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 式“落地唱书”,后来演变成在农村草台表演的 戏曲形式。艺人最后均为半农半艺的男性农人, 故称男班。
1917年5月,小歌班走进大上海,在十六 铺新化园表演,因艺术粗拙简陋,不雅寡寥寥。 后在进修绍兴买办和京剧的演出技巧后,艺术有所进步,1919年始在上海安身。
1921—1922年, 男班艺人相继将剧种改称“绍兴文戏”,吸收京 剧、绍剧的演出程式,向古拆大戏开展。1923 年7月,嵊县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 乡兴办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 翌年女班起头在上海升平歌舞台表演。1925年 9月17日,上海《新闻报》表演告白中初次以 “越剧”称之。
1942年10月,袁雪芬和一批编导以话剧为 楷模对越剧停止变革,把停止变革后的越剧称 为“新越剧”。变革后,在演出方面,越剧一方 面进修话剧、片子描绘人物性格、心理活动的 演出办法,另一方面进修昆曲、京剧漂亮的舞 蹈身材和程式动做,逐步构成了适意与写实相 连系的气概。
1946年5月,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愿》 改编为《祥林嫂》,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 对越剧的重视。是年9月,周恩来在上海看了 雪声剧团表演,对中共地下组织若何做好处所 戏曲界的工做做了指示和摆设。上海解放后, 1950年4月,第一个国度越剧团——华东越剧 尝试剧团成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越剧的黄金期间, 缔造出了一批有严重影响的精品剧目,如《梁 山伯与祝英台》《情探》《逃鱼》《碧玉簪》《红楼 梦》还被拍成片子,使越剧风行大江南北。
2006年5月20日,越剧经国务院批准列人 首批国度级非物量文化遗产名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