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文化 | “君子乡”的纹和理(景艳)

10个月前 (03-27 04:22)阅读3回复1
猪脚
猪脚
  • 总版主
  • 注册排名6
  • 经验值281515
  • 级别网站编辑
  • 主题56303
  • 回复0
楼主

编者案

振叶以觅根,看澜而索源。建瓯是人杰地灵、人文渊薮的千年古邑、文化名邦,自古就是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1800多年的建县汗青。建州文化昌明昌盛,闽越文化、墨子文化、酒文化、北苑贡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源远流长、奇光异彩。

文化如水,至柔至刚,润物无声,泽被四方。为鞭策建州文化创造性转化、立异性开展,以时代精神激活建州文化的生命力,现推出“建州文化”专栏,让读者从文艺的视角,领略“千年建州·理学名城”深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魅力。

“君子乡”的纹和理

景 艳

建州文化 | “君子乡”的纹和理(景艳)

走进党城,踏觅那座千年古村子的文化遗存,好像在汗青与现实的纹理中评脉它的宿世此生。那里的大宅、书院、宗祠持重而有生命,严谨的规造、班驳的石碑、精巧的花雕、残缺的书卷……甚至一隅碧绿的青苔,犹似前人留下的“诡迹”,在时空曲率的牵引之下,进退沉浮、唤吸吐纳,与现世搭建同频共振的桥接,交互相互能够洞悉的密语。那些文字符号具象,镌刻着文理家传,蕴躲着风云跌宕,以平静沉着的低调,将那些畴前娓娓道来。

那不是一座一般意义的天然村子,独有的文化气量与生俱来。东游党城村,古名“长城”。据说是闽国期间(898—925 年),建造的一座城池,也是建瓯汗青上“芝城”之外,记载中存在过的“城”。据明嘉靖《建宁府志》记载:“古长城,在安乐里,按旧志云,长者相传,古尝于此为州,以土薄水浅不果, 宋时髦有城隍庙故址,通志谓五代时王审知据闽迁城于此,其地今唤为‘党城’。”城隍,原指城墙和壕沟等防御建筑,唐末被正式赐封为神祇之后,便被付与城市庇护者的意义。至清,已“下凡省治若郡若州若县,莫不祀城隍神” 。东游下塘村唐末五代至宋初的大型古窑遗址出土的大量生活器皿,成了一座城池初兴的见证。本地人说,之所以称做“党城”,次要是因为本地方言“长”与“党”谐音。

汗青的年轮,一层层地碾覆,现在的党城村仍然保留着64座明末清初的古建筑和千余米长的古街,传播着“赋税跨五县,八闽君子乡,东溪金党城”的佳誉。“财主宅”“文官邸”“武官邸”、叶氏宗祠、叶氏大宅……一座座古宅大院炮台,一块块石雕砖雕木雕,一根根梁柱斗拱檩条,笔录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也镌刻着时代的治乱离合。那座汗青上的城池、现实中的村庄,很别致地将人类聚落的两种特征合成在了一路:炊烟袅袅、鸡犬相喊的田园雅趣和诗书琅琅、商贾兴旺的城聚古蕴交相晖印,可谓一纹一理。“金党城”之“金”不只在山多金、人多金,更在千年文脉、理学家传。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的右文书院目前堪视为党城文脉的会聚地。穿堂可见“斯文缵绪”“道学传心”两块金字牌匾, 内有党城溯源、叶味道的塑像、重要文物展现,书写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的“道继紫阳”匾悬挂于正厅横梁。案桌摆列效古时书院,挂牌“君子文化大讲堂”,虽无“甚林三百寡,书院一千徒”,也不失“书声琅琅彻院外”的想象。经正厅,过登赢桥,绕泮池,拜孔子。泮池原是官学的标记,昔时通过科举测验的学子要以那种体例到书院感念师恩并逃求加持。而今,那里却是协做大学研学中心的休憩怀古之地。清光绪甲申十年(1884年)一石碑,乍看不外是书院重建时的筹款笔录,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有几行小浅轻淡的附字,诸如“□□□题银十两”“欠六两六钱”“□□□题银十两”“欠七两”。将欠款刻于碑上,所思为何?据说,是党城约定俗成的诚信,欠款人借此表达必还诚心, 碑记则公示监视之彻底。

展开全文

党城村人历来视“君子乡”匾额为荣。国粹生叶华于清乾隆丁卯年(1747年)所题“君子乡”3个砖雕大字至今仍轩然立于古里坊门楼,门楣班驳,笔迹迷离,墨子过化之邦的气量却很多半分。从1727年建右文书院至1747年立“君子乡”,书院教化育人对风气的影响潜移默化。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承平。”假设说宋代办署理学家张载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的政治抱负、责任担任,那么“忠孝传家,诗书继世”即可视做一种家族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理学思惟进进户枢家宅开枝散叶,深入影响了党城人的生活细节。在那里, 从名门官邸到通俗商贾苍生,喜以富含理学哲理的文字做联做训,诸如“理学渊源衍紫阳,进缨奕礼叨丹陛”“传家俭德宗风古,振俗文章旧迹垂”“浩气长留西涧第,精光远映石林居”。一户渔家也在房梁上雕了鱼形木刻,上书“礼耕义种之斋”。在文化礼义面前,贵族与布衣一样崇高。履历许多变故和特殊年代的淘洗,党城通俗苍生至今仍保留着许多竖排繁体字的古书。那一本本《康熙字典》《名医类案十二卷》《左传句解》《医学读书记》固然发黄残缺,失了封面扉页,它们的存期近是一种珍躲。

党城村六成五以上的人家姓叶,源于松溪县松源叶氏,奉南宋理学家、墨点的门生文修公叶味道为鼻祖,其12世裔孙世明公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迁居党城,为党城开基祖。以白文公家训做为族规仪范:“子孙虽愚民经书不事不读,诚以读书则明礼义;进而兴旺,可为宗族生光。凡我族内要以学为重,得以治生不敷,奚假读书为辞。”一代代祖先更以现实动作鼓舞向学向上的后代,订遗嘱把遗产、遗物捐给考取的学生和寺庙,如“每丁颁胙肉一觔,有出息者三斤”,所遗田地谷物“照进泮高低依次轮收,登榜者停收三旬……”

宋代300年,犹似儒释道的大熔炉。在党城,“三教合一” 的兼容并蓄得到了足够的表现。释教的紫竹寺、道教的关帝庙与儒教的林公殿三庙相连相通,进进出出犹若随意开启切换形式。然而,即便是试图超越世俗,强调末极关心的宗教,在政治面前,有时也难保平心静气。囿于时代局限,党城在吸收古代正统文化修养,完美自我人格的过程中,也将理学重塑的传统品级次序贯彻到了建筑的规造里。再有钱的财主没有官位也只能用穿斗式的横梁而非抬梁斗拱,拥有菱形十字缝工艺地砖的仆人相较于利用方形工字缝的尊贵,耐人民味的是,现今古宅里的住户大多不是原先家族的后人,且是一宅多户。那窗棂壁隔里的木雕兀自精巧,令人震动的是,所雕花鸟棋盘等物类大都保留无缺, 而人物故事中的仆人公,或被削往脸蛋,或被剜往头颅。脸色是一种倾吐的体例,在某个特殊的年代,面目全非或许比抛头露面更平安。时代的流变、岁月的磨砺,相信党城禁受的灾难与挫折其实不少,但恰好是深挚的理学晕染、严谨的正己守道,让其立世千年而不倒。合理许多村子在为一纸“古村子”的判定而大费周章的时候,党城村中的年轻一代却在认实地追根究底,一方面积极搜集史料事证,发掘升华党城的价值地位;另一方面不惜自曝其短,对冠冕堂皇却又考无实据的“口口相传”停止校正。虽然党城中传说的“大人物”及其逸事未被考证或无从考证,但好似叶味道三十世裔孙叶道鹏所主张的,通俗的实在,能够让党城走得踏实、更长远。

建州文化 | “君子乡”的纹和理(景艳)

党城村 黄富旺/摄

告别之际,不测得知,党城现存的64座古建筑已经酿成了63 座。冰凉的数字以至等不及修葺的规划,生于那个激越的时代, 我们必定是迟到的旅人。也正因如斯,让我油然升起了对一所城池、一个村庄的敬意。“关乎人文,以化成全国”,历代薪火相传、积淀深挚的理学文化,已然贯串党城人的血脉,化做了“君子乡”并世无双的“纹”和“理”。它们的对峙,让今世的我们与过往千百年的往昔有了萍水相逢的穿越,相信将来,超卓可期。

本文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建瓯》

做者简介

景 艳

资深媒体人。福建省做家协会会员,高级编纂。

本文来源:建瓯市委鼓吹部

编纂/张雪琴

责编/张嘉慧

审核/穆丽娴

投稿邮箱:jowtj@126.com

(声明:“建瓯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微信公家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布更多信息之目标,转载内容版权回原做者所有。部门图文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进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0
回帖

建州文化 | “君子乡”的纹和理(景艳) 相关回复(1)

无敌剑圣
无敌剑圣
沙发
建州文化底蕴深厚,君子乡的纹和理独具魅力。
8分钟前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