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间暗淡狭小的密屋里,安妮·弗兰克整整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
两年里,那个15岁的犹太小姑娘,每天都在与本身的好伴侣“凯蒂”聊天,向她描述密屋里的生活,倾吐本身的心声。
“凯蒂”并非人,“她”只是一本花格布料封面的日志本,有着红、灰、白三种颜色,和一个精巧的金属钮扣——那是安妮13岁生日时,父亲送给她的礼品。
在安妮生日的第二天,纳粹起头逃捕荷兰的犹太人。安妮随家人躲进父亲公司后面的阁楼里。他们只能依靠几个英勇的伴侣供给食物和生活用品,困难地活着。
从1942年7月8日,到1944年8月1日,在那间位于阿姆斯特丹普林森格拉赫特街263号的密屋里,安妮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志。
她记录下了暗无天日的密屋内每一天发作的故事,也记录下了本身的生长。
“我是本身的船主,末有一天我会看到我能停泊的岸。”她乐不雅地写道。
安妮的抱负,是战后能成为一名做家或记者,她希望那些写于密屋里的故事可以公开颁发。但两年后,秘密警察发现并拘捕了那些躲藏者,在盟军成功前一个月,安妮死于集中营。
她没能看到那一刻。
然而汗青老是会强硬地呈现出原来的面目。安妮的日志,被幸存下来的父亲发现并出书。从1947年至今,《安妮日志》已经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全球的印数达2500万册,成为一本“打动全世界的日志”。
2007年12月22日,一个名为“安妮·弗兰克:汗青的见证”的展览,在北京国度藏书楼馆藏珍品展现室开幕。
那是《安妮日志》在60多个国度和地域巡展后,初次来到中国内地展出。
那个为期一个月的展览,吸引了多量参不雅者。而大都参不雅者,都是第一次见到那本出名的红、白、灰三色格子封面的日志本。参不雅者无不为之动容,在举办方特意设想的愿望树上,挂满了他们留下的小卡片,上面写满对安妮的祝愿。
在愿望树边的展柜里,在温暖灯光的照射下,陈列着各类版本的《安妮日志》:一脸绚烂笑容的安妮,被各类各样的文字蜂拥着,让人觉得不到一丝密屋内的暗淡。
天 地 玄 黄
宇 宙 洪 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