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如愿以偿、但求如愿,那都是中国人的喜庆用语。从字面意思来说,“如愿”就
是遂了心愿,但鲜为人知的是,“如愿”那个词以及中国民间“求如愿”的风俗却是从一则 神异故事而来。
《搜神记》是东晋干宝的闻名神异小说,此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大白如话,全文照录于
下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船中所有几投湖中,云:‘认为礼。
’积数 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
(邀)。’斯须,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明甚怖。吏曰:‘无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 故要君,必有重遗君者。君勿取,独求如愿耳。’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
使逐明往。
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将回,所愿辄得,数年,豪富。”
本来,“如愿”乃是彭泽湖神青洪君的梅香,欧明得到她后,“所愿辄得”,一切要求都
能如愿,遂成富人。
南朝学者宗懔在记述荆楚地域民俗的《荆楚岁时记》中载:“以钱贯系杖脚,回以投粪
扫上,云令如愿。
”那项风俗后来演变成过年时不克不及倒垃圾,闽南地域则演变成过年时要用 新扫帚扫地,然后将扫帚、畚斗、垃圾堆放到门边,谓之“求如愿”,求的就是青洪君的婢
。女如愿。
为什么要“求如愿”呢?今天的《搜神记》版本中并没有如愿后来的故事,也许是佚
失的缘故,但隋唐之后的各类条记小说中却有保留,好比唐末五代时人韩鄂在《岁华纪丽》 一书中引《搜神记》后续故事:“后至岁旦,如愿起晏,明鞭之,如愿以头钻粪帚中,渐没
失所在,明家渐贫。
故今人岁旦粪帚不出户者,恐如愿在此中也。”“岁旦”指新年的第一 天,“求如愿”的风俗即由此而来。之所以不倒垃圾,是盼看着钻进粪帚的如愿在人们的恳
求声中从头走出来,从而搀扶帮助人们发家致富。
北宋闻名诗人黄庭坚《宫亭湖》一诗即咏此事,诗末写道:“灵君如愿倘可乞,收此桑榆老故丘。
”宫亭湖即彭泽湖,宫亭湖神当然也就是如愿的仆人青洪君。灵君即指青洪君,
“桑榆”指晚年。灵君和如愿假使实的能够乞求,请收了我那把老骨头,让我得以末老故 乡吧。
曰常用语中的“如愿”一词竟然来自神灵的梅香之名,可能是良多人没有想到
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