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我们一路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

8小时前 (06:24:26)阅读1回复0
玛丽儿
玛丽儿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2
  • 经验值9668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9336
  • 回复0
楼主

开栏的话:

1989年,叶嘉莹先生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讲授新一轮中国诗歌史课程。叶先生从《诗经》讲起,至李贺完毕,用一学期时间系统地讲述了先秦至唐朝诗歌史。课程完毕,先生便退休,可称叶先生在UBC的收官之做。

叶嘉莹先生讲诗词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有人描述,但凡听过她讲课的,无不合错误她那热情弥漫、神摘飞扬的特殊魅力难以忘怀,无论唐诗仍是宋词,此中的每一个字,都跟着她明朗充沛的特殊吟诵,荡漾在教室里,余音绕梁,袅袅不停。

近日,那份尘封多年的课程灌音被陆续整理出来,《草地》周刊征得叶嘉莹先生受权,开设“迦陵课堂”专栏,拟每周一课,刊发全数课程精要。诗词是叶先生的挚爱,她曾说,“我对诗词的喜好与体悟,能够说满是出于本身生射中的一种本能”。让我们跟从那种“本能”,一路聆听叶先生讲诗词,一路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一路领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之美。

2020年7月,叶嘉莹先生96周岁寿辰,摄于南开大学寓所。 韦承金摄

叶嘉莹先生题字。

凡事都有一个起头,诗歌,特殊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是什么?为什么要写一首诗?如何写诗?如何揣度一首诗的好坏?在起头讲诗之前,我把中国诗歌最根本的一些概念,做一个简单介绍。

什么是诗?

起首,我要讲一讲“诗”的造字原理。“诗(詩)”字,右边从言。“言”底下是个口,是人嘴说话的意思。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说“诗”字“从言”,就是说“诗”是人说出来的语言,右边的“寺”是声,从言寺声。更古老的“诗”字,不是“从言寺声”的。古文那个“诗”字是什么样子呢?古文那个“诗”是从言,右边所从的是“之”。从甲骨文丹青看,“之”就是人的脚趾,就是人走路。“之”是“往也”,往什么处所往的意思。

那么,“诗”是什么意思呢?“从言从之”是什么意思呢?前人说,诗者,志之所之。诗的内容表示就是“志”。“志”就是心里的情意。情意就是豪情、思惟以及它们的活动,“之”就是往,你的豪情、思惟是向哪一个标的目的活动,所以诗就是你情意的活动,是“志之所之”。

中国最早的一本诗集是《诗经》,有时英文翻译成Book of Songs。后来有良多人给它做注解,此中一小我姓毛,他做的注解就喊《毛传》,传就是“注解”的意思。《诗经》的《毛传》前面有序言,它是一个整体的序,所以喊做“大序”。

《诗大序》说,“诗者”是“志之所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你的豪情在你的心里之中活动,情动于中,然后你就形,就表示,用语言文字表示出来,就构成诗了。那是诗孕育的起头。

那么,情意为什么会活动起来?什么工具使豪情活动起来?中国古代还有一本书喊《礼记》,此中有一篇《乐记》,是关于古代音乐的,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你的心怎么会动呢?是因为外物。那么,什么样的外物使人心活动呢?人心里的思惟豪情为什么会活动?

天然界的物象的感发

中国文学理论的开展是一步一步向前,越来越复杂的。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就产生了两本很有名的文学责备著做:一本喊《诗品》,做者是南北朝期间的钟嵘(能够念做róng,也能够念hóng);还有一本是《文赋》,做者是晋朝的陆机。

中国的诗歌从周朝起头,到了钟嵘写《诗品》的时代,关于中国诗歌是如何产生的,就有了更认真的看察,也说得更大白了。《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动人。故摇摆脾气,形诸舞咏。”是什么工具使你冲动呢?是“气”。什么喊做“气”呢?宇宙的运行,万物的产生,都是因为有阴阳二气。画一个太极图,那边是阴,那边是阳。宇宙之间有阴阳两种气,它们在轮回运行。冬天来的时候,阴气越来越多。可是等阴气开展到一个顶点,到了“至”,到了更高的时候,阳就起头回来了。比及阳开展到更高的时候,阴就回来了。就如许阴阳两个气轮回,春天草木萌生开花,秋天草木黄落凋谢。阴阳二气的运行,冲动了宇宙万物。“物之动人”,人看到草木的生长,就欢喜,看到草木的黄落,就哀痛。

《文赋》上说,人都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劲”是寒冷的、强烈的、肃杀的。在如许寒冷、冷冷、肃杀的秋天,叶子落了,人看到叶落就哀痛,所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你看到那柔嫩的枝条,在芬芳美妙的春天抽芽长叶了,你就欢喜。

所以“气之动物,物之动人”。“摇摆脾气”,使你的豪情摇动了。那么人心有了冲动以后呢?所以“形”,你就表示,用诗歌来表示。钟嵘原来写的是做诗的创做动机,可是后边他说“形诸舞咏”,是什么意思呢?《诗大序》上说,你心里冲动了,就形于言,可是有时候心里太冲动了,就“言之不敷”,你觉得说还没有把冲动表示出来,“言之不敷,故咏歌之”。所以中国前人为什么摇头晃脑地吟诗呢?你觉得光看,心里的豪情不克不及抒发。没有声音的文字,死死板板的,那不敷。你要把它酿成声音,用你的声音,连系你的豪情表示出来。“言之不敷,故咏歌之”。“咏歌之不敷”,你觉得光是出声音,那还不敷。“咏歌之不敷”就怎么样?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以就一边念诗,手里一边那么拍。“足蹈”,“蹈”就是踏拍子。

《诗品》上说,“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冷,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李后主的词:“小楼昨夜(是)又东风,(我的)故国(是)不胜回首(在)月明中。”春风使他冲动,当春天来的时候,“几事,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故国的春天,他当皇帝的时候,春天不该该到上苑往游春吗?可是他如今被俘虏了,被人家关起来了,当他回头往想的时候,是“不胜”,让他不克不及够忍耐,特殊是在如许一个有月光的晚上。那春风、秋月使人冲动,就是外物使人冲动。

我回大陆讲诗的时候,有学生问我,您的课我们听起来很有意思,可是我们学了诗有什么用啊?我就跟他们说,“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是外物使你冲动的。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因为外物而冲动,假设是一个好的诗人,他就可以足够地把他心里的冲动表达出来,不单他本身表达出来,并且我们千百年来的读者,读了以后会有同样的冲动,并且我们能够从他的冲动,想到本身的冲动。所以诗歌是要把那种冲动传达出往。我给那种冲动起了一个名字,就是感发的生命。那种冲动能够使我们冲动,能够使我们有一种生发,所以是感发的生命,我认为那个生命是生生不已,不断在生长,是不断行的。

所以我就跟他们说,读诗更大的益处,就是使人心不死。我们说“哀莫大于心死”,一小我心死了,没有比那更大的哀痛了。诗就是诗人把他心里的冲动写下来,传达出往,并且能够引起千百年后的人的冲动,有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发的生命。

宋朝辛稼轩有两句词,“一松一竹实伴侣,山鸟山花好弟兄”。他说,当我从路上走过的时候,看到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觉得是我的伴侣。我听到山鸟的喊,看到山花的开,都觉得跟我像弟兄一样。假设一小我看到松树,看到竹子,听到鸟喊,看到花开都冲动,假设你把那些差别类的草木鸟兽的种种现象,都和你的心联络起来,你的心就是不死的。

我们如今讲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责备,其实有些西方现代哲学或者文学理论,跟我们也有相通之处。西方的现象学说,外在的世界,有良多客体,就像山鸟山花、一松一竹、落叶柔条。当你的subjective consciousness(主看意识)跟objective phenomenon(客看现象)相接触的时候,引起意识的活动。而那个活动根据现象学说,有一种带着标的目的、大旨趋势的intentionality(意向性),就是外物的现象使你心里活动了。那是人类熟悉宇宙最根本的活动,也是做诗的起头。

所以,人心之动,是“物使之然也”,是外物使你冲动的。可是只是草木鸟兽使你冲动吗?除了“落叶”“柔条”以外,还有什么使你冲动?

人事界的事象的感发

进一步讲,假设一小我,一个心没有死往的人,看到月明,看到花开,听到鸟喊,就会冲动。跟你差别类的草木鸟兽都使你冲动,那么你本身所看到的所履历的人类社会之中的种种现象,莫非你无动于衷吗?不是的。所以杜甫才会写出如许的诗来:“穷年忧黎元,感喟肠内热。”在如许一个困穷的年代,当各处是干戈战乱,当人民生灵涂炭的时候,我就为那些困苦的在患难中的“黎元”而忧伤。“黎元”就是苍生。苍生为什么喊“黎元”?“元”是善的意思。前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人心是本善的。“黎”是黑色的意思。我们中国人是黑头发,所以秦朝的时候管老苍生喊黔黎,意思是黑头。我看到老苍生的流浪困苦,我为此而忧伤,不单口中感喟,还想到我们国度的患难,心里一阵发热,所以“感喟肠内热”。

我们适才讲的是《诗品》,“气之动物,物之动人,故摇摆脾气,形诸舞咏”。“物之动人”那个“物”,《诗品》给了好多例子。第一类例子,是天然界之物象,就是我适才说的“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可是做为人类,看到草木鸟兽都冲动,对人类莫非不冲动?孔子说过,“鸟兽不成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你看到花开,你能够冲动,但是你跟它不是同类。你会跟鸟兽说话吗?鸟兽会回过甚来关心你吗?不会的。所以“鸟兽不成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吾”是我,“徒”是那一类,“与”是在一路,假设我不跟人类在一路,我跟谁在一路?

所以一个更大的力量使我们冲动的,就是我们人的世界中的种种的工作,那方面《诗品》也给了良多例证。

《诗品》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往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往忘返,女有扬蛾进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我写那一大段话,是要做一个比照,前面那一段话,“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冷”,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句话就完了。比拟之下,人事界的事象,钟嵘写得更多,份量更重。

实正伟大的诗歌,伟大的诗人,不像一些小的诗人,成天伤春悲秋,对月伤怀,你要实正对世界对人类有一个更广阔的关系。诗歌都是写心里中的一种冲动,你感发的生命的大小、深浅、厚薄,就关系你成为一个大诗人仍是小诗人。不但是诗人,伟大的小说家和一般的小说家的区别也在那里。埃德加·爱伦坡写的一些小说,也很别致很吸惹人,可是跟托尔斯泰比起来,大小立即就别离出来了。文学家,不论是诗人仍是小说家,他的深浅厚薄都关系到感发的生命。四时的天然界当然使我们冲动,更使我们关心的是人类,是整小我类的离合悲欢。

并且,在钟嵘关于人事界事象的论述中,语言也有条理。“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是说你本身的生活,你本身的离合悲欢使你冲动。你有一个好的聚会,碰见了一个好的伴侣,你就写一首诗,表达你们在一路的那种快乐,所以“嘉会寄诗以亲”。欧阳修有两句词说得很好,他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风与月自己没有哀痛和欢喜可言,风有什么哀痛欢喜。你因为风而哀痛欢喜,是因为你本身是有情的人类。“人生自是有情痴”,前人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所以人生是谁让你有如许的豪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风与月使你有离合悲欢的欣喜哀痛的豪情,是因为你“人生自是有情痴”。

近代诗人闻一多曾说,杜甫和李白的碰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就似乎太阳和月亮碰着一路了,应该敲三通锣,打三通鼓来庆祝。杜甫和李白碰着的时候,杜甫送给李白的一首诗,说“乞回优诏许,遇我夙心亲”。那时,杜甫还默默无闻,李白已经名满全国,皇帝亲身把他请到朝廷,请他坐在七宝床上,亲手给他盛汤。

李白固然得到皇帝的赏识,可是他不会仕进,后来就告退不干了,“乞回”,恳求放我回家。杜甫和李白就是在那个时候碰见的。李白觉得皇帝只是把他当成一个会做诗歌给杨贵妃往唱的人,他不情愿做如许的人,所以就恳求解雇了。解雇的时候皇帝给他下了一个诏书,给他很好的优待,很好的“退休金”,赐赏他良多的瑰宝。“乞回优诏许”,杜甫是好的诗人,短短五个字,把李白的心里,他的自得和失意,他的挫折都写出来了。

就是那时候,我杜甫跟你碰见了,而我杜甫能体味到你心里之中那一份挫折和痛苦。所以“乞回优诏许,遇我夙心亲”,我们两人碰头,那话说得实是好,你碰见我,就是“夙心亲”,我们是如许亲近,我们似乎熟悉了不行一辈子。“夙”是那么早,那么长远,我固然跟你刚熟悉,可是我觉得我心里跟你那么接近,似乎几辈子之前我就跟你碰头了。贾宝玉见到林黛玉,说那个妹妹我似乎认得的,宿世有宿缘。“嘉会寄诗以亲”,人生假设实的碰着一个良知,莫非不欢喜?杜甫就写出如许冲动人的诗篇来。

“离群托诗以怨”,也能够写诗表达你的哀痛、哀怨,如许的诗良多。王维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我一小我在异乡,一小我都不熟悉,我是一个做客的游子,没有一个能够回属的处所。所以就“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过节过年的时候,我就加倍驰念我故土的亲人。我在远方能够揣度,“远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我想我的兄弟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中国古代的风俗,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每小我都插茱萸花。你们都登高,家里人都欢聚,可是我不在家里。我驰念你们的时候,当你们遍插茱萸少掉了一个我,你们一定也要驰念我。

我举了两个例证是要阐明,那一大段写人事界的事象,前面那两句的离合悲欢,所写的是诗人冲动于本身的履历。可是一个诗人看到他人的生活,莫非就冷漠吗?外在良多人事界的现象同样使人冲动。所以杜甫才会说“墨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墨门的酒肉不是杜甫的生活,那“路有冻死骨”,杜甫其时也没有沉溺堕落到如许的地步。“墨门酒肉”是他看到的他人的生活,“冻死骨”也是他看到的他人的生活。所以除了你本身的生活履历使你冲动以外,他人的生活履历,同样是使你冲动的因素。

别人的生活、履历、遭遇会使你冲动,杜甫其时就亲眼看到天宝的乱离,亲眼看到其时他走过的路上就有冻死的骸骨。你们看到过冻死的人吗?你们没有看到过,我是看到过的,我小时候生长在北平,早晨往上学,走在路上,一拐角,墙角那里,冬天风雪交加的夜晚,第二天早晨一小我冻死在那里,我是亲眼看见过的。是他人的生活履历使你冲动的,杜甫亲眼看见的“路有冻死骨”。

除此之外,汗青上的人物,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履历、他们的遭遇,也使你冲动,所以中国才有那么多咏史的做品。金圣叹曾经批过杜甫的诗,他说:“诗人之眼,上看千年,下看千年。”诗人有善感的心灵,不但是面前的事物使他冲动,他的想象力让他能够把过往的工作想得如在面前,并且能够以他诗人灵敏的感触感染,揣度未来的工作。

辛弃疾一首词写到月亮,“同情今夕月,向何处,往悠悠?是别有人世,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诗人看到月亮,“举头看明月,垂头思故土”是空间的,从那个空间想到阿谁空间,从所在的异乡想到故土,空间的间隔不克不及够阻隔诗人的想象。“同情今夕月”,那个“怜”有冲动的意思,“同情”也有心爱的意思。那么标致的光华皎洁的月亮,我看它从东方起来向西方沉没。“向何处,往悠悠”,它沉到哪里往?莫不是别有人世,别的那一边有别的的一个世界,“那边才见”,当我们那里消逝了,他们那里才看见“光影东头”。阿谁时候还没有地球是圆的那一学说,诗人以他的想象想到那个原理。所以“诗人之眼,上看千年,下看千年”,什么都能够冲动。

除了本身的“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还有汗青上“楚臣往境,汉妾辞宫”。“楚臣往境”讲的是屈原,屈原是“忠而见嫉”“信而见疑”,他对国度长短常忠爱的,可是他被他人忌恨了,他关于国君长短常诚信,十分诚恳的,而他竟然被思疑了,“见”字有被动的语气。他如许忠爱可是被忌恨,他如许诚恳诚信可是被思疑,他就被流放,后来自沉汨罗江。

有一年端午节,我是在汨罗江渡过的,据说那就是屈原自沉的所在,自沉的日子。屈原是战国时代的人,汉朝的贾谊渡过汨罗江的时候,就“为赋”,写了一篇赋以吊屈原。屈原与他何干?所以说,汗青人物同样使诗人冲动。

“汉妾辞宫”说的是昭君,汉朝的一个宫女,远嫁匈奴。昭君不单在汉代的时候给人冲动,曲到现代,曹禺还写过话剧《王昭君》。所以“楚臣往境,汉妾辞宫”,汗青人物的生活遭遇一样使你冲动。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塞客衣单,孀闺泪尽”,丈夫出往兵戈,他的骸骨已经横露在北方的战场上,他的灵魂已经跟着飞扬的蓬草而磨灭了。“塞客”就是守边的人,“塞客衣单”,在外面守边的战士那么冷冷。“孀”是孤单的,守寡的,而那闺中的老婆,眼泪都流干了。还有诗说“同情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同情那个丈夫已经成为无定河边的一堆白骨了,可是他的老婆不晓得他已经死了,天天晚上还梦到他。有良多写征夫或思妇诗歌的人,本身不见得是征夫和思妇。就是说,纷歧定是切身履历,只是做为诗人,有一种关心的心。必然要把前人的文心,前人写文章时心里的微妙的活动渐渐地体味出来。

我们是人类,“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人类更使我们冲动。而人类的冲动有条理:“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是你本身的履历;“楚臣往境,汉妾辞宫”,是汗青人物的遭遇;“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是他人的、不相关的人的生活遭遇——都使你冲动。它有一个条理,一步一步地写下来,必然要重视那个文心。

再说,“士有解佩出朝,一往忘返;女有扬蛾进宠,再盼倾国”,畴前面那么多的人事象写来,最初回纳到那里,一个是“士有解佩出朝,一往忘返”。士是读书人,中国说“学而优则仕”,前人读书不克不及做科学家、工程师,独一的出路就是仕进,而仕进的责任是治理全国,所以实正好的读书人都应该有一个治国平全国的抱负。可是那些国君有时候只想享乐,读书人不克不及够得到国君的信誉,就“解佩出朝”,把仕进时身上佩的印解下来,被贬谪,被流放,而那以后,就没有回来的日子了。

中国报酬什么那么喜好说刘备和诸葛亮?因为刘备对诸葛亮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君主“鞠躬尽瘁,死然后已”。中国一些读书而官吏的人,关于君臣之间的“遇合”不断那么羡慕,咏叹刘备和诸葛亮的遇合。还有就是“不遇”,“士有解佩出朝,一往忘返”,人家把你贬谪、流放,与“遇”构成比照。

“女有扬蛾进宠,再盼倾国”,那个“女”是比方,中国传统认为君臣的关系跟夫妇、男女关系有类似之处。所以“女”外表上说的是女子,现实上隐躲了另一种情状。有的女子认为本身是标致的,“扬蛾进宠”,蛾是蛾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进朝就得到皇帝的溺爱,就“再盼倾国”。那个“倾国”的诗歌,做者李延年,是汉武帝时候的一个乐师,他说他的妹妹很标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她看你一眼,倾人城,一城的人被她倾倒了。再顾,看你两次,倾人国,全国的人都被她迷住了。那是说一个女子的标致。“倾国”本来是说全国人被她的标致倾倒,可是“扬蛾进宠,再盼倾国”是说,有几乱臣贼子,以本身的谄媚巴结得到皇帝的溺爱,转眼之间使国度倾覆。

所以“凡斯种种”,宇宙世界人类那些现象,“感荡心灵”,“感”是心里冲动,“荡”是摇动。有了如许的冲动,所以“陈诗”,就是述说,你假设不消诗歌来述说,“何以展其情”,“展”是抒发。你怎么可以抒发你如许的心里豪情?“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假设不是如许的长歌,你怎么可以“骋”,“骋”原来是说马跑出往,也是抒发的意思,也能够说是展露、表示、表达,假设不是长歌,何以“骋其情”。那是诗人写诗的别的的一个原因。

诗歌最重要的是感发作命的由来,是你心里对万物有所感发。外物有天然界的现象,有人事界的现象。人事界的现象,能够是你本身的履历,能够是他人的履历,能够是汗青。那些因素引起诗人冲动,是诗人做诗的原因。

有那么多的因素,使得诗人做诗。你说我们都很冲动,你怎么写出一首诗来呢?怎么样写是别的一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讲。

(叶嘉莹讲授于家慧、李晓楠整理 张海涛审校 本文为国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严重拜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功效之一。)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0
回帖

本年,我们一路跟叶嘉莹先生上诗歌课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