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事后的夏历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传统节日——元宵节。 那个节日已传承两千多年,不只流行于海峡两岸,在海外华人聚居区也 年年盛庆不衰。“元宵”中的元代表正月,即元月;“宵”是前人对夜的称唤。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可谓一元复始夜,所以 人们觉得值得庆祝。
当然,那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在中国民间,元宵节此日的庆祝活动多种多样。每逢正月十五,天 上明月高悬,地上也点起万盏彩灯。人们出门弄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品元宵,家家户户百口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有的处所还 大耍“百戏”,同贺佳节,以至构成万民空巷的娱乐飞腾。
因而,元宵节可算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了。元宵节最早起源于秦末,其时有“正月+五燃灯祭奠道教太乙神” 的记载,可见那一节日是由“敬神送年”演变而来的。东汉年间,元宵 节有了 “灯节”之称,那是因为在其时的陌头有了放灯的习愤,那一活 动对后来的元宵节影响深远。
特殊是到了唐代,放灯开展成为规模浩大的灯市。其时的赏灯活动非常流行,皇宫、街道处处挂灯。宋代的元宵节愈加热闹,灯的款式比唐代更为丰富,赏灯活动要持 续五天。当然,五天还不是最长的,明代的灯节一般要继续十天。清代的赏灯活动固然只要三天,但是赏灯活动的规模是前代所不克不及比的,而旦其时除了燃灯外,还燃放烟花扫兴。
宋代元宵节还有一项新活动,那就是“猜灯谜”。据说,南宋有好 事者将谜语写在纸条上,并将其贴在彩灯上供人猜。谁知那一活动广受欢送,于是普遍传播开来。元宵节此日,民间的风俗良多,最闻名的就是食元宵了。元宵最后 被喊做“浮圆子”,后来称为“汤圆”,取团聚之意,象征全家团团聚 圆、敦睦圆满。
有些处所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风俗,那种活动的 参与者多是妇女,她们结伴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标在于驱病除灾。元宵节的活动随时间的推移不竭丰富,良多处所在佳节期间还有耍 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传统民俗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