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就是互相操纵,罕见有几分实情。北洋政府期间,政坛却有如许一对“黄金同伴”,关系属于三大铁——一路扛过枪、一路下过岗、一路分过赃。
他们就是袁世凯与徐世昌。
徐世昌在24岁时,碰到20岁的袁世凯,相谈甚欢,结为兄弟。徐世昌想去南京考科举,袁世凯送他200两白银。随后,两人的人生道路逐步分野:袁世凯入伍去了朝鲜,徐世昌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
袁世凯在朝鲜充实展现才调,博得朝廷信赖,又高攀上庆亲王奕劻,一路高升至兵部侍郎,1895年授命到天津小站督练新军。就在那时,身为翰林的徐世昌主意向朝廷申请到小站,去袁世凯的新军工做。两人的命运再次发作交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袁世凯督练新军,用德国治军之法建立了一收中国最强陆军。徐世昌总揽案牍,编写《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和《操法详晰图说》13册,在中国更先提出完好的近代化军事理论。他还造定中西连系的军造军规,与兵士谈心交心,深得拥护。两人一武一文,相得益彰,一个是“军”长,一个是“政委”,把小站新军练得服服帖帖。
两人不只合做愉快,还互相帮忙。袁世凯我行我素,曾因克扣军饷和草菅人命被人密告。军机大臣荣禄筹算对袁下手,徐世昌得知后,操纵在中央十年的关系,多方找人说情,才帮忙袁渡过难关;两人都参与了戊戌变法,在关键时刻都选择出卖维新党;袁世凯平步青云,逐渐升迁到曲隶总督兼军机大臣,然后鼎力保举徐世昌担任钦差大臣兼东三省总督。
光绪和慈禧逝世后,满清贵族排斥袁世凯,使其卸下兵权,回老家养病。徐世昌主动请辞,荣辱与共。清廷认为徐世昌忠心可嘉,不只没降职,反而升其为协理大臣。武昌起义后,北洋军出师倒霉。徐世昌在朝廷大造言论,帮忙袁世凯出山,两人一唱一和。袁世凯唱黑脸,要挟清廷,出山要有“六大前提”。徐世昌唱白脸,建议清帝退位,走向共和。在徐世昌摆设下,北洋将领64人联名发电,迫使溥仪退位。徐世昌一手辅佐袁世凯出山、逼宫、掌权,其后选择隐退。三年后,袁世凯彻底剪除政敌,力邀徐世昌出任北洋政府国务卿。
徐世昌上任之后,在全国范畴掀起“尊孔复礼”的复古运动热潮,将儒将思惟打形成支流思惟,以此引导人心。袁世凯固然十分满意,同时也产生疑心,两人逐步产生不合。袁世凯紧锣密鼓筹谋当皇帝时,徐世昌选择冷眼傍观,不问世事。他在日志中感慨:“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乡者多,则国弱;至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只可惜,此时的袁世凯野心膨胀,铁了心当皇帝,除了杨度,其他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了。袁世凯登基之日,徐世昌称病告假回家。
比及护国运动鼓起,南方各省独立,北洋大军也不听调遣。袁世凯那才如梦方醒,听取徐世昌的建议,立即打消帝造。袁世凯仍称大总统,再任徐世昌为国务卿,希望回到当初关系。然而,南方各省其实不买账。面临举国汹汹形势,袁世凯又气又急,临末前拜托徐世昌赐顾帮衬妻儿长幼,便一命呜呼。袁世凯身后,政坛又急剧动乱,徐世昌被推举为大总统,从幕后走到前台。然而,没有袁世凯撑持的徐世昌,势单力薄,屡屡被段祺瑞、曹锟等当初小站练兵的老手下欺负,最末只得退役还乡,津门养老……
参考书目:
1、《民国幕僚本相》,国际文化出书公司,2012年
2、《民国秘史》,群众文艺出书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