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是个怎样的地方?

4周前 (11-08 09:10)阅读4回复0
路人甲
路人甲
楼主

  岳麓书院始建於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墨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於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情况,承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根底上创建了岳麓书院。草创的书院分有“讲堂五间,斋舍五十二间”,此中“讲堂”是教师讲学道的场合,“斋堂”则是学生日常平凡读书进修兼有住宿的场合。

  岳麓书院的那种中开讲堂、工具序列斋舍的格局不断传播至今。  宋太宗咸平二年(999),李允则任潭州太守,他一方面继续扩建书院的规模,增设了藏书楼、“礼殿”(又称“孔子堂”),并“塑先师十哲之像,画七十二贤”;一方面积极获得了朝廷对岳麓兴学的撑持,以促进书院的更大开展。

  咸平四年(1001)朝廷初次赐书岳麓书院,此中有《释文》、《义疏》、《史记》、《玉篇》、《唐韵》等经书。其时书院学生正式定额六十余人。宋实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经学家周式担任山长主持岳麓书院後,书院得到敏捷的开展,学生定额愈百人,周式本人还得到宋实宗的召见和鼓舞。

  到南宋的乾道年间,岳麓书院到达昌盛期间。驰名理学家张木式主持岳麓书院,他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育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点思惟。在教学方面,提出“循序渐进”、“博约相须”、“学思并进”、“知行互发”、“慎思审择”等原则;在学术研究方面,强调“传道”、“求仁”、“率性立命”。

  从而培育出一批如吴猎、赵方、游九言、陈琦等经世之才的优良学生,湖湘学派大都学者也在岳麓书院进修过。一时间,多量游学的士子前来书院研习理学问难论辩,有的还“以不得卒业於湖湘为恨”,其时的岳麓书院成为全国闻名的传习理学的基地。南宋淳熙七年(1180),张木式逝世後,墨熹、实德秀等人对岳麓书院的办学和传布理学,也表示出极大的热忱。

  墨熹还将《白鹿洞书院教条》人微言轻正式的学规,颁于岳麓书院。  从元、明至清初,由於战乱,岳麓书院曾两度遭到焚毁,後来固然得以重建和恢复,已不复旧不雅。清初。书院被禁。後康熙为了表扬理学,放宽书院政策。康熙二十六的(1687)御书“学达性天”匾额,并以十三经、二十一史、经书讲义等遣送至岳麓山,乾隆九年(1744)又御书“道南正脉”匾额送至岳麓山,岳麓书院又得以复兴。

  复兴後的麓书院,除了对斋舍屡加扩建外,其书院性量也由民办而逐步演化为官办。跟着乾嘉考据学的鼓起,岳麓书院往往由处置诂经考史的驰名汉学家主持,进修的内容也由理学转向经史考证,出格是在王文清主院期间,更以“群经传授诸子”。此後罗典任山长,“唯以治经论文,启诱後进”。

  道光年间巡抚吴荣光在岳麓书院增设“湘水校经堂”,专以研习汉学为主。岳麓书院的最後一任山长是王先谦,他是清末湖南驰名的经学家。  清代的岳麓书院,集聚了一代常识博洽、德高望重的巨匠,培育出诸如王夫之、陶树、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藩、郭嵩涛、李元度、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等驰名的湖湘学者。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新政之议的呼声中,延续了近千年的岳麓书院正式改为湖南高档私塾。尔後相继改为湖南高档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命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停,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自创建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布学术文化而闻名於世。

    岳麓书院占空中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门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门,各部门互相毗连,合为整体,完好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气焰恢宏的壮阔气象。

0
回帖

岳麓书院是个怎样的地方?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