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上“刺秦”

2天前 (12-02 10:44)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844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899
  • 回复0
楼主

在石头上“刺秦“

  山东省沂南县将在蒲月份召开一次“沂南汉画像石学术研讨会”,发给我一份邀请书。邀请书上说:“报销往返交通费(交通东西不含飞机);研讨会期间住宿、饮食、会务参看察看等费用均免收。”前提是得交一篇汉画石方面的论文当“出场卷”。有那等功德,那,我得筹办一篇论文了。考虑了一成天,成果,选定了《“荆轲刺秦王”图从头解读》那个标题问题。间接原因,是沂南汉画像石墓中就有一幅“荆轲刺秦王”图,以之为题至少可讨得会议仆人家的喜欢。再则,乐山汉崖墓中,也有多达五幅的“荆轲刺秦王”图,那,天然又是出于对家乡的偏心了。

  寡所周知,“荆轲刺秦王”图是汉画汗青题材中最为闻名的图像,发现的数量已达18幅,散布在山东、四川、陕西、浙江等重要的画像石散布区,见于石祠、石墓、石阙、石棺画像之中,并成为汉画汗青题材中数量最多的画像。

  最有名的,天然是最早发现的山东武氏祠的了,武氏祠中,武荣祠的最有代表性,多达8个的人物——从有名有姓的荆轲、秦王、秦武阳,到、无名无姓的卫士、随从。此外,还有樊于期的头、秦王双履,穿在柱头上的匕首等东东。

  那一汗青事务在《战国策》、《燕丹子》、《三秦记》、《史记》中都有记载。《史记》载:面对亡国亡族的燕太子丹收购职业杀手荆轲以献地图为名谋害秦始皇。至秦后,进咸阳宫。“轲即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成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绕柱而走。”“秦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燕丹子》多了秦王耍把戏的细节,文载:秦王曰:“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琴而死。”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縠单衣,可掣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庐之剑,可负而拔。”轲不解音,秦王从琴声负剑拔之,于是奋袖超屏风而走。轲拔匕首摘之,决秦王。刃进铜柱,火出。秦王还断轲两手。

  《三秦记》姬人有名,喊王美人,文载:荆轲把秦王衣袂,曰:“宁为秦地鬼,不为燕国囚?”王美人抚琴做语曰:“三尺罗衣何不掣?四尺屏风何不越?”王因掣衣而走,得免。

  在东汉画师们的画笔下则是如许的:荆轲怒发冲冠,大唤着扑向秦王,被卫士拦抱,投出的匕首插在柱上;秦王袖断冠落,丧魂崎岖潦倒;秦武阳跪伏于地;卫士随从或持刀或持戈,手足无措,“尽失其度”。没有王美人那娘儿们的事。

  小说性量的《燕丹子》和《三秦记》看来是“戏说”的成份多了一些。因而,仍是用《史记》来做比力吧,如斯,则画像石有诸多差别:《史记》所载是荆轲是被重创后(断其左股),方投出匕首。画像石上则是荆轲投出匕首后,仍跳跃着扑向秦王(并未被创);画像石上刻一卫士拦腰抱住荆轲,《史记》中则无明文;画像石中卫、随从多执刀、持盾、持戈;画像石中秦王除断袖外又丧冠而蓬首垢面,《史记》无此细节。在武荣祠中画出了秦始皇的双履,可知此公还应该是跣足狂奔,其惊惶之状则更不胜了。

  石头上如斯那般的多处“搞错”,从而使画像石与《史记》所载细节明显不符,那阐了然什么呢?

  很显然,画像拔取了荆轲最为卓厉、赢政最为狼狈的那一刻。把荆轲置于邪恶的寡敌之中,是在衬托孤胆英雄的大无畏。那种对荆轲停止的“高、大、全”式的加工,现实上是在互换艺术夸饰手法来拔高荆轲,贬低秦始皇;英雄化、美化、神化荆轲,丑化、鬼化、妖魔化秦始皇及其群臣。画像如许构想,是在明白无误的传递一个重要信息——秦王是外强内弱的,仅一个二流杀手(“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孤单的单挑(趴在地下“色变振恐”的秦舞阳做了反衬)就能够喊那位一国之尊(仅管身旁还有那么多执刀持戈的卫士、随从)如斯狼狈不胜。

  我忍不住想起在汉画中还有为数很多、有不异反秦意义的“完璧回赵”、“泗水捞鼎”和“高渐离刺秦王”图。那些反秦王的故事,都有一个配合的有趣的特征,即笑话秦王。好比“完璧回赵”故事,蔺相如或骗秦王:“璧有瑕,请指示王”;或喊“秦王斋戒五日”,秦王就傻乎乎地“斋戒五日”,但仍未得璧,弄得秦王君臣“相视而嘻”,把秦王实格地细耍了一番。“泗水捞鼎”故事如《史记#8226;秦始皇本纪》载:“始皇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斋戒祷祠”,“千人没水”而“弗得”,秦王同样是那么颟顸好笑。再说“高渐离刺秦王”故事,仅管秦王自做聪明地“矐其目”,成果仍是让高渐离以灌铅之筑吓得“末身不复近诸候之人”,成了一只阳虚的草木惊心。

  显然,那些故事都是以反频频复地侮辱秦王为特征的。如许成糸列地抉择侮辱秦王故事的目标安在呢?不问可知,其企图就在反秦王,就在与秦王、秦的专造虐政的“不协做”那一点上。“泗水捞鼎”图表白“神”与缺德的秦王的不协做;“荆轲刺秦王”图则表白“人”与专横的秦王的不协做。

  东汉社会为何呈现那类嘲笑秦王、侮辱秦王的风气呢?那使我想起了东汉中晚期的政治汗青历程。

  和帝上台(88年),“东汉政治便进进暗中期间”(范文澜)。皇帝集团为外戚、宦官摆布,到晚期则宦官成为国度的权利核心,汉灵帝刘宏因之能够厚着脸皮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进然后宫列肆、西园卖官,一国之尊竟然消闲到弄狗驭驴。到东汉末年,国度遭碰着“三空之厄”——“国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时,“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风俗凋弊,人庶巧为,苍生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

  而东汉一代,士子们人强势寡。拿首都洛阳来说,当时洛阳太学太学生(士子集团的精英层)竟达3万人。士子们自傲清高,“仗义轻生”,“清议”流行。本着儒家“全国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处世看念,羞与皇帝集团“等列”,能够说士子集团在开展一场与皇帝集团的“不协做”运动。主导处所政权的士子集团与之(皇帝集团)匹敌安适情理之中——“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璧”的民谣就是生动形象的实录。

  如斯下往,以全国为已任的士子集团与皇帝集团的斗争必不成免。成果,皇帝集团对士子集团“不协做”运动的镇压——“党锢之祸”发作了。所谓“党人”次要就是士子集团的精英层。166年始的第一次“党锢”(党人被褫夺政治权力),二百多名党人被捕进狱。169年始的第二次“党锢”更为惨烈。指导人物李赝、范滂等下狱死,“党人”或死或废六七百人。此中党人张俭的命运最有典型意义。《后汉书#8226;党锢传记》载:张俭被控告为“共为部党,图危社稷。”“俭得亡命,困迫遁走,看门投行,莫不重其名行,破家兼容。其所履历伏重诛者以十计,宗亲并殄灭,郡县为之残缺。”可见士子所为,实乃民气所向。

  那里,我又想到了画像石中的“周公辅成王”图。该图与“荆轲刺秦王”图一样,数量多,散布广。史载周成王12岁登基,是为幼主,得“圣人”周公辅助而有周之盛世。刚好,东汉自和帝起,上台时的皇帝们恰是连续串的“未成年人”:和帝刘肇10岁、安帝刘祐13岁、顺帝刘保11岁、冲帝刘炳2岁、量帝刘缵8岁、桓帝刘志15岁、灵帝刘宏13岁、少帝刘辩17岁、献帝刘协9岁。

  然而,幼主登基却非“周公”辅佐,而是外戚、宦官轮流执政,政治陈旧迂腐,汉帝国日衰,“苍生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显然“周公辅成王”图是在暗喻幼主失聪,圣贤失位,群小弄权,国将不国。

  对此政局,南朝士子范晔在《党锢传记》中评曰:“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立名誉,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曲之风,于斯行矣。”“主荒政谬”而“士子羞于为伍”(不协做)成了东汉期间支流的社会思潮。

  于是,我说,石头上“荆轲刺秦王”图的火爆,表白了具有独立人格的东汉士子集团与“秦始皇”为符号的东汉皇帝集团的一种离心倾向,一种“不协做”的政治思潮。或许,“荆轲刺秦王”图就暗射了群小弄权的汉帝国的皇帝集团也是和秦王一样的是一只外强内弱的纸山君。那,恰是对“君道秕僻”、“主荒政谬”的暗中皇权的一道咒符。

  1800多年后,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写下了一首诗:“看门投行思张俭,忍死斯须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往留肝胆两昆仑。”其后,大方赴义,血洒柴市口。章太炎为之感慨:“惟谭嗣同为卓厉敢死”。二千多年来,从战国侠士到汉代士子到明代东林到清末君子,汉民族的精英们,前仆后继,气节、道义薪火传承,燃烧着世人的灵魂。

  我想,在潜意识中,东汉士子们或许不时在回放着秦帝国的汗青:前230年,灭韩;前227年,荆轲刺秦始皇失败;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赵;前221年,灭齐,同一中国,秦帝国立。是年,赢政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以致于万世,传之无限。” 前213年,焚书。前212年,坑儒,生坑儒生460人。前207年,秦帝国亡。仅传二世,历14年,距“万世”差九千九百九十八世。

  我曾揣测,《史记#8226;刺客传记》是汉代士子们的案头必备书。我揣度秋雨梧桐之日,夜深人静之时,他们在读到“刺秦”一章时,联想到群小弄权的东汉暗中政治的现实,会是多么的悲怆,又多么的亢奋。因而,他们偏心“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天然在情理之中。我还揣度他们读到最初,读到“秦王不怡好久……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的时候,看到一国之尊不外如斯乃尔,他们是不是要一笑哂之?确实,画像中那丧魂崎岖潦倒的秦王不恰是如许一个让人一笑而哂之者吗?几百年后,唐代士子司马贞也读了此传此章,后做《述赞》曰:“暴秦夺魄,怯夫增气。”个中三味,几人能解?

0
回帖

在石头上“刺秦”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