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的传说有何联系?

3周前 (11-09 23:45)阅读1回复0
找个小木屋
找个小木屋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0
  • 经验值7866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5733
  • 回复0
楼主

  “莲社”指的是白莲社。民间传说唐朝末年,慧远与其别人建 立了共123人的白莲社。按照《庐阜杂记》中一些记载,我们晓得 慧远曾经写信给出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邀请他参与莲社。陶渊 明本是柴桑人,其时正隐居庐山。他一贯脾气耿曲,素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美称。

  不喜好遭到约束的他接到慧远的信后,提出 了要求。《杂记》记载说,陶渊明回信给慧远,“门生性嗜酒,法师 许饮即往”。意思是说本身喜好喝酒,若是慧远法师能允许他喝 酒的话,他才参与莲社。慧远也对陶渊明许诺能够喝酒。后来陶 渊明到了东林寺,慧远劝他参与白莲社,他又差别意了,于是“攒 眉而去”。

  明代王守仁还写诗提到陶渊明与白莲社的工作,诗那 样写道:“元公学佛欲授儒,渊明嗜酒不入社。”意思也很明显,慧 远想把佛学大义教授给一代大儒,可惜陶渊明爱喝酒而对峙不 入白莲社。慧远与莲社的关系传说渊源甚深,与陶渊明的关系当 然只是此中一些片段罢了。

  “虎溪三笑”又和慧远亲近相关。莲社以说陶潜的性格为主, 虎溪三笑则可看到慧远生活的体例了。慧远日常平凡清高拘谨,每逢 为客人送行,他都以寺庙前的虎溪为界,从不外溪,用一句话来 说,就是“影不出山,迹不入俗”。但是每次陶渊明和庐山简寂不雅 道士陆修静来访,他们老是畅谈人生大义、生活抱负、学术义理, 常常日落西山还不尽兴。

  陶渊明和陆修静辞别离去,慧远总要亲 自相送。三小我边走边谈,不知不觉送过虎溪。那时慧远驯养的 山君就会吼叫发出警告,而他们才登时醒悟,三人相视大笑,辞 别而去。有关“虎溪三笑”在后人的绘画中都有所表现,宋人李伯 时的伯莲社图》、石恪的《三笑图》都收人了那段故事。

  后来,慧 远所在的东林寺建了三笑堂,因而虎溪三笑做为美谈代代相传。 每到三笑堂,总能够想像到慧远、陶潜、陆修静三人大笑而此外 酣畅排场。

0
回帖

“虎溪三笑”的传说有何联系?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