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潘村古宅:足收 荆园、约园和锄经园泾县潘村的三处以“园”定名的古宅,别离为足收荆园、约园和锄经园,都伴随必然规模的花园,并且也都是畴前的官员所建。 足收荆园位于潘村三甲“河帅第”的南侧,本来有前后相连的几座大屋,座西朝东,如今已拆除,仅存门厅前墙和高峻的汉白玉门坊。
据说它是清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的侄子潘骏章所建。潘骏章做过福建盐法道、按察使和台湾道的道员。他把室第建在“河帅第”旁边,互相之间仅一墙之隔,并且围墙上开门相通,使屋后的花园连成一体,足见两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足收”有“隅”的含义,可能是指足收荆园建于河帅第南隅的意思。
本地人还有一种传说:“做了个河帅第,赚了个足收荆园。”似乎又有操纵建河帅第的余资建足收荆园的意思。不外潘骏章做到盐法道、按察使和台湾道如许的大官,也无需用他人的钱来建居宅。事实事实若何,现已见不到切当的材料。 约园是潘锡恩所建,位于潘村东北。
传说建成之后,潘锡恩不称心,以廉价让渡给经手建约园的潘晓楼。潘锡恩既是南河总督又兼漕运总督都是“肥缺”,舍弃一座本身不称心的居宅,是完全可能的。他不只在家乡建河帅第,还在南京、芜湖等地也有邸宅。从如今的约园来看,其规模小于河帅第。屋前有门厅,八字形大门向南,花砖门墙,白石门坊,上有矩形石额。
进进门厅后有天井和走廊,然后是一进五间的正屋,建筑面积约有480平方米。正屋一字形前墙,亦为花砖门墙、白石门坊和白石门额。大门内侧上首的石额上,刻“食德饮和”四字。屋内前厅顶上有雕花藻井,两边一对“蟹眼”庭院。堂厅3开间,梁柱粗大,屏风和板壁都很完全,堂厅两边共有四间正房,上有阁楼,房门和窗扇上拆斜方形小木格。
房前有廊檐和庭院,前面有对称的配房,现做厨房。堂厅屏风后有较大的“掩堂”,开门通向后院。正屋的两侧及后面,均砌有丈余高的围墙,围成十数亩大的花园。园内至今还有翠绿的竹树以及残破的花墩,可见昔时一处幽雅的宅园。 锄经园位于潘村十甲古溪河边,沿溪东岸筑有很高的围墙,在西南小巷中的墙上开侧门,门坊上首方形砖块上刻“锄经园”三字。
沿巷道转至东南面,有座八字形大门,花砖门墙白石门坊,上有白石门额。进内是三间门厅,南有走廊相连。自南而北长有座约三十余米的大天井,傍边空中用麻石砌成宽约二米的过道。两边各有一道矮墙,矮墙上的空花漏窗上,砖砌“福、禄、寿”三字。天井北面是一座正屋,座北朝南,一字形前墙,花砖门墙,白石嵌方。
内有四水到堂庭院,堂厅两边共四间正房,上有阁楼,门扇窗棂上拆小木格。房前有廊檐和庭院,前厢是厨房。天井的西边是座花园,如今仅存一些残破的墙基。据说西边矮墙外原有一座书屋,联络侧门上“锄经园”三字,此处似为课读学童的“经学”,或为研读经籍的处所。
但是那座古宅不是潘村人所建造的,本地人传说是茂林人清末山东巡抚吴赞臣(即廷斌)出资兴建,赠予给他妻舅子的。那位巡抚大人“妻舅子”名字已不成考,但必定是潘村人。做过山西、山东巡抚的吴廷斌,出钱做房子送亲戚当是不难,不外在通俗老苍生心目中,却是一件令人瞠目咋舌的礼品,并且同巡抚大人结亲,也是桩引认为荣的工作。
畴前有“茂林潘吴”的合称,历来两姓敦睦相处,婚嫁往来非常密切,以至有“潘吴是一家”的说法,那座古宅就是那种关系的一个例证。因为巡抚大人名望显要,出手大方,不断在本地民间传流开来,而那位潘姓屋主,其名号反而鲜为人知。在流逝的岁月中,茂林的古宅不知留下几难解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