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塔屹立于张家界城东澧水北岸的山冈上,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1乃4年),距今250余年。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层,高25米,底层为青石构造,二层以上为青砖构造。塔身底南向开半圆券门,以上六层各设四扇半圆券窗。各层檐下设砖斗拱及石鱼尾檐角,半拱及檐下额均彩饰。
大门上额有“陟高”二字,二层上镌刻着“崇文塔”三个楷书大字。全塔呈角锥形,从下至上有木楼梯连通各层。登上塔顶,凭窗远眺,但见天门巍巍,澧水悠悠,子午逶迤,田畴如画,四方山川,尽收眼底。尤其是夏季清晨,向阳从潭口冉冉升起,给该塔染一抹灿烂,站在张家界标的目的向东看去,只见空阔处如一根金柱拔地擎天,风光非分特别壮不雅。
崇文塔确实为张家界壮色很多。说起崇文塔,人们天然忘不了那位独具匠心的知县——马燧。马燧,浙江上虞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张家界(其时名永安县)知事。此人博学广才, 每到一地,最喜培育提拔文风,且懂堪舆风水学。他来张家界后,慈 厚惠政,体恤民情,颇受老苍生欢送。
是清朝张家界历任知县中
较为耿直有为的一位。一日,他同城内的几位“夫子”闲谈, 有人问他张家界山川若何,马知县起身离座,走到廊轩上,抬眼 四顾,说:“张家界那处所确实是块风水宝地,你们瞧,南有天
门为屏,北有子午为障,西面的山川也关得很紧,只是东面呈一 个缺口,山势显得低弱不起,算是美中不敷。
若在城东择一佳 处,建座浮图,以配风水,那就完美无缺了。”
马知县的倡议立即得到各人的拥护与响应。
张家界中商贾耆儒踊跃捐资,马知县亦率先解囊。历时三 月,塔已筑成,有人请教马知县:“那塔已成,也该取个正儿八
经的名字,总不克不及叫‘镇妖塔’吧,知县大人认为若何?”
马燧想了想说:“张家界那处所历来为蛮烟荒芜之地,最缺 少的是教育,最应崇尚的是文风,我想那塔就叫‘崇文塔’
吧!”各人一致附和,鼓掌叫好。
于是,马知县亲笔题写了“崇 文塔”三字,令石匠刻好后嵌于塔上。
塔身建起后,钱已用尽,剩下塔鼎无法造做。马燧思虑了一 夜,最初想出了一个绝妙法子,他令城中凡有钱人家,每户献酒
两壶,以示恭喜,并嘱凡献酒者,务势必酒壶一并献上。成果收 得锡量酒壶400余个,马知县即叮咛将那些酒壶熔铸成塔鼎。
塔
鼎高约1米,重约200公斤。熔铸好后置于塔顶,不大不小,实 是合适至极。
马知县为张家界留下了那一罕见的景不雅,睹物忆人,即是理 所当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