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公元177年——?)名琰,是蔡邕之女。在《蔡琰外传》里载有如许一则故事:“文姬少聪明秀异,年六岁,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一弦’;邕故断弦问之,琰曰:‘第四弦’”。文姬从小潜移默化,故对音乐的承受才能是很强的。在蔡邕的精心培育提拔下,她成为其时优良的女琴家。
蔡文姬生逢乱世,屡遭罹难,先是父亲遭谗谄死于狱中,母亲也因哀痛过度而往世,接着即是新婚不久的丈夫,也病故了,实是厄运连连,灾难深重。
兴平年间,匈奴进侵中原,蔡文姬被胡人掳往,纳为王妃,育有一子一女。但她无时不刻不在驰念家乡,盼垂青回汉邦。
曹操得知蔡文姬的处境甚为同情。乘汉胡和好之际,派专使带重金请胡王单于放回蔡琰。在回回的路上和其后,蔡琰想到本身悲苦的遭遇,她诗潮翻腾,乐思绵绵,用泪与血写下了留传千古的《胡茄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琴歌,有词有曲,边弹边唱,诗词豪情真诚,意境深邃。
“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焰,滚滚怒涛一样不成遏抑的悲忿,绞肠滴血般的痛苦,决不是六朝人甚至隋唐人所能企及”(郭沫若语)。在音乐上也颇具特色,她斗胆地把汉蒙两种调子融为一体,既有调子高亢,辽阔悠长的气量,又具哀怨凄惨、苍凉深厚的情调,是一首颇具艺术魅力动人至深的琴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