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然而,在古代文人诗篇中,中秋却常伴随着思乡之情。那么,为什么在这个团圆的节日中,思乡之情会如此深刻地困扰着古人呢?
首先,古代交通不便,出行艰难。在这种背景下,游子的思乡之情自然就更加强烈。在杜甫的《登高》中,有“贾客崔氏病,死去无消息。不知何处归,山月照还照。”之句,表达了游子因为无法寻找家人的心酸。而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之句,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倍加深刻。
其次,古代家庭观念重,亲情意识浓。在家庭中,游子与父母、妻儿之间的情感联系尤为密切。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家人、远游他乡的游子自然会更加思念故乡。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表达了游子对故乡风光的热爱,更展现了他与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
最后,古代社会形态不断变迁,政治风云起伏。在这种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游子常常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在杜牧的《潼关怀古》中,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之句,表达了游子在流离失所的环境中,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不安。
所以,古诗中秋思乡之情之所以深刻困扰着古人,是因为古代的交通不便、家庭观念重、社会形态动荡等因素。而正是这些因素,为古人深刻而真挚的思乡之情提供了土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