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4周前 (11-13 01:11)阅读1回复0
披着凉皮的糖
披着凉皮的糖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4
  • 经验值863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17263
  • 回复0
楼主

封建礼教有一套很严酷的身份品级次序,此中有一条就叫“上不拜下”,就是身份尊贵的人,不会去跪拜比本身级别低的人。关于那条品级铁律,发作过一个出格有意思的故事,仆人公仍是一“皇”一“王”,他们别离是大清圣祖皇帝康熙和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

故事是如许的,满清皇室为了暗示对儒家文化的敬重,自入关以后不只给孔子改尊号,还屡次去孔庙祭拜。

据传,有一次康熙到孔庙去祭拜,一切仪式都停止地好好的,但到了孔子墓前筹办祭拜的时候,康熙却拜不下去了,因为墓碑上写的是“大成至圣文宣王墓”。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根据封建身份品级划分,康熙皇帝是站在大清朝权利高峰的人,是登峰造极的皇帝,是不克不及给级别低于本身的“王”行跪拜之礼的。可问题是那个“王”是大圣人大教育家孔子,身为皇帝的康熙,到底拜仍是不拜,工作登时变得棘手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那件工作的矛盾点,一个是要让“皇”拜“王”,另一个是清世祖顺治皇帝此前曾经给孔子两次修改尊号,最初一次改为了“至圣先师”。要处理那个矛盾,就要先理清晰“大成至圣文宣王”是谁给孔子加封的尊号,墓碑又是什么时候立的。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从孔子漫游各国、广收学徒、著书立说,成为闻名列国(春秋战国期间)的教育家、思惟家起头,两千多年来,跟着封建王朝对儒家学派的一再推崇,统治者们就用不竭加尊号来表达对他的敬重。于是,孔子就履历了尊号不断被修改的奇异过程。

最起头,鲁哀公给孔子的敬称,也有说谥号的,是“尼父”,应该跟孔子的字仲尼有关。但那个敬称并没有被普遍利用,后世的帝王为了表达本身的崇拜之情,不竭给他修改尊号,汉平帝尊他为“褒成宣尼公”,隋文帝改尊号为“先师尼父”,唐玄宗尊他为“文宣王”……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除了“王”,也有过“帝”的尊号,西夏仁宗李仁孝给他上的尊号就是“文宣帝”。再后来,元朝的皇帝又把尊号改成了“大成至圣文宣王”,也就是孔子墓碑上写的内容。下一位给他改尊号的是嘉靖皇帝,尊他为“至圣先师”,之后清朝和民国也停止过几次修改。

回到之前的话题,孔子的墓碑是什么时候立的,碑文上写得明大白白“大明正统八年”。正统是明英宗墨祁镇的年号,也就是说,那块碑是在嘉靖皇帝修改尊号之前立的,那时候普遍利用且被各人熟知的,就是自元朝期间不断沿用的尊号“大成至圣文宣王”。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要出格申明的是,那里“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王”,跟封建品级中阿谁低皇帝一级的“王”,必然不是一个意思。因为给孔子上尊号“文宣王”的唐玄宗李隆基,本人不只去祭拜过,还写了一首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做为纪念。

康熙大帝

再说一“皇”。

康熙皇帝是大清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少年期间就表示出一代明君的潜量,他一生的功绩包罗: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摈除沙俄、加强对新疆、西藏和蒙古的办理,创始了康乾盛世等等。后世对他的评价极高,将他誉为“千古一帝”。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除了政治军事方面的功绩,他仍是一位热爱进修、兴趣普遍的皇帝,以至在某些学科上表示得令人冷艳,好比在历法方面,他颠末和一寡大臣、学者配合监测,发现了《崇祯历书》的多处错误,并催促停止了修改,命令编撰了新的历法。

他对汉文化和西洋文化都表示出浓重的兴趣。汉文化方面,他推崇礼教,推崇儒家学派,曾经明白地表达过儒家学说是治国之本,那也就有了去孔庙祭拜的契机。西洋文化方面,他对几何、代数、天文、天文等等都兴趣浓重,还会征召西洋人来教他进修。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他组织编纂出书的册本,囊括了儒家典范学说、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几何算数、天文和地图等等,此中不乏《康熙字典》和《大清一统志》那种传播后世的贵重典范。所以有人说康熙皇帝是中国汗青上学识最渊博的皇帝,是一位学贯中西的皇帝。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但做为封建皇朝次序的维护者之一,他仍是不成制止会有必然的局限性。他固然熟读儒家典范,但那只是做为稳固皇权统治的常识筹办,关于祭拜孔庙的意义理解还不敷深,才会因为身份层级的问题,在孔子墓碑前呈现为难的一幕。

孔庙祭拜

据《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戊寅日,衍生公孔毓圻率领各职官、族人在东郊跪迎东巡的康熙大帝。己卯日,康熙皇帝前去孔庙和孔墓祭拜,拜见孔庙“上行三跪九叩礼”,到孔子墓前“酹酒,行三叩礼。”

根据那里的记载,康熙皇帝在孔庙三跪九叩,然后到孔子墓前先洒酒祭奠,又拜了三拜。那么对着碑文上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康熙皇帝怎么会放弃“皇不拜王”的身份品级执念呢?

故事据说是如许的:目睹着皇帝突然停了下来,跟着的一寡大臣就蒙了,想不大白哪个步调出了差错。但很快就有人反响过来了,皇帝是盯着墓碑上的字看过以后停的,问题就应该在那个“王”字上。根据封建品级划分,那是让皇帝去拜比本身品级低的“王”。

可仪式已经停止了一半,总不克不及功败垂成,还好有人会想法子,既然不克不及降级跪拜,那就想个办法不降级吧。用一块布将阿谁“王”字遮了起来,如许的话,就当做是世祖皇帝给的尊号“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就如许,康熙皇帝顺利完成了祭拜仪式。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如许的结尾天然是大快人心,既完成了祭拜仪式,又制止了帝王的为难。美中不敷的一点是,要祭拜的是两千年前的圣人,不管中间履历过几次逃赠的尊号,始末都是孔丘孔仲尼一人,只因为被前朝的帝王送了个“王”的尊号就受影响,不免难免显得康熙大帝气度不敷宽广了。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故事已经长远,口耳相传间或已实伪掺半,但康熙大帝对儒家文化的重视,从他为政治国仍是能窥见眉目。而孔子的影响力更是从国内到国外,千年而不衰。那个关于后世有为君王对古圣先贤的祭拜故事,仍是留给诸位自行想象吧!

参考材料:

《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0
回帖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