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兵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差别?

8小时前 (17:45:39)阅读1回复0
猪脚
猪脚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1158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3162
  • 回复0
楼主

如今,经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清宫戏”。假设重视细节的话,会发现其 中的兵士有的穿戴带有“兵”字的衣服,有的兵士身上的衣服却是带着 “勇”字。良多人就希罕,莫非是道具不敷仍是因为其它原因?其实呢,那是 清代军事史上特有的现象。

史载,为适应满族社会开展和军事斗争的需要,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造 度。

  初建时兵民合一,全民皆兵,并成立了八旗常备兵造。但是跟着军事斗 争的需要,不能不征用八旗之外的汉报酬兵,称为绿营兵,与八旗兵一道构 成了清代的国度常备武拆力量。

绿营兵固然与八旗兵的任务都是庇护统治,保家卫国,但是清代不断对 八旗兵非常倚重,所以绿营兵所受待遇就与八旗兵差远了。

  根据八旗轨制, 八旗兵大部门卫戍京师,为国度精锐队伍,掌管京师平安;绿营兵则遍及全 国各地,数量要比八旗兵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用来镇压公众造反。所以,我 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在处所上行军的大多是绿营兵而非八旗兵。

清朝自康熙以来力求以和为贵,于是军备废弛,萎靡不振。

  八旗兵丁长 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没有多强的战斗力,难扬军威,所以镇压“三藩” 时,清朝所征用的大都是绿营兵,绿营兵日渐代替八旗兵。雍正登基后,为 彰显满人的尚武精神,三令五申整军治军,末于使得八旗军战斗力得到进步。

每逢战事,若八旗兵和绿营兵不敷用,则因地制宜,暂时招募乡勇构成 戎行,战事完毕后立即闭幕,他们并非国度正式的戎行。

  承平天堂起义后, 曾国藩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大练湘军,定兵造,发饷粮,称为勇营。从

此,“勇”就和“兵”一样,成为国度的正规军。为了区别“勇营”、“八旗 兵”和“绿营兵”,规定“勇营”身着“勇”服,然后两者则穿“兵”服。

0
回帖

清朝兵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差别?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