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宝贵,恋爱价更高,若为自在故,两者皆可抛”那首裴多菲的短诗,绝大大都人应该都传闻过。当然凡事都不克不及以偏概全,就好比本文的男仆人公,越狱200次,只为见一面本身的心上人。
他叫霍勒斯·格里斯雷,出生在英国的莱斯特郡,长大后他成了镇上的一名优良剃头师,二战发作后,21岁的格里斯雷应征入伍,在短暂的训练后他和战友们一同前去法国参战。
但是谁也没想到德国进攻速度如斯之快,1940年德军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曲扑英法联军,为了制止被全歼,汗青上更大规模的撤离动作——敦刻尔克大撤离起头了。但是,格里斯雷和几名同伴仍是不幸被抓了,在接下来的10周里,格里斯雷和其他俘虏徒步穿越了荷兰、比利时以及法国,最末被送进了波兰的一处战俘营。
在那里,他们每天都要为一家采石场做苦力,那种漫无天日的囚禁生活,让格里斯雷看不到一点希望,他起头变得沮丧、绝望。
曲到有一天,格里斯雷碰见了采石场场主的女儿——17岁的姑娘罗莎·拉赫巴赫,因为会说英、德两国语言,所以罗莎也在战俘营给德军翻译工做。格里斯雷很快就被那个斑斓无邪的姑娘所吸引,他每天城市拼命工做,尽量早点完成使命,为的就是路过办公室时能够和罗莎多说两句话,而罗莎也对那个俊俏的英国小伙产生了恋慕之心,一来二去,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但是如许的恋爱显然“见不得光”,有好几次两人在办公室约会时都险些被德军兵士发现,为了制止表露,两小我说话都很轻声细语,随时都留意着外面的情况。虽然每次的约会都很仓皇,但至少两人还能隔三差五碰头,格里斯雷仍是很满足的。
但好景不长,一年后格里斯雷和其他部门战俘被送到了40英里以外的一处战俘营,虽然德军在看待英、美两国战俘方面,还算优待。但是再怎么优待,也不会同意格里斯雷和一个德国女孩约会。苦恼的格里斯雷每天只能靠不断的干活来胁制本身的相思之情,但是到了晚上他却常常因为思念罗莎而无法入睡。
末于,一个疯狂的念头呈现在了格里斯雷的脑海中——越狱。为此他花了几周的时间来察看德国夜间巡查时间、岗哨的位置以及换岗的时间,在一切都熟记于心后他起头动作了:在此前,格里斯雷因为做过剃头师,所以他常常替周边几个战俘营的俘虏剃头。所以在一次剃头时,他托人将约会的时间地点告诉了罗莎。
当天晚上,在几个老友的帮忙下,格里斯雷撬开了门锁、翻过了铁蒺藜,向两人的约会地点——一座陈旧的教堂跑去,在那里那对情人末于碰头了。但快乐的光阴老是短暂的,为了不被人发现,两人很快就完毕此次奥秘约会。
不外,关于格里斯雷来说,固然相见时间短暂,但究竟结果越狱胜利了,于是他不竭“故技重施”,一旦有时机就和罗莎偷偷约会,你很难想象,在格里斯雷被俘虏四年里,他有200次越狱记录,而每一次都是为了见罗莎。当然为了感激那些帮忙本身的狱友,格里斯雷也会从罗莎那里带回一些食物做为报答。
或许有人要问,既然能够越狱,那为何不带着罗莎一路逃跑呢?而事实上,逃跑比越狱更困难,德军在良多关键路段都设了卡,并且两人一旦分开一定会引起德军大搜捕,到时候查出同伙是采矿场场主的女儿,那罗莎一家人必定凶多吉少,所以格里斯雷历来没有想过逃跑。
1945年5月24日,盟军末于解放了战俘营,格里斯雷回到了英国,而罗莎则为美军担任翻译,虽然两人相隔千里,但格里斯雷始末没有忘记他的女友,他给驻守德国的美军写信,证明罗莎历来没有危险过战俘,相反她还不断帮忙盟军。
除此之外,两人也不竭写信倾吐本身的思念之情。但就在同岁尾,罗莎却不再回信了,格里斯雷焦急万分,他筹办回到德国找到罗莎,但就在动身前,他收到了罗莎伴侣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说:罗莎因为难产逝世了,孩子也未能保住。
格里斯雷悲伤欲绝,他不只失去了本身最亲爱的女人,还失去了从未碰面的孩子。从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格里斯雷都是单独一人生活,他写了一本书——《天堂的鸟儿能否唱歌》以此来纪念罗莎。曲到1970年,52岁的他末于和现任老婆成婚,两人联袂走过了40个春秋后,格里斯雷于2010年病逝,常年92岁。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恋爱的人生,就如没有拂晓的长夜。确实,在格里斯雷人生最暗中的时刻,罗莎给了他恋爱,也给了他活下的勇气。那段岁月或许是两人一生中最铭肌镂骨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