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文音译,旧译“泥日”、“泥洹”等,意译“灭”、“灭度”、“寂灭”、“无为”等;或称“般涅槃”、 “般泥洹”,意译“圆寂”等。释教名词。是释教全数修习所要到达的更高抱负,一般指断灭“生
死”轮回然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据认为,人们处到“存亡”,原因在有苦恼和各类思惟行为,
出格是世俗欲望和别离长短之不雅念。
浬槃即对“存亡”诸苦及其根源“苦恼”的最彻底的断灭 《大乘义章》卷十八:“灭诸苦恼故,灭存亡故,名之为灭;离寡相故,大沉寂故,名之为灭。”《大乘 起信论》:“以无明灭故,心无有起;以无起故,境界随灭;以人缘倶灭故,心相皆尽,名得浬槃,
但大小乘的详细解释不同颇大。
据《肇论•涅槃无名论》介绍,小乘以“灰身灭智、捐形绝虑”为 浬槃,即彻底灭亡之代称。大乘反对那种说法。《中论》等以实相为浬槃:“诸法实相便是浬
槃,(《不雅法品》)而实相又即人缘生法上之“空性”,故与“存亡”世间无有区别。“五阴(即五 蕴)相续,往来人缘故,说名世间。
五阴究竟结果空、无受、寂灭……世间与浬槃无有别离,浬槃与世
间亦无别离。”(《不雅涅槃品》)由“无别离”也反对离开世间去逃求超世间的浬槃。但大乘究竟结果 把涅槃当做成佛之标记,一旦证得,就是全能的神。《大浬槃经》把浬槃说成是具“常、乐、我、
净”四德的长生常乐之佛身。
在释教史籍中,凡是也做为灭亡的代称。涅槃的分类良多,一般分 有馀涅槃和无馀浬槃两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