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气常识中荡秋千风俗的来历是什么?

8小时前 (05:00:48)阅读1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1056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1132
  • 回复0
楼主

  在我国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的风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徙,最早喊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忌,改喊"秋千”。古时的秋千多以树丫枝为架,再拴上 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开展成在木架上悬挂两根绳,下拴踏板的样子。南北朝时就已经时髦荡秋千,《荆楚岁时记》有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

  ”荡秋千在唐代已经成为很普及的游 戏,并成为清明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后来元明清三代将清明节定为秋千节,在皇 宫内也安设秋千来供嫔妃、宫女玩耍。荡秋千既能够磨练身体,又能培育提拔勇猛精 神,至今也深受人们的喜欢。在民间,有许多各具特色的荡秋千的办法:第一种喊做“单打”,就是由一小我本身筹划、掌握秋千。

  一些手艺娴熟的高手,只要踏上秋板,送出秋门,就会上如离弦箭,下如燕衔泥,还能荡得与横梁平齐,使人看得触目惊心。第二种喊做"双打",就是两小我对站于踏板上,互相共同,你推我拉。只要动做节拍协调,肢体屈伸适宜,就能够荡得越来越高。第三种喊做"带秋”,就是外行或小孩坐在踏板上,由一个能站在踏板上荡的熟手带着。

  那种办法次要是为了让外行熟悉‘‘秋性”和磨练胆量。第四种喊做“赛秋”,赛法也多种多样。有的是用脚触到秋千前高处的花朵或树叶即为得胜;有的是用拴在秋千下的“尺绳”量出秋千起飞的高度,更高者得胜;有的是在秋千架的前方竖两根杆子,并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线,触碰铃铛次数多者获胜。

0
回帖

清明节气常识中荡秋千风俗的来历是什么?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