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红高粱》是我最有影响力的做品
《红高粱》的创做颇具偶尔性。
1983年,莫言参与文学创做研讨会,一些老做家提出如许一个问题:老一辈做家大多切身履历过战争,掌握很好的素材,但他们已经没精神创做,而年轻一代有精神却没有切身体验,那么以后的文学怎么来更好地反映战争,反映汗青呢?莫言其时就很不平气,站起来说:没听过放枪但我听过放鞭炮,没见过杀鬼子但我见过杀鸡杀猪,小说家的创做不是要复造汗青,而是要表示战争对人灵魂的扭曲和人道的变异,因而,没有颠末战争的人也能够写战争。
莫言那个发言可谓''傲慢''。事有人说他不晓得天高地厚。但莫言憋着一股气,为了证明本身理论的准确,他有需要尽快拿出一部战争题材小说。于是在1984年秋季,莫言起头构想一部小说。
艺术高于生活源于生活。莫言那时候心高气傲,但写小说仍是要从熟悉的生活动身。他起首想到本身的家乡,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种高粱,每到秋季一眼望不到边,为什么不把那个故事放在高粱地里?
早在1980年莫言就得到一个素材。那是他工友张世家供给的。那年春节莫言走亲访友,在张世家喝酒时工友量问道:咱们高密东北乡有那么多素材,你为什么不写,非要写什么海岛啊湖泊的,你熟悉吗?张世家于是给他讲了''公婆庙大搏斗''的故事:1938年游击队在孙家口埋下连环铁耙,伏击国外人的汽车队,打死包罗少将中岗弥的国外鬼子39人,几天后国外鬼子大队人马前来抨击,搏斗了赤手空拳的老苍生100多口,村庄被夷为平地。
其时莫言并没有太多感到。此时却触发了灵感。小说的创做十分顺利,他只用一个礼拜就创做出初稿,又用一个礼拜改抄完毕。那时《网民文学》的编纂墨伟早就盯上那部稿子,吩咐莫言写好后必然给他。但事出偶尔,有一次《十月》的编纂张守仁来看莫言,立即被那部稿子吸引,要拿归去细看。
多年后莫言回忆说:张守仁两眼放光。但那却''得功''了墨伟,要求莫言要回那部稿子。最末颠末一番周折后,墨伟又从头从张守仁那里拿回稿子在《网民文学》颁发。
与编纂们的慧眼识珠一样,《红高粱》颁发后很快引起颤动,成为''现象级''的做品。那也引起青年导演张艺谋的存眷,小说颁发几个月后,张艺谋就找到莫言,提出要改编成片子。
《红高粱》改编片子,莫言共得到2000元版权费和稿酬
那时候张艺谋正在拍摄《老井》,得知《红高粱》的动静后,9月份就赶到北京与莫言协商改编事宜。小说得到文坛高度承认,如今又有拍成片子的时机,莫言当然快乐。多年后莫言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张艺谋的情景:
其时张艺谋光着膀子,黑得像煤炭。他是左脚穿戴一只鞋,右手提着一只鞋。因为他手里提着的那只鞋的鞋带在公车上被人踩断了。我一见他,马上想起我们消费队的小队长。后来张艺谋说,我一见莫言,就想起我们消费队的管帐……于是,一个小队长和一个管帐停止了一次胜利的合做。
其时张艺谋收罗莫言的定见,莫言说:我不是鲁迅也不是茅盾,改编他们的做品要忠实于原著,我的做品你们爱怎么改就怎么改,你要''我爷爷'',''我奶奶''在高粱地里尝试原枪弹也与我无关。其时莫言抱着''事不关己''的立场:拍好了是张艺谋的名誉,拍砸了不是我的羞耻。
莫言其实不想参与《红高粱》的改编。但张艺谋希望他参与,因为里面牵扯到一些民俗性的工具。于是,莫言、墨伟、陈剑雨3人成为《红高粱》的编剧,剧本次要是陈剑雨执笔的。其时的片子改编费是800元,编剧费是1200元,2000元报答在其时算很高了。
1987年,张艺谋在高密见到莫言,把定稿的剧本拿给莫言看,莫言一看之下十分惊讶,剧本做了大量精简,他不大白那点儿工具怎么可以拍成片子?张艺谋说,片子跟小说纷歧样,那点工具就够了。好比里面有''颠轿''一场戏,剧本里只要几句话,但片子里的场景就有5分多钟。
''我奶奶''的饰演者定了巩俐,莫言担忧巩俐演欠好九儿
剧本已经定好,剩下的就是选择演员。
杨凤良是《红高粱》剧组的副导演。多年后他披露寻找演员的内情。《红高粱》的演员起点很简单,就是要找长得像的人,没有所谓功利性和炒做的设法。其时饰演''我爷爷''的是姜文,他已经在谢晋的《芙蓉镇》里有过超卓演出,但杨凤良并没有看过姜文的演出,因为''其时的设法很简单,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心里没有顾忌,清洁地一塌糊,如今找不回那种觉得了。''
因为''我奶奶''那个角色很关键,其时杨凤良去中戏演出系找演员,初步定了几小我选,包罗史可也是候选人。
当杨凤良要分开时,北影导演李文化的女儿李彤说:巩俐演那个角色挺适宜的。那时候巩俐才22岁,正在中戏演出系读2年级。于是剧组初步定了巩俐和史可二人,别离拍了两段小品,但杨凤良仍是觉得巩俐适宜。多年后张艺谋谈到与巩俐第一次碰头时说:
第一印象是秀气,伶俐。其时她穿戴一件宽大的衣服试镜,与我想象中的女配角对不上号。颠末进一步接触,发现她的性格恰是人物需要的。
如许,巩俐成为九儿的饰演者。
关于张艺谋选择巩俐饰演九儿,莫言在一起头是不满意的。
在90年代他写的《妖仙媚惑:激扬巩俐》一文中,披露了他对巩俐的第一印象:
那时候巩俐经常挑着两只木桶在县委招待所的大院里走来走去,身上穿戴不一般不类的衣服,脸上疑虑重重。
多年后巩俐回忆说,那是她在体验生活,担水都把肩膀磨破了。
但莫言仍是不看好巩俐,认为与他心中''我奶奶''的形象差距太远。
在他心目中,''我奶奶''是一朵水分充沛带刺的玫瑰,而巩俐那时候仍是一位年轻的学生。
莫言思疑张艺谋看走了眼,''于是我担忧那部戏将砸在巩俐手里。''
但是,莫言的担忧错了,当片子拍出来,莫言看到样片时,他才感应一种震撼,在色彩的运用上气氛强烈。
张艺谋找吴天明借4万块钱种高粱
张艺谋决定在高密拍摄《红高粱》。
但莫言暗示反对。第一是高密东北乡发作的变革很大,小说里描写的高粱是他爷爷那时候存在过,莫言底子就没见过,所谓如火如荼的红高粱,只不外是莫言的一个梦境。第二,小说里描写的憨厚乡亲也早就发作变革,那时候商品经济已经起头活泼,即使在农村干事需要的都是钱。
但张艺谋对峙在高密拍。
可一到高密才晓得莫言所说非虚,地里底子就没有传说中的高粱。农人们早就不种高粱了,地里更多的是小麦和玉米。于是1987年春天,张艺谋派副导演杨凤良到高密去,以每亩250元到300元不等的价格,与农人签定合同,种了100多亩高粱。其时那笔破费大约有4万块钱。《红高粱》剧组底子就没有多余的钱,那笔钱是西安片子造片厂厂长吴天明给他借来的。
吴天明与张艺谋是亦师亦友关系。1985年吴天明拍摄《老井》,张艺谋是他提拔的摄影师,后来还给他摆设男配角的角色,那让张艺谋在片子界崭露头角,后来获得群众片子更佳男配角奖。当张艺谋带着《红高粱》剧本找到吴天明,说要把它拍成片子,对张艺谋非常信赖的吴天明看也没看就容许了。但拍摄《红高粱》需要先种高粱,若是根据厂里的法式,等钱批下来再种高粱就耽搁了季节,于是吴天明到厂里给张艺谋借来4万块钱,那让张艺谋顺利种下高粱。
天大旱,县委特批5吨化肥救高粱
但是,1987年的高密大旱。
大约在6-9月间,莫言收到张艺谋一封电报,希望他能回到高密县一趟,找县指导处理高粱长势问题。接到电报后莫言就归去了。第二天,莫言见到张艺谋,张艺谋说:他们已经找了县指导,批了5吨化肥。县指导还把种植高粱的乡镇指导召集起来开了个会,要求把高粱种好。莫言听后很打动。
多年后张艺谋还念念不忘那100多亩高粱:
那时候他天天在地里转,给高粱除草浇水。高粱喜好水,一场雨事后你在地里听,四周满是参差不齐的动静,根根高粱一节一节往上窜。人在高粱中似乎置身与一个庞大的场,满世界都是绿,满世界都是响。
张艺谋第一次看莫言的小说时,就跟在高粱地里是一样的。那些汉子和女人,生存亡死散发出热力和活力,彰显着生命力之美。
万事俱备只等开拍,莫言父亲说:不要张狂,不然必遭祸害
不管怎么样,片子《红高粱》总算开拍了。
那时候还不叫《红高粱》,叫做《九九青杀口》。莫言筹办请全剧组到家里吃一顿饭。当莫言把动静告诉家人时,全家人都很快乐,他母亲、婶子忙着擀饼,他老婆到集上去采购食物。只要莫言的父亲不声不响扛起锄头下地去了。莫言父亲一再劝他:不要张狂,不然必遭祸害。
那时候莫言32岁。年纪悄悄就得到文学圈一致承认,据说老做家王蒙非常赏识他的《红高粱》。如今又被拍成片子,快乐是可想而知的。父亲思惟守旧,但莫言仍是尽量根据父亲的教导去做。
''我奶奶''巩俐其时是学话剧的,话剧都是根据剧情畴前往后拍,但片子纷歧样,第一场戏就是有了孩子之后,从桥上跑到河边来蹲下,那其实是剧情后半段的戏份。
巩俐究竟结果是初出茅庐的小姑娘,那可把她难为坏了,一上来就拍结尾的戏,那怎么演?但是张艺谋说:''你就想演到那里了,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然后与巩俐一路阐发剧本。那时候拍片子讲究依赖剧本的复原度,以及导演和做家,所以各人一路研究剧本。巩俐后来说,那段履历让她很思念。
巩俐参与拍摄《红高粱》只得了200元片酬。在那时候她已经很满足了。究竟结果剧组管吃管喝,没有花钱的处所。
《红高粱》在国际影坛上斩获大奖,张艺谋冲动地一夜没睡。过后莫言说:片子比小说影响大
1988年9月10日片子在国内上映,火红的高粱地和兴旺的生命气息家国情怀很快俘虏了不雅寡。
其时一张片子票才几角钱,而《红高粱》的票价竟然被炒到了10块钱。最末影片的票房是4000万元,在其时已经是相当高的票房了。而那部片子的总投资才70多万元。初出茅庐的张艺谋可谓实现了开门红!
余玉熙是原柏林片子节中国选片人。1987岁尾,片子局已经选派陈凯歌的《孩子王》参赛柏林片子节,但后来陈凯歌却主动放弃柏林选择去了戛纳,因为那个工作,片子节主席哈德尔颇为责怪余玉熙。余玉熙于是告急与国内联络,看看有没有片子厂从头选派片子参赛。那时候已经是9月,柏林片子节的报名工做已经在9月底截行,于是西安片子造片厂的杨凤良向余玉保举了张艺谋的《红高粱》,余玉熙其实不认识张艺谋,就让杨凤良赶紧给她寄材料及照片。很快《红高粱》的拷贝送到柏林,哈德尔主席在看到样片后冲动地说:''那恰是柏林片子节需要的片子。''
于是,《红高粱》斩获柏林片子节金熊奖。
那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片子。
那时候张艺谋只要38岁,姜文25岁,巩俐23岁。
多年后张艺谋回忆说:第一次参赛,底子就不晓得端方,跟一群中国留学生到东柏林玩耍去了,曲到晚上11点钟才回到酒店。因而当获奖成果出来的时候,翻译李定一底子就找不到他们。
我至今忘不了李先生其时十分焦虑又兴奋的脸色,他说,出大事了,如今不克不及说,回房再说。成果他在电梯里就不由得说,我在柏林国际片子节当翻译几十年,固然有无数中国片子前来参赛,但获奖可是第一次啊!
80年代的中国,迫切需要在文艺上获得国际承认。《红高粱》在国际片子节上获奖是中国片子第一次。张艺谋冲动地一夜没睡,他起首想到的是,柏林片子节那个''红绣球''并非打在张艺谋一小我身上,而是整个中国文艺界都扬眉吐气。其次,那些关心帮忙我的伴侣该多么快乐。
无论如何,''红高粱''都是其时一个现象级的做品,小说和片子都获得不俗成就。莫言说:片子的影响确实比小说大得多,小说只是在文学圈子里出名。但片子给人一种崭新的视觉感触感染。
1988年莫言春节后回北京,深夜走在马路上还听到有人高唱''妹妹你斗胆地往前走''的插曲,可见片子不得人心的水平。毫无疑问,片子促进了小说销量,那让莫言把《红高粱》从中篇小说拓展生长篇小说。2000年,''百年百种优良中国文学''评选出炉,莫言的《红高粱》鲜明在列。小说成就了片子,片子也成就了小说。就像莫言说的:碰见张艺谋如许的导演我很幸运。
多年后张艺谋回忆说:《红高粱》无论在片子形态和精神情量上,都没有想学谁,我就是想缔造一种地地道道的民族气量和气概。在所有颜色中我最喜好如火似血的大红色,在面临国外侵略者对生命的踩踏时,生命末于以最原始的,最素质的体例停止对抗了,那看起来是多么地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