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位于中国汗青文化名城——洛阳市区南12公里。那里两山巍然对峙,伊水中流,形似一座天然“石阙”(古代城门或皇宫前两侧的建筑),故古称“伊阙”。因为地处国都之南,古代帝王拟己为“实龙天子”,故又称“龙门”。龙门自古为险峻关口,交通冲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
因山青水秀,情况清幽,天气恼人,素为文人骚人不雅游胜地。又因石量优良,宜于雕琢,故而前人择此而建石窟。
龙门石窟所在的岩系统古生代寒武纪(5亿年前)和石炭纪(2.7亿年前)造山运动构成的石灰岩。西山海拔263.9米,东山海拔303.5米。临河山势峻峭,气焰壮不雅,南北连绵l公里,密如蜂房的大小窟龛就凿造在沿河两侧的崖壁上。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的龙门山和香山崖壁上,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后历经工具魏、隋唐至宋等朝代,持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共有约10万余尊佛像,更大的佛像高达17米(卢舍那佛像)。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西山和东山石窟两部门,西山石窟开凿于北朝和隋唐期间,东山石窟全数开凿于唐代,西山石窟是龙门最精华的部门,此中包罗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和古阳洞中的“龙门二十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