的军事天文位置,吴楚咽喉,东来西往,其重要性无出其右。

  我想起我姐姐成婚时,现代诗人江波送的五条屏书法和南京书画家林散之的中堂。江波1928年参与革命,新中国授衔第一批将军。抗日战争息争放战争期间,不断在江淮活动,被称为芦苇荡里出来的将军。1946年淮南区设立沿江批示处,在新济州成立党的地下交通站,受无当工委会沿江批示处指导,是党在铜井地域最早的奥秘组织。我姐姐的公公赵献彩一家就是最早的交通点。他十几岁参与革命,任淮南区党委沿江批示处谍报员,搜集长江两岸铜井、乌江等地国民党反动派驻军的江防谍报,并为解放军运送兵器。我姐夫和我姐姐成婚时,不忘旧情的江波亲身前来恭贺。此中一首诗《忆旧吟》,可左资证:

  霜冷肌腹仍沉着,

  百战沙场越万重。

  三过济漕思驻马,

  征人棹返落日红。

  “闲云随书卷,安识身有无”。烈山是实在的,也是虚无的,烈山已经逐步走进记忆。我们也将衰朽,走进记忆。谨以此文代表逝往,谨以此文唱和刘玉林兄的美文《驰念江中那座山》,并留做记忆。

0
回帖

驰念烈山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