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长征中“战术标的目的”十三次大调整(转载)

8小时前 (15:47:42)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808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6171
  • 回复0
楼主

  读史|长征中“战术标的目的”十三次大调整

  2016-09-13 程中原 求是网

  来源:北京日报

  中心赤军在长征途中根据战争形势的改变,对战术标的目的停止了屡次调整,最末才做出“落脚陕北”的战术决策。那里说的战术标的目的,或称战术方针、战术目标,也能够称进军标的目的。那里以遵义会议、懋功会师为分界点,对其间战术标的目的的重要调整情状停止梳理和阐发。

  遵义会议以前的几次战术标的目的调整

  中心赤军西征突围时的战术标的目的是到湘西,与在那里的红二、六军团会合。那能够视为第一次确定的战术标的目的。

  第二次是通道转兵。中心赤军西征突围过仇敌第一、二、三道封锁线时,因同“南天王”陈济棠的粤军签了寝兵协议,比力顺利。1934年11月底打破湘江沿线第四道封锁线时,碰着凶猛阻击,赤军缺失惨重。从西征动身时的八万多人锐减到三万多人。那时赤军已经失往了到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先机,陷进了窘境。过了老山界,前进到通道地域时,赤军得到谍报,蒋介石已经识破了中心赤军前去湘西的战术企图,在湖南、贵州集结了五六倍于赤军的强大军力,设了四道防线,构成一个大口袋,等赤军往钻。

  洛甫(张闻天)领会战局改变后即同毛泽东筹议处理危局的计谋。洛同毛、王(稼祥)一路向周恩来提出:在往湘西的路上老蒋已设重兵,原定前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先机已失,定见向敌微弱之贵州进军,成立川黔边根据地。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举行中心指导人告急会议——通道会议,决定改动原定动作方针,向贵州进军。

  中革军委即于19点30分发布赤军于13日进黔的号令。但博古、李德仍然刚强己见,否认大都人的决定,重又号令各军团按与二、六军团会合的方针动作。颠末斗争,14日中革军委重又号令赤军攫取贵州的黎平、锦平,开垦前进道路。

  第三次调整是黎平决策。1934年12月15日,赤军占据黎平。18日在黎平城内,周恩来主持中心政治局会议,再次议论战术方针问题。会上,毛、洛和李、博停止了猛烈争论。毛、洛、王的定见被黎平中心政治局会议承受。

  会议做出《关于战术方针之决定》,否认了李德、博古等要中心赤军到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在湘西成立根据地的方针,也否认了有人提出的折进黔西的主张,通过了毛、洛、王在通道地域就已提出并得到周撑持的战术方针,决定在“川黔边区地域,在最后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域”,成立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还做出一项重要决定:召开遵义会议——到遵义地域后,中心政治局开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批示上的体味教训。

  第四次调整是猴场会议施行黎平决策。1935年1月1日,中心政治局在贵州省瓮安县猴场(草塘)开会。会议责备博古、李德一不外乌江在川黔边地域成立革命根据地,二要回头和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决定强渡乌江,发布了《关于渡江后新的动作方针的决定》。当天,赤军强渡乌江获得成功。在以后的行军路上,停行了李德对赤军的批示。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汗青上的转折点

  第五次是遵义会议决定北渡长江,赤化四川。1935年1月7日凌晨,赤军先头队伍袭占遵义,把十几万逃兵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供给了贵重的时机。1月15日到17日,召开了遵义会议。1月19日,中心赤军由遵义地域北上,向土城标的目的开进,意在泸州上游一线北渡长江,以便同红四方面军一路实行总的反攻,争取“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成立苏区根据地”,赤化四川。没想到遭到川军固执对抗,加之滇军又集中主力在川滇边境防堵,赤军渡江方案不克不及实现,乃勇敢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

  第六次是扎西会议做出“回兵黔北”决策。土城战斗失利后,如不改动原定方案,势必在长江边上四面楚歌,后果不胜想象。于是勇敢决定改动战术标的目的,舍弃在泸州、宜宾之间渡江进川方案,操纵仇敌集中在川南一线,黔北比力空乏的时机,“回兵”黔北,以川滇黔边境为开展地域,争取在那一广阔地域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

  1935年2月7日在扎西境内召开的中心政治局扩展会议,做出了“回兵黔北”的决策。当天晚上,中革军委向各军团首长发出《关于我军向川滇黔边境开展的指示》,传递了“党中心和军委决定”: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开展地域,以战斗的成功来开展场面”的方针;并号令各军团快速脱节四川逃敌,改向川滇边的扎西(云南威信县县城)地域集中。那一战术标的目的的改动,为赤军离开其时的艰险境况争得了主动。

  第七次是会理睬议决定陆续北进。中心赤军在毛泽东军事批示下颠末1935年2、3月四渡赤水,5月夺渡金沙江的成功,跳出了仇敌的包抄圈,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的战术目标。5月12日,在会理城外的铁场召开了中心政治局扩展会议。会议必定从遵义会议以来毛泽东的军事批示是准确的,责备了思疑或反对灵活做战方针的错误熟悉和摆荡情感。会议议论了渡过金沙江后的动作方针,决定赤军沿着通往西昌的大道陆续北进,在川西或川西北创建根据地。

  第八次是礼州会议决定进进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1935年5月19日,在西昌城北数十里的礼州四周铁坑,洛甫主持中心会议,议论行军道路。鉴于西昌有敌军固守,会议决定舍弃原定围攻西昌方案,改为取道冕宁,过彝族区域,到安顺场渡大渡河,进进川西北,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按会议决定,成立了中心赤军先遣队。进进大凉山彝族区后,司令员刘伯承和沽基部落领袖小叶丹沥血以誓,赤军队伍平安通过彝族区,抵达安顺场,强渡了大渡河。

  第九次是泸定会议决定走雪山一线。1935年5月13日抵达泸定县城后,洛甫主持召开中心政治局常委会,议论赤军渡过大渡河后的形势与使命。决定向北走雪山一线,避开人烟浓密地域。赤军队伍在向雅安前进途中,得知有川军把守高地,居高临劣等待赤军。乃决定改动标的目的,折向东北前去天全河边。那一改动,赤军的行军道路就由大道转进山间巷子,并第一次翻越四时积雪的高山。6月7日占天全,8日占芦山。陆续前进,翻越了夹金山。6月12日,红一方面军的先头队伍与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队伍会师。遵义会议决定的中心赤军“渡过长江间接与红四方面军配协做战”的方针毕竟实现。

  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的战术方针的改变

  第十次是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战术方针的争论。根据其时所处的天文情状和政治军事形势,党中心确定的方针是北进到川西北成立根据地,进而占据川陕甜。张国焘主张西进西康、青海、新疆,到“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区域开展,或者向南,“曲取成都,出长江,打到武汉往”。两种方针存在严峻不合。毛、洛、周、墨等,通过电报往来,同张国焘商量,耐烦交换定见。张国焘全不考虑中心方针,对峙他的西进或南下方针。

  第十一次是两河口会议决定成立川陕甜苏区根据地。1935年6月26日,中心政治局会议在两河口一座躲传佛寺里召开。会议由洛甫主持。周恩来做目前战术方针的陈述。张国焘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做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术方针的决定》。会议确定:“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术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亡仇敌,起首获得甜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甜苏区根据地。”“为了实现那一战术方针,在战争上必需起首集中主力消亡与冲击胡宗南军,攫取松潘与掌握松潘以北地域,使主力可以成功地向甜南前进。”可是,张国焘其实不施行会议决定。以后又经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屡次议论,张国焘仍按兵不动,不施行北上东出方针,以致贻误了战机。

  第十二次是张国焘诡计危害中心事务发作后,两个方面军分隔,中心赤军缩编为陕甜收队先行北上。张国焘不只不施行中心号令,还于9月9日密电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叶剑英察觉报毛泽东。毛即与洛、博到周、王治病住地,举行常委会告急会议,决定党中心同四方面军暂时别离,率右路军中的红一、全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速出甜南。9月10日离开险境。9月12日,洛甫在俄界(今甜肃省迭部县高吉村)主持召开中心政治局告急扩展会议。会议做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会议决定将北上赤军缩编为中国工农赤军陕甜收队。9月13日,陕甜收队分开俄界,快速北上。9月17日,攫取了天险腊子口,翻开了主力赤军北进甜南的通道。

  第十三次确定落脚陕北。1935年9月18日,赤军先头队伍进驻没有国民党军守备的甜南小镇哈达展(今属甜肃省宕昌县)。毛、洛、周、博等翻越岷山,于20日抵达。当天,召开了中心政治局常委会。会后,毛、洛、博等读到一批报纸,次要是七八月间的天津《大公报》。那些报纸大多是两天前先头队伍进进哈达展时从本地邮局得到的。别的,赤军侦查连在军阀鲁大昌部的一个少校军官的行李中也缴获了几份报纸。聂荣臻即送给了叶剑英。叶剑英即找赤军总政治部白区工做部部长贾拓夫来核实情状。

  贾曾任中共陕西省委秘书长。贾看过报纸后很兴奋,向叶谈了陕北赤军活动的情状。叶即把那些报纸拿给彭德怀。彭看后即带着报纸找到毛泽东。毛、洛、博翻读报纸,实是喜出看外。他们从报纸上登载的动静切当地晓得:陕北仍然有赤军!有游击队!仍然有苏区根据地!并且比本来有很大的开展!那关于颠末万水千山,最末从险境中冲出来的那收八千人的赤军步队来说,其欣喜是无法用言语来描述的。那么,到陕北落脚,在那里成立根据地——做出那个决定,便水到渠成!

  9月22日,洛甫写下一篇“读报条记”,题为《开展着的陕甜苏维埃革命运动》,将天津《大公报》上所披露的陕北苏区根据地和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等情状摘引并加以阐发,在此根底上表达了中心赤军前去陕北落脚的意向。洛甫认为:“赤军与赤色游击队在陕甜两省内正在普及地开展着”,“我们中国工农赤军主力之一部,已经起头进进甜南的重要地域”。据此,他提出陕甜收队前进的标的目的和使命:“响应着陕甜赤军和赤色游击队的活动”,“同二十五、二十六军及通南巴游击区获得共同,协同动做及集合,并给在那个地域中开展着的游击运动以搀扶帮助、组织、指导”,完成8月20日毛儿盖会议决定提出的使命——“联络存在于陕甜边之苏维埃游击区域成为一片之苏区”。

  9月22日下战书毛泽东在陕甜收队团以上干部会上讲话,公布党中心关于挺进陕北的动作方针。他指出:赤军要抗日,“起首要到陕北往”。博古也根据报载素材写了《陕甜苏维埃运动的开展和我们收队的使命》一文,提出把开展着的陕西苏维埃运动改变为稳固的苏维埃根据地,是“我们收队的战术目标”。洛甫和博古的文章同时登在9月28日刚刚恢复出书的《前进报》第三期上。那两篇文章传递并阐了然中心落脚陕北的意向。

  1935年9月27日,洛甫在通渭县榜罗镇主持召开中心政治局常委会议,议论了当前形势。会议认为应该改动俄界会议确定的动作方针,并正式决定到陕北往,在陕北庇护和扩展革命根据地,以陕北苏区来指导全国革命。由此,中心赤军落脚陕北,陕北成为指导全国人民停止民族解放斗争的中心。

  (做者为现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0
回帖

读史|长征中“战术标的目的”十三次大调整(转载)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