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媛事实是几金?
“令媛”在中国成语里是个高频词,常见的就有一字令媛、一刻令媛、一诺令媛等。那么,那令媛事实是一千两黄金仍是一千斤黄金呢?都不是,它指的是一千斤黄铜。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是黄金消费大国,以至白银出产也不多,很长一段时间里前人以黄铜为金。秦朝以一镒为一金,汉朝以一斤铜为一金。想想古代的铜钱,从秦朝到晚清,两千年来铜都是头号金属,“冒用”金的称号也算是实至名回。
前人好夸饰,令媛多非实指,而是说钱良多,用以描述富贵。像曹植《名都篇》:“宝剑值令媛,被服丽且鲜。”还有李白的《将进酒》:“生成我材必有用,令媛散尽还复来。”
有时,令媛还用来比方贵重。譬如《史记·刘敬叔孙通传记》中有:“令媛之裘,非一狐之腋也。”那里的狐裘并不是必然价值令媛,而是说其贵重,价格不菲。药天孙思邈写过一部医书喊《令媛方》,其由来是“认为人命至重,有贵令媛,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认为名也”。
令媛起头并未用来称女子,而是称须眉。前人常说:“令媛之子,坐不垂堂。”第一位令媛之子是南朝的谢朏,《南史》中说谢朏是个神童,曾当着皇帝的面赋《洞井赞》,朝堂一片赞誉,其父谢庄拍着儿子后背说:“实吾家令媛。”尔后令媛不断用来赞誉鹤立鸡群、德才兼备的须眉。
令媛还用来称呼他人的女儿。那个称呼咋来的呢?传说伍子胥逃出楚国,向溧水浣纱女乞食。好意的浣纱女赠食,并为其指明逃往吴国之路。伍子胥疑心浣纱女会举报他,往而复返,浣纱女知其心意,投水而死。伍子胥后来功成名就,想报恩,苦于不知浣纱女姓名,便投令媛于溧水。那才有了“令媛蜜斯”的称唤。但那个故事听听也就罢了,当不得实。
以令媛称唤女子始于元代。元杂剧《薛仁贵荣回故乡》中有“你乃是官宦人家的令媛蜜斯,请自稳便”。明清之后的话本小说里,“令媛”就经常以大户人家的女儿的身份呈现。到后来,布衣家的女儿也成了令媛。
来源:《文史博览》,《阅读时代》2023年第03期
做者:张天野
责编:潘茜
编纂:邓汝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