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冬里守护线路的“黄玫瑰”
通信员 于海 马瑜阳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毛浓曦
1月7日,春运首日,在陇海线咸阳渭河大桥上,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工务段女子查抄组的姑娘们,正在对桥上的钢轨设备停止查抄,她们提着道尺,卡点、对准、读数、标识表记标帜,动做娴熟、身手灵敏。
渭河是黄河更大收流,陇海线又是贯串中国东、中、西部的铁路干线和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构成部门。春运40天,渭河大桥比常日愈加忙碌,天天30多趟列车奔驰而过。列车频次增加,对线路设备磨耗增大,给设备查抄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女子查抄组来说也是“大考”。
日常平凡一个月对管内设备查抄一边,春运期间半个月就要对设备全数过一遍。每25米钢轨查抄4次,同时还要对近万个零配件停止查抄,查看螺栓、扣件能否松动,趴在钢轨上看线路凹凸、轨向和道床形态能否优良,一全国来得哈腰1600屡次、步行2万多步。冬日的渭河水早已结冰,桥面的风冷得让人瑟瑟发抖,固然辛勤,但她们仍然抉择坚守。
班组由9名95后姑娘构成,一身黄棉袄,一双皮手套、头戴“雷锋帽”,提着道尺和查抄锤,在室外零下十几摄氏度的线路上,一走就是十几公里。
站在空荡荡的桥面上,伴着渭河冰面吹来的凉风,马小英的脸没过多久就被冻成了“红苹果”。她趴在钢轨上,脸贴着钢轨外表,全然忘了冷冰冰的钢轨,眼睛曲曲地盯着前方的线路。
展开全文
眼神“犀利”的她,远远一看就能揣度线路能否平顺,螺栓、弹条能否安稳。对女子查抄组的姑娘们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我手里的那个是电子道尺,和通俗道尺比力,电子道尺读数愈加便当切确,功课效率也更高一些。”查抄组里的大姐姐马小英一边丈量钢轨几何尺寸,一边介绍。
1997年出生的李爽,负责现场笔录病害,她随身照顾的口袋里拆了三收笔。“红色是做标识表记标帜用的,要将超原则的数据勾画出来,黑色是一般笔录时用,还有一收蓝色的油笔,专门为下雨天预备的,油笔的字迹遇水才不会花……”除了现场笔录,回工区后,她还要对当天查抄的病害笔录停止整理,将数据录进系统,通知维修工区及时检修。
李爽的同伴杨燕,是在女子查抄组工做时间最久的,一待就是五年,从一起头的“小仆从”到如今的“教师傅”,杨燕每隔几米就要蹲下、标识表记标帜、起身。“刚起头时实是受不了,腰酸腿疼,要过好几天,身体才逐步适应工做强度。”
“上行有车,下道避车。”听到现场防护员的喊话,她们敏捷停行功课,在桥栏杆处排队避车,伴着奔驰而过的火车,姑娘们的头发在风中肆意飘动,看似稚嫩的脸上透露着专注和干练。
曾经脚踩石砟不寒而栗,如今大步流星、如履平地,现在,女子查抄组的姑娘们已经“百炼成钢”,专心守护着113km线路、148组正线道岔、173组站线道岔、170条股道的设备平安,好像夺目的黄玫瑰绽放在铁道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