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
胡智荣
周强
“要成为鼓童的成员,必需履历为期两年的艰辛操练。青年聚集在一所烧毁学校里,日复一日承受培训。” ——太鼓
“我们共约切掉了227600个洋葱、45520个黄瓜,364160个包菜,227600个胡萝卜。” ——乱打秀
“造造狮头有四大工序,细分的话,能够分出300多道小工序,1300多个节点。匠人要不竭地用尺子往比对,再用眼睛往权衡。” ——黎家狮
为响应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换互鉴”号召,7月15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正佳集团承办的“初心 匠心”中日韩文化交换故事会在广州举行。
故事会上,包罗日本传统太鼓乐团、韩国乱打秀团队和广州歌舞剧院舞剧《醒·狮》艺术家在内的来自中日韩三国各界嘉宾等,用切身履历,讲述在艺术创做、文化交换道路上“初心 匠心”的故事,展现中日韩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鞭策三国文明交换互鉴,促进中日韩民间友好交换交往。
匠心对谈
日本太鼓:
“苦行僧”式修炼以保地道美感
日本国宝级太鼓乐团鼓童Kodo除了在昨晚的故事会冷艳退场,他们还将于今明两天,在广州大剧院为市民带出处歌舞伎“人世国宝”坂东玉三郎批示的鼓乐演出《螺旋》。
鼓童成员住吉佑太说,在太鼓艺术中,演出者被称做“鼓童”,是因为在日语里,“鼓童”(Kodo)指胎儿在母腹中听到第一声,“童”为赤子之意,即以赤子之心擂鼓,给人以震动。住吉佑太的前辈们也是如斯践行。1971年,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远离富贵都会,来到位于日本海的佐渡岛上,起头努力于日本传统太鼓的演出和研究,起头了斯巴达克式的严厉操练,连结匠心,末于为日本那一传播至今、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开垦新的六合。
除了音乐创做,鼓童也成立了极其严厉的做息与操练系统。恰是“苦行僧”式的生活,让他们的灵魂与音乐都连结着地道的美感。住吉佑太分享道,鼓童摘用了一种“研修所”式的培训系统,以确保多年传承的身手及精神能传递给后人。“要成为鼓童的成员,必需履历为期两年的艰辛操练。大约20名青年男女聚集在佐渡岛的一所烧毁初中学校里,日复一日承受培训。”在他看来,生活在如斯恶劣的情况中,一些已被现代人遗忘的感官本能会不竭精进。
现在,鼓童的音乐在不竭生长,融进新鲜的元素,并与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协做。“兴起源于非洲,后颠末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又一路传到日本等国度。现在,太鼓演出也合成了良多韩国冲击乐的元素。” 跟着中日韩等国度之间的艺术频繁交换,他期看,以后有更多时机能有演出上的协做。他举例,在2002年,鼓童加进了张艺谋导演的《英雄》片子音乐创做。
韩国乱打秀:
首个百老汇舞台的亚洲无声喜剧
当拿着锅碗瓢盆的韩国乱打秀团队刚在舞台表态,就赢得现场看寡的一阵笑声。也许关于广州市民来说,那个来自韩国的文化手刺不是那么熟悉,事实上,《乱打秀》成为第一个登上百老汇舞台的亚洲无声喜剧。
虽说是“烹小鲜”——在舞台上,与演员们打交道的是黄瓜、卷心菜、胡萝卜等蔬菜,但他们却以此为艺术,砧板做鼓、菜刀做槌。正佳光迈传媒总司理崔容硕坦言,曲到上世纪90年代,亚洲戏剧都不断无法融进西方舞台,于是,他们决定做一台有代表性的亚洲戏剧,将东方元素传布到全世界。“那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因为没有任何前车可鉴”,在创做过程中,他们也融进广州的饮食文化元素。“无言剧的表示体例处理了文化传布障碍,频频打磨合成亚洲元素,让看看的每一小我都能高兴、震动,为此《乱打秀》降生了。”
1997年,乱打秀在韩国首尔的首演就大获胜利;1999年,乱打秀第一次踏上国际舞台的“英国爱丁堡节”;2006年,《乱打秀》成为第一部登岸美国百老汇的亚洲表演。而在那背后,“是我们共约切掉了227600个洋葱、455200个黄瓜,364160个包菜,227600个胡萝卜……”假设那些数字还不敷形象,崔容硕陆续阐明,“假设一个家庭天天用5个黄瓜,那么那个数量够让那个家庭食249年了。”
故事会上,正佳集团副董事长兼施行董事谢萌讲述了他与《乱打秀》的结缘。最后他以至不克不及喊出那场表演的名字,到后来冷艳于演员们的表示,决心将那场表演带回中国。现在,他通过引进包罗韩国《乱打秀》在内的一系各国表里优良文化品牌,并打造本身的文化品牌的加持,让以正佳广场为代表的天河路商圈敏捷开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大型商旅目标地。
中国醒狮:
“最燃”团队与百年手艺的坚守
现场,那部被称做2018年度“最燃”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光是上演片段,就已经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广州歌舞剧院院长、《醒·狮》总导演史前进则分享了“最燃”舞剧背后的故事。《醒·狮》不只荣获中国跳舞“荷花奖”舞剧奖,同时启动了在全国15个省份80多场巡演,并方案在北京、香港、澳门三地停止主题展演。本年5月,《醒·狮》参与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展演现场,看寡报以55次的强烈热闹掌声。
他说,《醒·狮》筹谋历时5年,构想和创感化了3年时间,剧本更是历经13稿打磨。他坦言,恰是“有华人的处所就有醒狮”的民族文化骄傲感,让他有了想创做一部有关醒狮题材的舞剧的初心。
为逃求更高的艺术闪现,演员们天天从早上9点排演到晚上10点,当舞剧的雏形第一次在排演场完全地闪现时,所有的演员都累瘫在地上。现在,舞剧所到之处,看寡无不报以耐久的掌声,许多看寡说:没想到传统文化通过现代、立异的演绎会是那么超卓。
除了创做演出团队,《醒·狮》舞台上气势、精工细做的狮子,同样源于初心与匠心的对峙。本来,那部剧中的所有狮头都产自佛山“黎家狮”。故事会上,黎家狮的第六代传人周嘉欣讲述了黎家狮的故事。黎家狮自清代道光年间开业至今已有200多年汗青。周嘉欣说,黎家狮是佛山独一一家六代做狮头的家族。1991年,导演徐克预备开拍片子《黄飞鸿之狮王争霸》时,就指了然要用黎家狮。
周嘉欣介绍,造造狮头分为扎、扑、写、拆四大工序,细分的话,能够分出300多道小工序,1300多个节点。略微有一个小工序呈现错误,就会招致整个狮头的变形。因而在造造过程中,匠人要不竭地用尺子往比对,再用眼睛往权衡,才气包管做好一个安稳美看的狮头。“关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汗青,而关于一小我来说,一百年是新鲜的一辈子。我也期看有一天,黎家狮能够走向日本、走向韩国,让更多的人可以体验到我们佛山狮头的传统文化。”
粤剧名家欧凯明之徒、青年粤剧演出艺术家陈振江则讲述了他做为年轻人,为何抉择粤剧那门古老的艺术。“我原名陈镇江,‘沉着’的‘镇’,在红线女教师和欧凯明师傅的提议下,将‘镇’改为‘复兴’的‘振’,意为立志传承、复兴粤剧。”而他也决心,以工匠精神,肩负起对粤剧艺术的传承、开展的责任。
从初心到匠心
共述三地美妙友谊
从艺术创做到文化交换,中国、日本、韩国的三地交换交往源远流长。故事会上,浩瀚学者、非遗传承人和做家也讲述了三邦交流交往的汗青,与其傍边“初心”与“匠心”的故事。
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所客席副传授、做家加藤嘉一讲述了本身肄业、工做的故事。他说,在日中国交尚未一般化的期间,一位日本民间人士冈崎嘉平太通过经贸交换,为两国国交一般化饰演了桥梁角色。他说,记得冈崎先生始末强调说,为了实现日中友好,最重要的起首是好好领会对方。2003年,他抉择到北京留学。北京大学给了他宽松、宽大、自在的情况。“有时机通过专栏写做和时政评论参与和见证中国的变革开放,以及日中关系所履历的光阴。” 在他看来,抉择到对方的国度看一看,走一走,是领会对方,反看本身的更佳渠道。“我期看,日中关系越来越需要的是民间人士,出格是年轻人的间接交换和实在体验。”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理事、国际菁英会主席胡智荣则讲述了本身和日本前辅弼鸠山由纪夫以及结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的友谊故事。他说,他与鸠山由纪夫熟悉交往多年,鸠山先生持久努力于鞭策中日友好往来,很喜好中国文化,特殊是中国的书法。2013年9月3日,鸠山先生为他挥毫题词“友爱”,并在签名时特意把本身的名字“由纪夫”改为“友纪夫”,表达从今天起头就用那新名字了。来自韩国的结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先生同样是胡智荣多年的好伴侣。他说,潘基文也很喜好中国文化。在潘基文先生的熏陶和传染下,胡智荣和他所在的基金会积极参与各类慈悲公益活动和社会捐赠,截至目前累计捐款超越人民币1亿多元。
新华社广东分社对外新闻部主任、《虹起孤立——逐梦港珠澳大桥》做者周强则做为港珠澳大桥的见证者,讲述了一个个大桥建立者的“初心”“匠心”故事。在他看来,建立者的初心是把港珠澳大桥建立成屹立百年的标记性工程,为此他们也参考进修了日韩的典型规范。现在,“港珠澳大桥原则”也正像日本本州—四国联络桥原则一样,成为跨海大桥参照借鉴,推向世界。在他看来,当宿世界经济增长迟缓,做为东北亚的三大重要经济体,中日韩也一样需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港珠澳大桥精神以及逃求卓著、勇攀顶峰的工匠精神。(文/记者申卉、张姝泓 图/记者骆昌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标。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进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做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