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5天前 (03-27 12:48)阅读1回复0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1383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27666
  • 回复0
楼主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两句为联,四句为绝”那是《腔调谱》提到的对联,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的汉字就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汉字之间组合,构成绝妙的句子,两句便成为了对联。那种文学体裁千变万化,对对联在古代成为比试文摘的一种路子。

在闻名演员周星驰主演的片子《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就在华贵寓演了一出绝妙“对联”演出,“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非常斗胆!唐伯虎:十室九品,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贱!”

让戏里戏外的看寡无不瞠目结舌,唐伯虎也无愧“江南四大才子”那一称号。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在1932年的清华大学测验中,也“上演”了一次十分超卓的“对联”。其时清华大学举行重生进学测验,关于优良的清华学子来说,试卷上大部门的试题都躲在他们的智囊里,答复起来游刃有余,可此中有一道对对子的题却难住了世人。

一题莫非世人

那个对子上半句是:“孙行者”,考生们对长句的对子比力熟悉,关于如许三个字的对子,能够说不按常理出牌。对联讲究的是平仄要协调、对仗要公允、上下对子意思要相契合。

展开全文

可“孙行者”那三个字却让考生摸不着思维。

此句子能够说将考生们难倒了,各人没有办法只好间接乱对,有些人抉择舍弃间接交了白卷上来。

有些考生则将《西游记》里的人物乱说一通,好比“猪八戒”、“唐三躲”、“沙僧人”等等。那些谜底有点天经地义,得不到出题人的承认,也不是出题人心目中的准确谜底。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曲到一个“胡适之”的谜底呈现,出题人才称心地点了点头。“胡适之”看起来固然和“孙行者”没有关系,那是北大传授胡适的名字。可认真阐发,“胡适之”其实和“孙行者”长短常对应的。

“胡”和“孙”都是姓氏,“胡孙”二字意为“猢狲”,有山公的意思,上下文对应;第二个字“行”和“适”两个字都是动词,“适”那个字在古文中有“到、往”的意思,所以第二个字也是唤应的;第三个字的“者”和“之”都是虚词。

关于出题者来说,那是最完美的一个谜底,可跟他心中的原则谜底其实不一样。出题者的原则谜底是“祖冲之”,那个祖冲之的意思十分明白。起首,祖冲之是个名人。

其次,“祖”对应“孙”,那是辈份上的对应,“冲”对应“行”,那是动词上的对应,第三个字则都是虚词。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答题者何许人也

原则谜底“祖冲之”相较于“胡适之”来说显得愈加工整,可“胡适之”是最接近原则谜底的答复,可见那位考生的才能其实不一般。

那位考生就是将来北京大学十分闻名的语言学家周祖谟。在进学测验中他的语言先天展露无遗,为其后来成为闻名的语言学家奠基根底。

那一年,周祖谟同时参与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进学测验,优良的他也同时被那两所学校登科。

北京大学中文系和清华大学英文系,那对周祖谟来说很难做出抉择,最初因为清华大学的膏火比力高而加进了北京大学。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非统一般的出题者

答题的人其实不一般,那么出题的人也非同小可。出题者喊做陈寅恪,长短常闻名的史学家,次要研究古典文学和语言学,其文摘横溢,常日里爱好做诗。

其时清华大学有“四大愚人”,别离是陈寅恪、叶企孙、梅贻琦、潘光旦,陈寅恪确实是百年罕见一见的人物。

那场进学测验,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特意请了陈寅恪,陈寅恪并不是一般人,所以出的标题问题天然纷歧般。陈寅恪除了在清华大学任教以外,他在多所高校都留下了本身的身影。

除了汉语之外,陈寅恪还熟悉英文、日文、法文、德文等群众语言以及突厥、蒙古等小寡语言。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陈寅恪凭仗其丰富的阅历以及常识,可以想出如斯标题问题倒也一般,其语言先天在常人之上,就连闻名的思惟家梁启超都谦虚地表达陈寅恪的才调在其之上。

除此之外,陈寅恪在大学里的行事风气与其他传授也纷歧样。除了语言学之外,陈寅恪对宗教、汗青等都有本身独到的研究,所以他也成为了清华更受欢迎的传授。、

可陈寅恪十分离奇,给本身立下了“四不讲”的原则;“前人说过的、近人讲过的、外国人讲过的、本人讲过的,都不讲。”

也就是说,陈寅恪只讲一些别致的事,那引来了多量“狂热粉丝”,包罗闻名传授墨自清和冯友兰皆是他的学生。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1932年正值白话文流行的年代,而“对对子”明显和白话文那一大情况不相符。其时就有良多学者针对清华大学进学测验考“对对子”的事颁发了本身的定见和观点,他们认为那是在走汗青的倒车,其实覆灭无数为白话文运动奉献的人的勤奋。

关于那件事,陈寅恪也做出了本身的阐明。“第一,测试考生对汉字中虚词和实词的辨认以及运用;第二,从文字发音的角度,察看了考生能否区分文字的平仄声;

第三,测试考生的常识储蓄,足够的储蓄才气答复出问题;第四,察看学生的逻辑思维”陈寅恪胜利靠着四条阐明服寡。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其实陈寅恪一道标题问题是有出处的,他借鉴了最喜好的诗人东坡先生的诗“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唤韩退之。”

韩愈,唐宋八家家之一,字退之,韩退之就是他的大名。卢行者则是中国闻名的禅宗六祖惠能巨匠的俗名,他的本姓就是姓卢。

韩和卢那俩字不单单是百家姓之一,韩卢仍是战国时代强健善驰的好劝,行和退是相反的动词,者和行则是虚词。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结语

陈寅恪完美借鉴了那首诗,他从诗中提取到对联中,那是文学体裁之间的完美转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所接触到的可能只是常识星辰中的一颗星,那些都是前辈们留下的瑰宝。我们应该继续中华文化,然后将它们发扬光大。

0
回帖

1932年,清华国粹测验出上联“孙行者”,多人交白卷,仅一人满分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