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寺在四川大足县宝顶山。宝顶山素有“上朝峨嵋,下朝宝 顶”之誉。圣寿寺始建于南宋,建者为出名僧人赵智凤,原名圣寿 院。赵智凤五岁(1163)落发,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西往汉州(今广汉县)、弥牟镇(今新都县)等地云游三载。1181年回大足传柳 本尊法,立柳本尊教派。
他秉承唐金刚顶瑜伽部密教,在宝顶山开 宗布道,自称是“六代祖师传密所”。他持续七十余年,四方募化, 竭尽终生精神,营造规模宏大的密宗道场。据明代《重修宝顶山圣 寿寺院碑记》云:“赵智凤于此首建圣寿本尊殿,因名其山,曰宝顶 山”。该寺元代毁于兵火,明代重修,明末复毁,清代又获重建。
殿宇六重,依山势凹凸而建。自下而上有庙门、玉皇殿、大雄 殿、三世佛殿、燃灯殿、维摩殿等。建筑宏伟,雕琢小巧。维摩殿因 位于更高处,故又称“维摩顶”;殿内供石刻维摩居士卧像一尊;石 台三面圆龛77个,内镌小佛。登上维摩顶,极目眺望,远山近水, 晓雾岫云,田园林舍,陂塘沟壑,如诗如画。
殿外古柏森森,风光宜 人。寺侧南岩有“万岁楼”,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八角 四重檐,高约20米,雕琢题材多为人物故事,情趣生动。寺周有大、小佛湾等以佛像为主的石刻13处。南宋淳熙二年 (1175)高僧赵智凤在小佛湾造小佛像群,然后在大佛湾雕造,共有 造像万躯,工程不断延续了七十多年。
内容大部门是释教中经变 故事,颇有兴趣,保留完好。出名的巨型雕塑有六道轮回、华严三 圣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不雅无量寿佛经变像、十大明王 像等30余幅,雕琢精湛,是我国唐以后石窟造像中的明珠。大佛湾南崖上还有一个千手不雅音龛。不雅音身高不到3米,坐 在莲台之上,双手合十;别的千只手呈圆形散布在岩石上,每手各 持法物,款式各别,象孔雀开屏,金碧灿烂。
南岩还有一个宝顶圆 觉洞,整石开凿,非常宽阔,设想缜密。洞顶上方开天窗导光。洞 口开甬道,有洞顶泉水引进洞内,经甬道墙壁上的小沟流进龙口吐 出,再入阴沟流出洞外。泉水叮咚,协调悦耳。摆布墙壁上刻有十 二圆觉菩萨,坐于莲台,妙相庄严,姿势纷歧。
沿西侧有出名的宝 顶山题刻。南宋嘉定四年(1211)魏了翁任四川潼川府路刑狱公务时,曾游宝顶山而题“宝顶山”三个大字,后镌于壁,又在大佛湾“妙 智浮图”下题“毗卢庵”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