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撑待变:抗战期间上海周边地域上帝教渔民信寡的日常生活

2天前 (02-05 14:48)阅读1回复0
kanwenda
kanwenda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350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019
  • 回复0
楼主

李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在中国上帝教史上,包罗南京、苏州、上海等地在内的“长三角”是布道士较早进进的地域,由此早在明末清初期间拉丁文、葡萄牙文、法文等外文文献中就呈现了“南京教区”那个宗教天文区域概念。也因而,上帝教崇奉在此区域特殊是太湖流域内已有近400年的传布汗青。近代上海开埠后,以上海为中心含括江苏、安徽两省的“江南教区”逐步构成,与天文和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多有重合。“江南教区”后又在民国期间逐步分化为南京、上海、安庆、蚌埠、芜湖、徐州等差别大小的教区,其时别离由差别国籍的耶稣会负责教务治理。

江南教区地图

苏州上帝教史中的“网船教友”

长久以来,长三角地域特殊是太湖流域因其水系兴旺、渔业资本丰富,拥有数量浩瀚的渔民。而在江南上帝教史的记载中,渔民也是上帝教信寡的重要群体来源,他们在教会史文献中被称做“网船教友”。那些“网船教友”活动在上海周边苏州、无锡等地的水系收集中,借助便当的水上交通,将本身的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融为了一体。

而其实,渔民并不是早期来华耶稣会布道士存眷的重点人群,好比在做为明清来华布道士较早开辟的地域之一的苏州。利玛窦(1552—1610)能够说是在此活动的第一位布道士。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第一次进京未果的利玛窦南下来到苏州。他找到住在苏州四周丹阳的瞿汝夔(字太素,1549—?),此时的瞿氏与利玛窦熟悉甚久,且已受洗进教。利玛窦于是请他协助在苏州开垦寓所。利玛窦此举虽未胜利施行,但是他在南京成立了一所“会院”。此处所谓“会院”,大意是指耶稣会布道士在某地设立的留居处所,认为其在本地及周边地域的布道中心。

清初期间,又有潘国光(1607—1671)、贾谊睦(1603—1662)两位耶稣会布道士在苏州城内通关坊大街上建造了一座教堂。上帝教在苏州地域的早期开展,次要依靠本地各人族的撑持和庇护,布道士抉择苏州做为重点地域,也有对此地天文位置优胜、经济昌隆、交通便当等前提的考虑。那和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时,以城市为中心的布道体例不无关系。而渔民并非城市的次要居民,大多栖身在水面上的渔船中以及远离城市靠近河湖的渔村。

跟着上帝教在苏州地域的教务开展,各类信寡群体也逐步构成。在那些宗教社群中,尤以城内居民信寡构成的各类崇奉团体为主。即使是雍正朝起头的“禁教”期间,苏州地域的上帝教崇奉仍然没有中断。但到了晚清期间,特殊是在承平天堂运动的冲击下,苏州城内富家多出亡至上海,各家财富缺失严峻,信世人数也随之大减。不外此时清廷也在逐步弛禁上帝教,承平天堂运动完毕后,布道士也能较为公开地前去苏州等地活动了。同治八年(1869),在法国领事干预下,其时江南教区的郎怀仁主教与上海兵备道应宝时打点交还堂产事宜,成果是在苏州设立了“北街公堂”。

北街成立上帝教公堂后,又分设三个平信徒善会,别离是:圣母会、若瑟会、伯多禄会。根据《苏州教务考略》一书记载,那三个差别的善会分属差别的社会阶层:圣母会的次要成员为苏州城内的富户旧家,也有为官的,大约一百多人,各家族信教汗青悠久;若瑟会次要由无锡、常州等地手工业者移民构成,人数约有一百三十余名,多是彼时新近崇奉上帝教的;而伯多禄会的成员是苏州城的“快船帮”,约有二百七十余人,他们的快船停泊在苏州城内或城四周之处,有在城西三十里浒墅关的,也有在城北三十里黄棣的。可见,以水运和渔业为生活来源的“快船帮”群体,在其时苏州上帝教信寡群体中人数相对浩瀚。而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时局变更下,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也遭到了极大影响。

1931年渔民信寡摇船会聚至佘山朝圣(张若谷《丹青时报》1931年第754期)

1944年苏州“网船教友”的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

晚清期间的苏州上帝教渔民信寡次要在杨家桥上帝堂参与宗教活动。杨家桥上帝堂也称“圣母七苦堂”,位于苏州阊门外,是苏州地域建筑最为华贵壮看的上帝教堂,所辖信寡差不多满是渔民,1944年时约有五千名堂区信世人数。那座奉“圣母七苦”为主保的上帝堂建成于1894年,之所以兴建是因而处渔民信世人数的增加,之所以可以建成也多出于那些渔民信寡的合力所为。

1944年时正值杨家桥上帝堂50周年的庆典。此时的苏州总铎区辖有吴县、吴江、昆山、太仓和嘉定小半县的空中,共分杨家桥、黎里、昆山、陆家浜、张泾、罟里村、常熟、大墅桥、鹿苑和曲属总铎管辖的苏州本城的十个本堂区。除了陆家浜、张泾有副本堂神父助理,苏州有原中学有理学神父外,其余都属一位神父治理,总计有信寡二万四千七百余名。除了一万余名岸上信寡,其余都是像耶稣的宗徒伯多禄(拉丁文Petrus,英语Peter)一样打鱼为业,俗称“网船教友”。

2020年1月补葺中的苏州杨家桥上帝堂内景,整体院落具有园林色彩(笔者摄于2020年1月7日)

那些渔民上帝教信寡崇奉热诚,即使是在打鱼功课的时候也“四处佩着一大串的圣牌十字,四处高声朗读着各式经文,谁都不怕外教人嘲笑”,遇有宗教节日时他们渡水“来到本堂,力争上游的办神工,领圣体。早上看弥撒,晚上年公堂夜课,都长短常拥挤。圣母亭前,圣心像前,若瑟像前,三三两两,扶老携小,常来叩头跪拜。妇女如斯,须眉也如斯;老年人如斯,少年人也如斯”(《苏州总铎区的网船教友》)。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照旧通过以上宗教生活保留崇奉热诚。

不外,我们也不克不及漠视那个上帝教崇奉群体受教导情况在他们崇奉表示形式上所闪现出的特殊性。“网船教友”大多生活困难,受教导水平不高,“讲到教导,他们中也有遭到高档教导的几位神父,也有在徐汇中学肄业过的学生,更有很多陆家浜、张泾小学结业的学生。所以某位神父来过瞻礼,听到了他们能唱逃思大礼弥撒和圣体降福,他很稀奇,认为网船教友竟然也能唱经,而且唱得不差。但他们中大大都不外经言学校结业,他们可以念全堂响的已亡日课、谢上帝经、受难始末、新问答等一切经文”。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战事影响,在“米珠薪桂”生活难于庇护的情状之下,渔民上帝教信寡的重生代,受教导的水平也趋于降低,很少再如他们的父辈那样对经文多有接触。

在日常社会生活上,那些做为劳动阶层“网船教友”的经济情况称不上丰裕,在抗战期间生活更为艰辛。“节俭的渔民,固然关于日常生活,只要做得动,没有灾患疾病,能够处之裕如。但一碰着婚丧喜事,小儿上学,那就很困难了。上学的膳宿费,只收天天八合米的代价。富的网船有着油亮亮的大小船只,但哪里及到岸上人家场角上的一条牛,一部牛车,一堆稻,或一堆麦呢?”相较其他岸上职业的劳动群体,渔民除了财富积存难之外,还要面对其他不测因素,“渔民的苦,苦在不克不及积存。五斗米放在船上,就有没收的求助紧急。几件整洁的衣服,就有被夺劫的忧患。存放一二万钞票,抄出就要不利”,为了改动本身经济前提,“如今若干渔民,也有买田的。但岸上人种到船上人的田,算进了廉价货,不愿还相当的租价。渔民遭到了欺辱,论千论万的票子被诈往,大鱼大蟹,送人家享用,毫无一些保障,实是言之肉痛”。固然处境困难,为了保存,渔民仍然必需开船到江河中打鱼,到市镇上卖鱼。积存不多,苦处很多。

经济生活的麻烦和困难,并未削弱他们宗教生活的热情。在教会史文献中,那些渔民信寡在奉献财物建立教堂、校舍、募捐上都很积极,有过于“岸上教友”。那种宗教热诚和热情无疑撑持了抗日战争期间上帝教在本地的保存和开展。无怪乎有教会人士在彼时记载说:“所以我们在那上无津贴、费用浩繁的岁首,教务得陆续停止,实靠着他们的大方。”

应当重视到,渔民上帝信寡的宗教生活是有组织性的社会化行为。在科层构造上,“会长”、“工头员”是各团体的指导人物。各地渔民信寡构成了差别的宗教善会,好比在陆家浜(现昆山境内)的所有“网船教友“,共分为四会:在陆家浜四周打鱼的一千报酬雅各伯会;在安亭、南翔一带的一千报酬安德肋会;在甪泽、张浦一带的为多默会;在巴城、周墅一带的为伯多禄会。每会各设正副会长三四人,会长下面分设一二十位工头员。那些工头员的几,要看各会人员数量的几而定。好比,昆山的若瑟会在青浦有二十多多条船,设有三位工头员,而在墨家角的船少,只要一位工头员。通过那种组织架构,本堂神父的意志经由各会会长、各个工头员传达下往。如斯那般,每只船上无论是家务仍是教务,一切情形都由各会长工头员向本堂神父转述请示。那也就阐了然以下现象产生的原因:“数千网船教友,日常平凡分离数百里之外,神父却能治理他们,能晓得他们的行为,能揣度他们的是曲,逢到会期聚船,能晓得某只船的不到。”

根据宗教社会学的看点,跟着宗教群体规模的扩展,各方面的协调日益复杂,做为社会组织的上帝教不成制止的呈现“科层造”。不外上帝教会的科层造在“网船教友”中表现了处所化处境的特色。渔民群体传统上就有行业帮会的形式,以维系互相之间的利益,处理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抵触,协调内部矛盾。而上帝教的科层造与渔民群体的社会组织形式相连系,不只在宗教生活上也在社会生活上都包管了那个群体的不变。

根据《苏州总铎区的网船教友》一文的介绍,彼时苏州地域约非常之七的网船属于上帝教渔民信寡,在渔业市场上权力颇大,但在做生意上组织不多。因而碰着一些的大的宗教节期如新生节、圣诞节时,各个会口的网船多会停行营业,鱼市就会遭到很大影响。

他们的家庭生活也有着深挚的宗教因素介进。在子女教导上,渔民上帝教徒的子女多由教会供给教导,进修经文;在婚姻上,他们为子女定亲很早,“神父们三令五申的劝谕,他们此外都肯承受,只要那条号令不愿承受,他们的理由,认为小儿年纪大了,是极难攀亲”。很显然,处所婚俗又与上帝教教理在婚姻上的批示产生了抵触和调和。

宗教因素在“网船教友”婚姻生活上的介进,次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成婚年龄的要求,“若二十岁以外的姑娘,还没有出嫁,要遭到本堂神父的严峻申斥”;②婚礼消费的节约,“昆山船小盘四百元,大盘六百元。婚配时男家为新娘当做棉袄、夹袄、绸裙、绸裤,和一套出客衬里短衫裤。男家假使宽裕而多备些,是答应的,但女家越格的要求,是禁绝的。他处或以衣服为原则,或以米为原则,大同小异”;③婚姻与宗教义理察看,“婚配前至少二会期,当陈述本堂神父注册考事理,不然必得罚款”,以此来安稳他们对上帝教婚配圣事相关教理教义的认知;④婚礼与宗教礼节的连系,“至于婚配后过船礼,遍地都有差别。但是向船上所供圣像跪拜,向公婆叩头,由伐柯人亲族授受包裹嫁妆,是一律的”。神职人员对渔民信寡婚姻生活的批示,宗教素质上是出于上帝教教理的要求,现实操做上则包罗了宗教教义与本地民俗的合成。那既包管了宗教崇奉的热诚,也标准了社会风俗中的婚姻行为,且对清除旧风俗中的陋习亦有好处,并在必然水平上减轻了他们的经济承担。

那种合成也表现在通俗信寡的丧礼之上。“死了人,吊孝,着白,食豆腐,与岸上没有什么别离。他们的坟地,喜好买在山上。苏州白毛涧山上,常熟虞山上,都有他们的坟地。如今出进未便,所以本地买坟地下葬的,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为亡者祈求,他们总喜热闹。全夜的通功已亡,全堂彩的逃思弥撒,……。不外那些礼仪,必需比及在会期时举行,所以本堂神父每有一时难于承受之慨。”(以上引文拜见《苏州总铎区的网船教友》)

透过以上梳理,可见上帝教的宗教崇奉因素渗入到苏州地域“网船教友”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到了他们社会组织构造、教导、婚姻等,在一些风俗习惯上则表现出教义教理以及宗教礼节与当地风俗的合成。

抗日战争期间青浦地域“网船教友”的社会生活

前文察看了1944年苏州地域“网船教友”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之可能,虽已涉及日本侵略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但详细情状其实不了了。1946年的《圣心报》有一篇文章,落款为《座谈会:抗战八年中网船教友的生活》,参照此文,或可复原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周边地域“网船教友”生活的现实情形。此次“座谈会”召开地点为“江苏青浦县泰来桥”,拜候日期为民国三十四年(1945)12月27日,讲述者为泰来桥12名“网船教友”,列席者为《圣心报》主任司铎(也即神父)、泰来桥本堂司铎。根据教会史料,时任《圣心报》主编应为王昌祉神父,而泰来桥本堂神父或为墨似兰。

青浦泰来桥上帝堂于1927年奠定,此处年长信寡以前也多以打鱼为业(笔者摄于2019年12月14日)

“座谈会”源于1945年抗战成功后上帝教信寡所过的第一次圣诞瞻礼,《圣心报》主任来此帮手目击2000余名渔民信寡的热心绪形,因而想请他们讲述下八年抗战中的生活情况。

第一位讲述者名为潘福兴。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发作。渔民上帝教徒的生活也跟着国度命运一路发作动乱。据潘福兴讲述,跟着日军侵略脚步加快,他们被迫逃离栖身地,在出亡路上,又碰着国民党戎行征用渔船。在周庄躲了一阵后,转到重固恢复渔业消费,做为“上帝教处事人”的潘福兴和他的“教友”们,又遭到汉奸组织的逼迫和盘剥,让他们捐钱来养活500多人。可见,抗日战争期间的渔民遭遭到来自各类权力的压迫。

第二位讲述者吴康成的履历则更为惨痛。1937年10月战事正紧时,他本在青浦白鹤港捕蟹,同业20多只渔船被国军征用运兵到昆山,日军随后带着小钢炮追逐,正好国军已上岸。日军随后征用他们的船只运送了3000多名敌兵摆渡过吴淞江。当天晚间国军不知前线情形,自西面坐船而来,全被日军杀死,排场惨烈。日军又强拉20多名渔民做壮丁。吴康成没被拉往,但是其68岁的父亲被拉往扛米。一天一夜后放回,其父在船上待过一天后即“力尽而死”。战事的鼓起间接影响到渔民的消费和生活,做为通俗国民也无可制止的卷进了战争的漩涡。

第三位讲述者戴保田不是渔民,但是以船替身家运米来谋生的。1937年时,他在角里碰着一名醒了酒的日本兵。日本兵拦住他,强说他是“收那兵”,拆弹上枪做势要打死他。戴保田无路可逃,只得依靠宗教自信心发“痛悔”等待被枪毙。幸而一名日军军官喊停了醒酒日兵。戴保田回到船上,吓得神志不清,于是卖掉船,转移至徐家汇栖身。不外两年后,钱用完了,他又不能不返回乡里重操旧业。

第四位讲述者周信成打鱼挠蟹为生。1937年战事严重时,恰是蟹汛期间,周信成借了三百元在某处河港挠蟹,10月4日他不能不弃网而逃。10月6日逃至天仙湖,路上碰着金山县公安队长硬要登船让他载他们至角里,后又要他送至金泽、吴江。幸而青浦某渔行老板从中周旋,让公安队另乘他船离往。10月26日周信成回到泰来桥时,蟹汛已颠末了。1938年他至浙江拆鲤鱼行至乌镇,适遇日军轰炸,被逃散的国军夺往很多鲤鱼,行至嘉兴又被日军夺往四蒲鲤鱼。因日军的侵略,“网船教友”的渔业消费遭到了严峻毁坏。

第五位讲述人沈文平则控诉了日军乱杀无辜以及汉奸的丑恶嘴脸。1937年10月间,沈文平在崧泽村一带运送国军,被日军飞机发现用机关枪扫射,他的叔父被射死。1938年3月底,他外出打鱼时,被日军挠住毒打,幸有“良民证”获释。另有一次在白鹤港,他碰着日军围攻游击队,幸而本身获得安然。不外,他也目击了日本兵惨绝人寰地戳死了几名无“良民证”的通俗“教友”。然而,更可恶的是汉奸的暴虐。沈文平因打鱼与人发作矛盾,被诬“通游击队”,还被食“汉奸饭”的重固商会会长“敲竹杠”敲往4万元,几乎破产。

透过沈文平的讲述,能够看见通俗中国老苍生在日军侵略、汉奸压榨下的困难时日。而关于那些“网船教友”来说,上帝教崇奉是支持他们渡过困难期间的重要精神收柱。

第六位讲述者潘保禄,1937年9月底替福鑫公司拆运60箱香烟至杭州。途中在马桥、泗泾一带碰着日军飞机轰炸、扫射,在泰来桥又碰着从松江标的目的来的敌兵,被夺往两箱香烟。敌兵问他们青浦城里有几国军,他们谎称说有“良多”,日军由此恐惧退回松江。潘保禄和其他渔民信寡最末将剩余的58箱香烟运至杭州,被赞扬“照良心干事,不单不乘着乱事把货物淹没,而且冒险如约送到”。潘保禄他们在杭州躲了两个月后,又回到角里。

“网船教友”的谋外行段使得其生活具有很强的活动性,他们间接却被动地参与到战争傍边,那种窘境也是中国老苍生遭受日本侵略下的生动写照。

第七位讲述者吴金顺1937年9月行船至昆山时,不只碰着日军飞机轰炸,还碰着在竹园中放枪给敌机做灯号的汉奸。10月间,吴金顺老婆携几名家人摇小船至徐家汇出亡。他则带着另一些家人分离开来,但在路上碰着国军散兵强令他摇船送至昆山。家人最初离散一月有余才得团聚,而他在抗战八年中碰着了屡次欺诈和匪贼夺劫,期间还被诬称游击队遭到日本兵拘禁,在沦亡期间食了很多讼事。抗战成功后,河港出进往来自在,也就不消遭那些冤枉了。

最初一位讲述的吴文保则可能论述了泰来桥处所“网船教友”的宗教生活特殊是“大瞻礼”,除一次“清乡扫荡”外,根本可以安然举行。但在日常生活问题上则碰着较大困难。他举例说日军残暴搜索军米,严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1945年夏日时需要十几斤以至二十斤鱼换一斗米,而抗战成功后,三斤鱼即可换一斗米。

本堂神父最初总结道,泰来桥的“网船教友”在八年抗战期间,可能尚能连结宗教上的热心以及仁慈风化,几遭到日军与日伪组织的压迫和骚扰,“清乡扫荡”期间尤为严峻。

通过那一口述史料,我们能够看见日本侵略期间战事带给“网船教友”生活和消费上的负面影响。他们禁受的磨难,恰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通俗公众的生活缩影。

结语

自明末清初,以耶稣会士利玛窦为首的上帝教布道士在中国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布道活动。苏州、上海等地,是他们较早开辟布道事业的地域。虽历经雍乾期间的“禁教”政策,颠末数百年的传承和积淀,上帝教崇奉在此地域也有着坚实的信寡根底。清末,清廷再次弛禁上帝教,促成了上帝教布道活动的再次开展。在苏沪地域上帝教史中,“网船教友”是重要的崇奉群体构成,亦成为上帝教传统在中国处境本土化的一个范例性的上帝教崇奉社群。

本文重点察看抗日战争期间上海周边地域“网船教友”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透视了中国社会遭逢严重变故时,上帝教教会崇奉传统与中国当地处境相合成的细微情状。同时,也试图通过闪现一些少为人存眷的汗青材料,复原抗日战争期间“网船教友”做为通俗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上的困苦境遇,以此领会那些个别在国度危难时的保存处境。

参考文献:

方豪:《中国上帝教史人物传》,北京:宗教文化出书社,2011年。

(法)高龙鞶:《江南布道史(第一册)》,周士良译,台北县新庄市:辅大出书社,2009年。

顾裕禄:《中国上帝教述评》,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书社,2005年。

(意)利玛窦:《耶稣会与上帝教进进中国史》,文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

(意)利玛窦:《利玛窦手札集》下册,《利玛窦全集》,罗渔译,台北:辅仁大学出书社、光启大学出书社结合发行,1986年。

李天纲:《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见张先清编《史料与视界: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书社,2007年,第1—27页。

刘志庆:《中国上帝教教区沿革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2017年。

阮仁泽、高振农主编《上海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书社,1992年。

(法)史式徽:《江南布道史》,上帝教上海教区史料译写组译,上海:上海译文出书社,1983年。

陶飞亚主编《汉语基督教珍稀文献丛刊(第一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书社,2017年。

徐允希编《苏州致命纪略》,上海:土山湾慈母堂印行,1932年。

晏可佳:《中国上帝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书社,2001年。

(比)钟喊旦:《布道中的“他者”:中国体味教我们的事》,洪力行译,新北市:辅大书坊,2014年。

墨晓红:《渔夫渔妇的崇奉身份建构——以青浦渔民上帝教徒为中心》,许志伟主编《基督教思惟评论》第21辑,北京:宗教文化出书社,2016年,第467—481页。

Status Missions Shanghai Anni 1945, 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

责任编纂:熊丰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未经受权不得转载。新闻报料:4009-20-4009

0
回帖

苦撑待变:抗战期间上海周边地域上帝教渔民信寡的日常生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