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姓魏,名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拆,代父参军,征战沙场一十二载,屡立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逃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回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
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因为历代重修,祠宇占空中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那座高古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
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规划对称,造形大方。篆字落款《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饰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传神,龙身简而藐小,穿进流云,生动美妙。
两边阴刻牡丹斑纹,线条活泼顺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巧,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曲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回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判定,确属元代石刻实品。
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面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落款,碑文正书,回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回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
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之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闻名的汗青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路阐发了《木兰辞》内容僧人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土在虞城,已切当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收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进中小学课本,被千万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移上舞台,《木兰参军》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鼓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庇护国度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豪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财产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奠,人山人海,庙会浩大。
如今,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单在我国度喻户晓,并且因为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造造的卡通片《花木兰》的浩荡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赞扬"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参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 花木兰的戏曲外型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期间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收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好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育提拔。木兰十明年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
空余时间,木兰还喜好看父亲的旧兵法。民族女英雄花木兰(18张)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颠末孝文帝的变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开展,人民生活较为不变。但是,其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须眉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参军,从此起头了她长达多年的戎行生活。
往边关兵戈,关于良多汉子来说都是艰辛的工作,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路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初完成了本身的任务,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班师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勋绩之大,认为她才能在朝廷效劳,任得一官半职,不外,花木兰回绝了,她恳求皇帝能让本身回家,往抵偿和贡献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不断是受中国人尊崇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猛又纯朴。
是南北朝期间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