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来各人的手机是不是经常收到那类短信?
收到那种积分兑换的短信,各人可要把稳了!小心清空的不是积分而是钱包!
12月30日,中消协网站发布“消费积分清零”行为警示,不要轻信“积分加现金”兑换形式,更不要随便点击目生号码发来“商品兑换链接”。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所谓的积分兑换“补差价”福利噱头,如今国内支流的品牌方和运营者,大部门均为操纵积分停止无前提兑换商品或办事。
消费者通过注册成为某家品牌或运营者的正式会员后,完成消费即可获得响应积分,那些积分能够用于兑换一批商品或者办事,属于运营者给到消费者的一种福利。为了激发消费者的热情,运营者一般会推出差别的兑换活动,给积分设置必然的时间限制或利用要求。一些运营者操纵消费者不忍浪费消费积分、等待品牌让利优惠等心理,停止短信营销妥帖,邀请会员参与积分商品兑换、打卡签到或邀请老友配合参与等体例停止互动。还有一些犯警运营者则通过冒充品牌客服、模仿三大运营商办事号码向消费者发送短信等形式,骗取新用户注册信息,邀请消费者主动点击链接兑换所谓福利商品,以至开展相关电信诈骗活动。
展开全文
经中国消费者协会核实,与以往积分兑换活动差别,现呈现一种“积分加现金”的兑换形式,该形式很随便误导消费者消费。不只如斯,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确认该积分兑换商城中的部门商品是冒充产物,还有部门的品牌产物属于库存积压多年的产物。如该链接商城中展现的某出名品牌的羽绒被产物,该品牌中国区代表白趋向中消协表达从未消费羽绒被产物。该网上商城中其他品类产物可能存在的问题,中消协也在核实的过程中。
不要随便点击目生号码发来“商品兑换链接
中国消费者协会还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积分到期做废,提醒兑换商品的短信等信息,更不要随便点击目生号码发来的所谓“商品兑换链接”“积分商城链接”。
不要未经核验就通过短信息或短信内链接间接停止兑换、消费和充值,关于需要输进验证码、实名认证小我和银行卡、账户密码等操做更要连结警惕。
不要通过短信、目生人私信或立即通信软件推送内容,添加所谓工做人员、客服人员的私家微信停止交易,也不要相信所谓受权即可操做或长途代为操做。
什么是“积分兑换”诈骗?
那么,什么是“积分兑换”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各类手机运营商、商城或银行等,给受害人发送“积分兑换”信息。
要求受害人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套取受害人身份证信息、银行卡号码、银行卡密码等小我信息。
操纵受害人的小我信息在收集上消费或转走受害人银行卡内金额。
若何识破诈骗?
手机运营商、商城或银行等不会索要任何积分兑换的验证码或者密码。
假设收到积分兑换的短信,不要输进本身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及密码。关于任何积分兑换现金或高价值礼物,要求供给身份证号、银行卡及密码的鼓吹,连结高度警惕,或拨打官方德律风征询。
思惟高度警惕,不轻信,不要被利益冲昏思维!认实查对德律风/短信信息,耐烦辨认实伪。
(综合来源:中消协网站、中国新闻网)
编纂:杨雁琳
责编:周尚斗
审核: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