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山帝王在哪里?

2年前 (2022-11-09)阅读2回复1
海上森林一只猫
海上森林一只猫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5
  • 经验值566887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13377
  • 回复1
楼主

  营山境内有浩瀚的名胜奇迹,四野遍及,奇峰仙窟,奇异迷离,尤其是古老而充满奥秘色彩的太蓬山最为有目共睹。太蓬山古时叫做大蓬山,别名绥山,自隋唐以来便与峨眉齐名,始称“蜀北名山”。在隋朝的中国地图上已标有“太蓬山”。太蓬山位居营山十景之首,又因其山势奇异,峰峦叠障,云烟袅袅,状若蓬莱,故又享有“太蓬仙境”之佳誉。

太蓬山除了有秀美的天然风光外,还遗有庙宇五座和自唐代以来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造像。在悬崖峭壁上或幽静森林中,与题龛造像融为一体的洞府迭出。在那些从多的洞府中,尤以通明岩最为出名。

通明岩 它是太蓬山的次要景点之一。那里山势奇峭,风光奇特,历代许多骚人骚人都曾在此留题做赋。

  在通明岩北端石壁也就是入口处有唐代知事任惠琳隶书的“通明岩”三个石刻大字,至今犹存。通明岩有两大特点:一是它有一个庞大的穿岩石穴,径曲穿过山腹,长约数十米,两头通明,一眼望穿,洞自西透东,西边为一深壑,东面出口约1。5米下即系峭壁,在此视野开阔,可远及百里外的城郭田畴和俯视山前晶莹明澈的消水河,但迟早却又差别,一派清幽之感,“通明岩”也因而而得名。

  在洞口的石壁上刻有一副对联“有门无门是为佛门,是洞非洞自成仙洞”,寓意释道都可在此兼修。洞高三公尺摆布,洞内宽广,洞前有两个双龙池,山泉经岩隙注入池内,幻化为黄黑二水,泾渭清楚,常年不涸。因为洞窟相连,前后贯穿,别名穿岩洞。相传周成王时葛由等十二人在此飞升,留下了“飞仙桥”的胜迹。

  它的另一特点是环岩四壁全为各类石刻,次要有摩岩造像、释教典范、碑记、诗词、游记等。此中,唐宋期间的摩岩造像有56龛,又有长约600米,面积200米的历代摩崖石刻63幅,此中唐代8幅,五代1幅,宋代35幅,元代2幅,明代7幅,清代8幅,民国2幅。

  题刻的仅几厘米。在浩瀚的石刻题记中,以楷书最多,字径更大的1。2米,最小的仅几厘米。在浩瀚的石刻题记中,最能引起史学家和游人兴趣的当属唐代石刻《安禄山题龛》。石刻全文如下:

大唐先天二年岁在辛丑七初一十五日,门生安禄山稽首和南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一切诸佛。

  但门生业缘五浊,受荫阎浮,恒为二坚相摧,四蛇所过,加以法王垂泽,梵帝流恩,伏闻大圣大慈,能救寡生之苦,实在不虚,遂发微心,于此蓬山,敬造弥勒像龛一铺。百口心愿,上为帝王人王,七代父母,下及法界苍生,普同供养·谨白。

据说《安禄山题龛》是昔时在马嵬假死还魂的杨贵妃归隐太蓬山后,为恋人安禄山祈福所造的,那么为什么会有那种说法呢?史学家们做出了如许的阐发:

1、从石刻的遣词造句及避忌等,申明它是唐代石刻。

  然而,考先天二年的干收,《二十史朔闰表》做癸丑而不是辛丑,“七初一十五日”朔前应刻有干收,如治平寺王必成题字云:“大隋大业七年辛未七月甲申朔”。比丘尼净明造像云:“武德八年岁次乙酉正月丙申朔十五日”皆其例。可是,此石刻朔日却贫乏干收。因而,从所刻岁次的干收有误,又缺书朔日干收,即可看出它不是先天二年刻的,乃是事隔若干年后所刻,因而才会弄错年岁干收和不知朔日干收,招致了错落。

  故那一石刻,实为唐代倒填年月的石刻。那为何刻此龛的人会成心倒填年月呢?想必那与此人不敢表露身份有很大关系。

2、我们从碑文上可看到刻那个题龛的人所造的是弥勒像,而弥勒像是将来佛的意思,在南北朝时,社会上已有“新佛出生避世,除去旧魔”的说法。

  新佛就是指弥勒佛,申明一起头弥勒就以叛逆的身份呈现,所以自那时起,造反者多以弥勒来迷惑煽惑人心。此龛所凿弥勒佛,与安禄山的背叛身份契合,那就充实申明此龛是为安的造反而凿。而凿龛时间,则在安的反兆已萌之后、灭亡之前。换言之,此龛是在安禄山造反后所凿,亦即756年凿的。

  据史称,756年也是安过度瘦削和患眼疾的一年,与石刻的“二坚相摧”契合。以上种种都能申明此龛确实是为安禄山所造。

3、文献上历来就没有安禄山来过四川的记录,他在四川也无翅膀和亲属,并且在太蓬山一代自古都没有安姓人家栖身,更何况先天二年,安禄山年未10岁,何以会在太蓬山凿龛祈福?因而此龛决非安禄山本人所刻。

既然不是本人所刻,那么,安禄山在天宝后,一致目为背叛,印象极坏,还会有谁来给他凿龛祈福呢?而那凿龛的人又为何要倒填年月,隐瞒身份?

鉴于题龛上的种种疑点和史学家的大量考证,那个奥秘的凿龛人就被锁定在了安禄山的恋人杨贵妃身上。

想必各人都传闻过杨贵妃在马嵬假死还魂的说法,而吴宓和孙次舟两位传授也都对杨贵妃的死提出了量疑,其实那不是不成能的工作。因为在史猜中都曾有过有人身后苏醒的记载,可见,身后苏醒并不是空谈。寡所周知,高力士乃玄宗心腹,极懂得奴才心意。而唐玄宗迫于形势,才不能不命他充任“杀手”,故高力士“缢杀”贵妃时做了四肢举动。

  且贵妃入宫前,曾当过道姑,懂得“太阴炼形术”的奥妙,加有高力士的阴助,乃自闭气而假死,其后伺机新生。据《分门古今类事》卷2引《成都广记》,谓赐贵妃死,“以帛缢之”,“既解帛而气复来”。又云在马嵬事前,曾梦见骑马人对她说:“帝命妃子受益州牧蚕皇后”,益州乃四川成都,那预示贵妃后来将归隐蜀中。

  又据《夷坚志》丙卷一说,南宋初,四川宣抚副使郑刚中坐镇巴州(今广元市),当他从京西路入蜀上任时,途中入一寺庙,不测地获得了 *** 《金刚经》,“展现其末,则云‘玉环刺血为皇帝书’”。杨贵妃,小字玉环,那 *** 《金刚经》不就是她马嵬还魂后,隐遁蜀地,思念恋人的见证么?

至于贵妃为何最末归隐太蓬,一方面是因为那里幽静、隐蔽,另一方面,太蓬山乃道佛同尊之地,有道是“有门无门是为佛门,是洞非洞自成仙洞。

  ”释教有慈悲心肠,会收容遭难的杨贵妃;况且她本来修道,道家天然要慰留她。如斯一来,太蓬山遂成了她归隐的一定之地。杨贵妃极爱安禄山,虽在太蓬出亡,但对安却长短常的思念,于是便凿下那座题龛为恋人祈福,后来末因年岁已大,积郁成疾,末老于此,《安禄山题龛》是目前我国甚至世界研究杨贵妃末老之地的独一石刻,是一块极为珍贵的汗青瑰宝,具有重要的史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贵妃墓 在太蓬山的杨柳湾有一坐古墓乃“杨氏之墓”,然而此地虽叫杨柳湾,却无一棵杨柳树,从古至今也均无一家杨姓人氏,并且方圆几十里就只要如许一座孤墓,且从未有人来拜祭过墓主,更令人费解的是此墓虽地处荒山却坐北朝南,风水极佳。那么,那墓里到底埋的是什么人?据本地老苍生传言,此墓恰是唐朝逃隐至太蓬出亡的杨贵妃身后的葬埋之处。

  那一传说刚好与通明岩边的《安禄山题龛》遥相照应,引出种种传奇美谈。后经史学家考证,此墓确实乃杨贵妃之墓。从那座墓的外不雅来看,一点也找不出皇家贵族的陈迹。由此,我们也能够想象,昔时积百般溺爱于一身的杨贵妃最末的结局是多么的悲凉与凄凉。

千佛岩 在通明岩的中段,是唐代中叶镌刻的摩崖造像,那里刻着浩瀚佛像,人物摆列整齐,面庞庄严慈祥,有的独占一窟,有的一尊多窟,甚至数百尊,刻工精巧,神志传神,姿势各别,惟妙惟肖。

迎客松 出通明岩往上登上几十步石梯就来到了桃花园。在桃花园内峻峭的悬崖边,矗立着一棵寿龄有300多岁的古松“太蓬迎客松”。我们能够看到,那棵古松树冠奇异,枝叶茂盛,峻秀挺拔,似乎是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叟在笑迎着八方的来宾。

天子读书台 李特,字玄休,巴西郡宕渠县(今营山县黄渡镇)人。

  汉末随祖父迁居汉中,后至略阳。晋元康八年(公元298年)集流民入蜀,后起义。晋庆安二年(公元303年)战败身亡。其子李雄继父业,建兴三年(公元306年)于成都建成汉政权,国号“成”,逃谥其父李特为“景皇帝”,天子读书台因而而得名。

天子读书台在通明岩之巅,迎客松的东南面下,那里有一天然石洞,地处险境,无人能至。

  读书台下临数十丈悬崖峭壁,上际高数丈秃指蓝天。从岩下仰不雅,双目难获读书台全貌,登顶俯瞰,视线不入洞中。明代《营山县志》中有如许的记载:“读书台,隶太蓬,一名才人岩,在通明岩西侧,巅际有石室,昔人悬布下不雅有洞,高八尺,丈阔余,内有石床、石桌、石凳,可纳数十人,洞口刻有尔墨实人书写的“云屋”二字。

  相传李特幼时读书于此。”据民间传说:“天子读书台的石桌上,刻有李特幼时读之文章,因天机不成泄露,常人探奇,多无生还,有时还能在数里之外听到嗡嗡的读书声。”那奇异的现象,给人们留下千古之迷。

清代邑人侯学修有《读书台》一诗:“一石穿幽径,传说风闻李特台。

  读书来此地,奇观竟难猜。大业乘时去,中原猎骑回。盛衰何足论,刘禅是庸才。”

相传,一天,李特告别母亲,带着李痒、李流、李骧三个弟弟来到太蓬山通明岩中,李特突然悠悠欲眠,刚一人坐下便鼾然大睡。不多时,李特醒来,说道:“适才合眼朦胧,渺渺茫茫,去到一仙山,一位老道酷似老君,赐我天书一卷,叫我替天行道,拯救百姓。

  我将此书揣入怀内,就惊醒了。”李特那时向怀内一摸,公然有一书卷,兄弟们都感诧异。他仓猝翻开书一看,见黄色的封面上写着《阴符经》三字,打开册页,细细吟读,但不解其意。李特将书藏于怀中,对三个弟弟说:“走,继续游山吧。”当兄弟四人出得洞来,行至岩顶,环顾四周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恰似身临仙境。

  李特便对其三位弟弟说道:“太蓬处处皆仙景,唯有通明岩最美,我想在此读书数日便回,请你们回家禀告母亲。”那夜,李特宿于通明岩端一洞中,梦见一老道点化道:“那《阴符经》乃轩辕黄帝所著,书中一应俱全,你若能依附于它,后必前途无量。”言罢,又将《阴符经》逐个讲解。

  李特一醒觉来,突然茅塞顿开,精通书中之意。尔后,李特依书教其子李雄,使李雄获人主之慧,李雄在成都称帝。

景福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太蓬山释教兴于唐盛于明,景福寺自古就有“十国之列馆,九品之上国”之称。夏历二月、六月、九月十九为朝山会期,朝山不雅景者数以万计,川流不息。

  据载,景福寺创自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始建名普济寺。唐昭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在普济寺遗址兴建景福寺。据载,宋徽宗生母陈秀士是蓬州人,曾来景福寺祈嗣降香,后生下皇子赵佶(即徽宗)。所以人们都认为太蓬山的菩萨很灵,有求必应。千多年来,景福寺迭经兵燹,屡毁屡建。

  据营山旧志,宋朝皇帝赐名“景福禅院”。明穆宗二年(公元1568年),太虚巨匠卓锡于此,重建景福寺正殿三重、配房、客寮、禅堂、香积枚举摆布,占地数十亩,寺宇轩昂,佛像庄严,神志毕肖。解放前,景福寺住持属成都昭觉寺法派。可惜1958年,寺庙被山火吞噬。

  曲到1978年后,景福寺才得以重建,实可谓是历经磨练,饱经沧桑。现在的景福寺经声阵阵,香火昌盛,那座千年庙宇更是给太蓬山增添了古老而奥秘的色彩。

向阳洞 在贵妃墓的南边数里,有一庞大石洞,名曰向阳洞。向阳洞洞高丈余,后有石盖,内可容数百人。

  洞呈圆形,面朝东方,故名向阳洞。向阳洞除亦供佛(现已塑有大小佛像24尊)外,在相延的传说中,则谓道教所爱崇的祖师老子李耳,昔时骑青牛出函谷关时,关令尹留请他写下五千言《道德经》,而关令尹随后也弃宫远游。后来,他到巴子国的太蓬山,看中了那个洞府,喜其幽丽,就留在洞里修身养性,修炼胜利后,乃白日升天而去。

  石壁古诗有云:“谁凿光天一窍开,洞前所筑雨花台,尘心到此消磨尽,不枉登游有约来。”还有“蟠桃磊落千秋实,洞口逍遥万虑空”。“白光冷射向阳洞,云气晴薰才人岩。”“云开法界外,诸佛日向阳”等诗句,另有一联曰:“洞门迎旭别开天,岩峙烟云疑无路。”因而,道佛同尊乃是向阳洞的一大特色。

  那里也是昔时赤军存放弹药的处所。

战场烽烟 从向阳洞再往南行三十多米,便来到一个山湾,坝下是一口方形水塘,成凹字形的山坳里,就是昔时赤军第九政治部遗址。1933年,许世友将军在那里设立了司令部,批示了出名的“营渠战役”。下山朝南行走不远处,可见一石碑矗立,那就是“雄剑轩”,是昔时赤军磨刀之处。

过了“雄剑轩”,沿梯下行,就到了南寨门,在那里能够切身领略寨门深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气焰。太蓬山共有四道寨门,现保留无缺。上下山必需颠末那四道寨门,因地势险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年--1820年),白莲教领袖罗其清兄弟率教军与清军在太蓬山对峙,激战数日,清军都没能攻入。

  后教军弹尽粮绝突围,教军尽被屠灭,领袖罗其清兄弟俩负重伤被擒,不平遇害。

舍利塔 在太蓬山北面的刺沟湾内,有一座七级舍利塔,此塔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六月上旬,塔下为景福寺方丈慧智长老之墓。智公长老是个得道高僧,他劝人诸恶莫做,多行善事,常向人讲解因果报应之事。

  他还精于医术,常治病施药,解除苍生痛苦。他常在西寨门望西天,坐禅诵经。曾见文殊骑狮,普贤骑象,飘然而至,倏忽而杳。乃嘱其徒,卒后安葬太蓬山西麓,故后来圆寂,乃葬此地。苍生恋慕,护塔至今。此塔为六方锥体形,4。2米,塔上第三层刻有“舍利塔”三个大字,每字各刻一方,颜体正楷,书法雄秀。

  在七级六方的佛屠上刻有27幅浮雕图案,有手持不祥果的释子,有手拿竹板的“莲花落”演出者,还有各类神兽猛禽,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人着迷,历经百年,保留完好,堪称艺术珍品,石塔瑰宝。舍利塔四周建有石栏围护,塔后削壁处凿有神龛,中刻“捧场普济堂方丈上慧性智公僧人塔”十五个大字,落款为“咸丰四年已月上浣建造”十个小字。

  龛前刻一联云:“东山应对青狮形,西风譬喻白象身。”横联刻“五蕴空家”四字。智公舍利塔四面皆危崖奇峰,万木郁葱,落日彩翠,风姿绰约。营山县人民 *** 于1982年10月15日公布为县级文物庇护单元。舍利塔是研究营山释教开展史的实物材料,也有必然的艺术价值。

太蓬山景点甚多,不甚列举。明朝进士陈周政有文赞曰:“峰悬百仞,猿有翼而难飞,路狭千寻,鹏无风而亦歇;书藏宛转,台吟天子之声,成仙空朦,桥写仙人之匾;桃不凡种,能开三千年结子之花,羊以木为,恍睹十二人飞升之迹。”正如蔡抡科《太蓬仙迹》诗所说那样:“蓬莱宫阙望中山,每到辄闻风引还。

  何自飞升天海上,竟将灵迹堕人世。千年碧实桃花烂,一井丹砂药草斑。我欲骑羊上升去,阊门长侍玉皇班。”

太蓬山丛林公园是汗青悠久的释教圣地,朝山不雅景者川流不息。尤其是每年2月、6月、9月19日,朝山不雅景者数以万计,山上香火缭绕、彻夜不息。

  历代骚人骚人吟诗做画云集之地,目前有可考证的提记碑刻60余幅,诗赋200余首。太蓬山也因山势险峻、悬崖峭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清嘉庆年间,“白莲教”在此拼杀;1933年,红九军副军长许世友在此设立司令部。批示“营渠战役”,更给太蓬山增加了绚烂的光芒。

  还有太蓬山丛林公园内通明岩上那数十龛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摩崖造像更会使你浮想翩翩、乐不思归。

0
回帖

营山帝王在哪里? 相关回复(1)

风起云涌处归途
风起云涌处归途
沙发
营山帝王难寻迹,人去诗留咏华年。
3周前 (06-10 06:41)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