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艺术形式特色是什?

18小时前 (22:45:00)阅读1回复0
东乐
东乐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3
  • 经验值8734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468
  • 回复0
楼主

  曹丕、高适、庾信等诗人都写过《燕歌行》,但事实闻名的仍是高适的诗,估量你问的是高适的诗,仍是多列举一下吧。供进修参考。

1、曹丕《燕歌行》 那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全的七言诗。它论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豪情缠绵。那首诗凸起的特征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现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 草木寥落, 白露为霜,留鸟南飞……。那萧条的风光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心里的孤单;最初几句以清凉的月色来衬着深闺的孤单,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示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心里活动时,笔法极尽盘曲之妙。 好比, 先是写丈夫“思回恋故土”;继而想象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回;再转为写本身“忧来思君不敢忘”,全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克不及长”,只都雅月兴叹了。

  如斯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那位女子心里不停如缕的柔情。 那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拍中见摇曳之态。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做有很大影响。

2、高适《燕歌行》 那是高适的代表做。

  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做的,那是乐府诗的开展,假设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标题问题,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那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而据说就是曹丕创始的。

   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初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斯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次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以致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查核,都认为是讽张守珪而做。

  其实,那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差遣、前去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诗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此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衔命征讨,天子特赐荣耀,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

  旗帜如云,鼓角齐喊,一路上汹涌澎湃,大摇大摆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做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奔驰,见军情告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第二段八句写战斗颠末。此中前四句写战初仇敌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得救。

  “山水萧条极边土”,阐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那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狂风骤雨之袭来。“兵士”两句用比照办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任意逸乐。那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夕照孤城的萧飒气象,为“斗兵稀”做陪衬,同时写战斗不断继续到薄暮。

  “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大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看,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做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示两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冷,都是死力衬着悲惨气氛。

  末段四句,两句写兵士在生还无看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挖苦。两句诗人慨叹,对兵士的悲薄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做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能够做为代表。

0
回帖

燕歌行艺术形式特色是什?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