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俗称佛爷山,位于县城东北35公里的翼城、沁水两县接壤之处,因其峰凌霄汉,光射斗牛,层峦叠峙,气焰雄厚,通体形如坐佛,巅顶建有庙宇,且历代有信徒匿迹于此而得名。佛山天然光景旖旎。该山属太岳山收脉,海拔1800余米,主峰高1556米,逾越北纬30°045′~30°46′,东经112°20′~112°2l′,面积约15万多亩。
北至沟西村,南至柴洼古垛,东至东坞岭,西至马槽,全数坐落在隆化镇境内。其东有尖山和辽寨河,西有娘娘岭和张马河,北有五龙山,南有云台山和黑沙透岭的7座仙女峰。从岭沟一侧拾级而上,踏进佛山林海,翠绿苍劲的松树,由南而北摆列,挺挺竖立,傲然凌风;接着是错错落落,一行一行的白杨,笔挺笔直,身形轻盈;再往上是一大片摇摇曳曳、婀娜多姿的柳树,舒枝展叶,妩媚动听;快到山顶,则是~大片杉木,仪态万方,生机勃勃,闪现出一派诱人的神摘。
茂盛的树木,使得佛山的丛林笼盖率到达80%以上,最热时,气温也不外20%,成为天然氧吧。横贯翼城全境百余里的浍水就源于此。佛山山顶有一清泉,水量甜洌,清澈通明。境域芳草茵茵,百卉吐香,果药各处,百鸟争喊。站在佛山上向四面眺看,山连着山,峰连着峰。
春可赏识桃花,夏可小溪洗澡,秋可饱览如火红叶,冬可领略北国光景。出格是在秋高气爽的日子,登上山顶看日出,滚动的火球从峦峰问突突升起,登时,流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光四射,苍山着金,其势其景,蔚为壮看。
佛山西的张马河有着一段神异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离张马河3里地的黄家展村有个白叟喊黄玉清。在一个月明风清的夜晚,白叟闻声门外有人喊他。出来一看,只见月光下站着一匹毛色火红的金马驹。他正想上往看个认真,谁知那马驹却扬起银蹄狂奔起来。他跟着马驹不断逃到了佛山的山脚下,河沟里突然裂了一个口子,金马驹纵身跳了下往,裂口立即合拢。
他模模糊糊听马驹说:“回往吧!辛勤的白叟,你会有好报的!”因为沟底突然张开了口,又有神马纵身跃人,所以那条河从此就唤成了张马河。 佛山宗教底蕴丰厚。巅顶寺院始建于宋,中兴于明,强盛于清。据清雍正年代《重修圣洞神记》载,佛山原有武当庙,明弘治七年(1494)重修。
康熙五年(1666)新建庙门及两座庙
宇。前庙为祖师王殿,崇祀实武大帝;后洞供奉玉皇、看音、地躲、太山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圣母、后土等。雍正十一年(1733),道人王正享(俗称王斗爷)鉴于祖师王殿已经修葺,然后洞凋谢,故整理后洞,摘拆圣像,予以重修。
乾隆三十九年(1774),翼城县正堂童学涛改名后洞为佛山寺。咸丰十年(1860),翼城、沁水两县又配合捐资对整个寺院停止了维修。 佛山寺院为僧道合一的建筑,是翼城佛道教活动的次要场合。古时每逢四月初八庙会,翼、沁两县十社村民敲锣打鼓,摇旗撑伞云集于此,僧、道两门抬龙王神像,朝山取水,法教金磬,梵咀课诵,整座佛山人头攒动,反常热闹。
据传,在佛山求佛求药十分灵验,旧时方圆百十里常有到此求佛许愿者。据民国18年《翼城县志》记载,清代,该山有坐虎道人(上吴村人)避难,修身养性,往来骑虎。柏道人(浮山人)在此隐居,持斋募化,重修寺院,并坐化此山。浮山诸生为其立碑,词日: “一人仙境,肚量不犹。
乾坤朗朗,岁月悠悠。 在佛山山腰和沟底有盘旋蔓延五公里的坪曲公路,重要隘口东、西坞岭即在佛山之南。西坞岭自古为兵家相争之地。唐会昌三年(843),刘祯于泽潞反叛,屯兵翼城的石雄伐之,在西坞岭将刘祯打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决死纵队一部和国
民党33军83师、10师在此与日军停止了三日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生俘40余人,销毁敌汽车200余辆。
新中国成立后,西坞岭做为红色遗址,被列为县爱国主义教导基地。 2006年,黄家辅村马家沟李振山筹资开发佛山旅游景区,经市、县有关部分附和,将该景区定位为:临汾市佛道文化展现区,翼城县探幽避暑胜地、登高健身乐园、爱国主义教导基地。重点开发景点有南天门攀登步道、佛山寺、佛塔、武当庙、探幽避暑度假村、桃花园林、山顶看日台、辽王营寨、坞岭大捷纪念馆等。
同年,《佛山景区旅游规划》经县政府批准立项,景区建立陆续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