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选举|《青岛市地名志》:一“志”千年记乡愁

1周前 (03-23 12:00)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1360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200
  • 回复0
楼主

好文保举|《青岛市地名志》:一“志”千年记乡愁

《青岛市地名志》末于出书面世了!那是青岛建置以来第一部百科性量的地名志书,是青岛汗青文化范畴一部不成替代的重要东西书,殊为罕见,可喜可贺!地名志的编辑,工程浩荡,图文巨弥,不是计日之功,以至不是计年之功,即可随便完成的。《青岛市地名志》16开本,凡600页、80万字,参与写做者数十人之多,可谓洋洋大看。难怪出书信息甫出,坊间一片击节喊好之声。

青岛地名的宿世

青岛,与中华邦畿上浩瀚炫目标亮点一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一个因子,一种传承。

好文保举|《青岛市地名志》:一“志”千年记乡愁

刘栋 摄

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今青岛地域就有人类活动。即墨北阡贝丘遗址,出土了大量贝壳堆积物,阐明青岛先民在向海谋生方面的摸索和勇气。

胶州三里河遗址,则是初次被熟悉的具有海滨特征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西周时,青岛为莱夷之地。周朝初年,东夷少昊族后嗣在今青岛地域成立莒国,国都最后设在介根(今胶州市境)。莒国在陶器造造、青铜冶炼、音乐、文字诸方面均有凸起成就,堪称山东地域齐、鲁之外的第三大古国。

展开全文

战国期间,诸侯纷争,各国称雄。齐国独霸东隅,日渐强大。齐襄公时,治国无方,招致内乱,王室贵族争权夺利,彼此残杀。令郎小白,为避杀身之祸,在谋臣鲍叔牙庇护下,逃至莒国姥姥家出亡。齐襄公往世后,小白历尽千辛返回齐国,登上国君之位,号齐桓公。鲍叔牙时常以逃难莒国的履历惊醒齐桓公:“使公毋忘出如莒时也。”故齐桓公励精图治,夙夜在公,在鲍叔牙、管仲辅佐之下,末于“九合诸侯,一匡全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成语“毋忘在莒”即出于此。那是与“卧薪尝胆”齐名的比方斗争者“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励志故事。

自春秋至战国,诸侯们一路走来,无论是“五霸”仍是“七雄”,毕竟对抗不住西部阿谁偏僻小国东进南逐、攻城略地的程序。公元前221年,代表着先辈消费力且有着高效运起色造的秦国,在秦王嬴政的统帅下,杀伐征战,文攻武略,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诸国,完毕了春秋以来五百余年诸侯割据纷争的战乱场面,成立了君主造的大一统国度。一个浩荡的中华帝国鲜明降生。中国汗青上的第一个皇帝,就此现身。

李白用最强烈热闹的诗句,赞颂着秦始皇伟大而不朽的汗青功绩:“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始皇迟疑满志于他的山河连绵,青云万里。登基不久,便四处巡游,八方观察,揽社稷之恢弘,谋治国之方略。公元前219年,山河砥定刚刚3年,始皇帝便出巡琅琊。秦始皇率队汹涌澎湃曲奔山东,封禅于泰山之巅,之后陆续东进,曲抵东海之滨琅琊。此时,秦始皇已在今青岛城阳设置不其县,青岛其他地域分属琅琊、胶东两郡。

琅琊,是其时全国独一的滨海重镇。秦始皇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三次巡游琅琊,足见其对此地的高度存眷。

秦相李斯,随秦始皇东巡琅琊。李斯有感而发,亲书他本身创造的李斯小篆,在琅琊刻石志功,赞颂秦始皇的伟大功绩。司马迁在《史记》中,不惜翰墨,详实记载了李斯洋洋洒洒的颂诗。李白描述始皇帝“骋看琅琊台”,一个“骋”字,道尽了秦始皇向海而立,恣肆汪洋的雄才大志。

青岛地名的由来

《青岛市地名志》的一个凸起特征,是条分缕析了“青岛”的由来。当然,那不是此书的“第一次”阐述,但却是最详尽、最层次、考证最为严谨的一次逻辑阐明。

好文保举|《青岛市地名志》:一“志”千年记乡愁

于 滈 摄

书中指出,据文献考证,青岛之名始于明代,先后呈现“青岛”“小青岛”“青岛村”“青岛口”等名称,历经海岛、村子、口岸、市镇、海防区域、欧人城区、主城区、市区等一系列演变,由小而大,于1929年成为青岛全域概念。那是一个逻辑清晰的地名演化过程,寥寥数语,厘清了青岛由“岛”而“市”的汗青过程。

“青岛”地名,源自青岛近海的两座小岛。一座是位于前海青岛湾内的“青岛”,一座是位于即墨田横岛群的“青岛”。

《青岛市地名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版《即墨县志》中记有“青岛”两处,一处未说明详细天文方位,另一处记“青岛,在县东一百里”。后者当指“县东”即墨田横岛群里的“青岛”(胶州湾的青岛位于“县南”)。同版《即墨县志》收录即墨知县许铤《处所事宜议·海防》一文,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看之了无津渡,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香花,曰田横、颜武……”此处“青”,当指“县东南滨海”“中国东界”的田横岛群“可人居”的“青岛”。

许铤的那段记载,实的是难能宝贵。县太爷亲身脱手写下的一样工具,给后世留下了多么贵重的汗青财产!

在浩瀚青岛人的思维定式中,1891年胶澳总兵衙门设立之前,或者说,1898年德国租借胶澳之前,青岛,只是一个寥寂的小渔村。那又是想当然的以讹传讹了。《青岛市地名志》告诉我们,清同治年间,天后宫《募建戏楼碑记》记载:“窃闻青岛创始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此时的青岛,已不再特指为一个岛,一个村,一座山和一个海口,而是那一茂盛地域的总称。

德国租借胶澳之后,德皇威廉二世发布法令,将租借地内的新市区命名为“青岛”。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发布《胶澳商埠暂行章程》,设立胶澳商埠,商埠内设市,“市命名为青岛市,以青岛市街、台东镇及台西镇之界址为区域”。1929年北伐成功之后,国民政府设立青岛特殊市,次年改称青岛市,均为中心政府曲辖市。至此,青岛做为中国政府定名的相当于省级的法定政区地名正式利用。

《青岛市地名志》一书中,对“胶州湾地名的由来”“胶澳地名的由来”,都有令人心服的阐述,那种有据而详尽的划分,恰是既往许多文章大而化之之处。

青岛地名的乡愁

《青岛市地名志》根据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功效而立项,由青岛市民政局组织编写。主编兼总纂赵夫青曾任《青岛文学》编审。他既是一位资深文学编纂,又是一位青岛处所文化尽心尽力的庇护者和传承人。他在《青岛文学》期间,夺救般发掘了近百位青岛文化名人的口述汗青,使那些贵重的史料,免于烟消于时代更迭的大潮之中。此前,赵夫青还主编过《青岛百科全书》、青岛做家自述史等大型册本。主编和总纂《青岛市地名志》的零碎和困难,是局外人不可思议的。征稿、撰写、审阅、修改;大局构想,小心考据,认实求证;差错的消弭,概念的厘定;几十人完成的初稿,要同一在齐全的逻辑关系和一致的文字表述之下……那种种晦涩,常令人看而却步。赵夫青夙兴夜寐,逐句逐字,勤于其事而兢兢业业,末于使之臻至功成。《青岛市地名志》的排印问世,对青岛处所史及处所文化而言,是一件好事无量的大功德!

地名,既是汗青,更是文化。正如斯书序言所云:“地名,不单单是一个处所的指代符号,并且还蕴含着天文风貌、汗青变迁、经济开展、社会生活等各类信息。”它是远古延续到当下的汗青因子、生活印痕,也是我们现代人认知前人的触须和雷达。没有地名的纽结,我们的过往便无从谈起。

地名是有温度的。它可触摸,可品尝,更可逃溯。从专名到通名,再到地名利用,为我们网罗了一个偌大的百科世界。

好文保举|《青岛市地名志》:一“志”千年记乡愁

于滈 摄

爱新觉罗·弘历,曾感慨过齐长城的跨山越水:“乘山筑鄣达琅琊,四起防门谨蔽遮。策士合从资倡议,棰笞全国属嬴家。”同是帝王,当然言必称“全国”。齐长城的东部进海处,恰是今天的青岛黄岛区于家河村。

清康熙、雍正年间两度牧守胶州的成永健,有一首《薛家岛纪事》:“岛远偏横海,年荒欲断春。凉风吹暗月,老马向迷津。村市人烟少,渔租网户贫。不胜多极目,种种鬓毛新。”此诗好像“记实摄影”般逼真,撼人心魄。

清康熙年间拔贡、胶州人张懋煌,有一首《西施舌歌》,吟咏了胶州特产西施舌,写尽了甘旨下的苍生疾苦:“西施舌肉半寸,如笋尖如粉嫩。腹满泥沙尽捐弃,以少少许标神隽。霜雪交加味始甜,悬崖水冷人难进。海户拼死博青钱,拾来市上分牙贩。此味清高脆且鲜,姜丝乳汁资滑润。不比尘寰鸡与豚,馋吻饥肠噉尽顿。长官饕餮复猎奇,县尹赐与法令峻。索者日多取者难,无聊海户皆逃遁。吁嘻美人一笑能倾城,遗形尚足为民困。但愿海枯石烂永不生,耕田办税长无恨!”能让张某人发下“毒誓”,期看西施舌“海枯石烂永不生”,以解渔民之困苦,可见父母官吏的盘剥之剧!

乡愁,恰是在我们频频吟诵的汗青掌故、典范做品中,被记取,被传承的。

乡愁,恰是在一声声亲热的、带着乡音的“地名”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做者 |蔡晓滨

青岛发布编纂 |孙丽荣

来源|青岛早报

0
回帖

好文选举|《青岛市地名志》:一“志”千年记乡愁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