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晴楼及其仆人
李修易、戴熙虽各自创做了《倚晴楼图》,但描画对象均指江南汗青上的名楼——倚晴楼,且与倚晴楼仆人黄燮清有关。
倚晴楼今不存,故址在今浙江省海盐县武原街道,现为江南名园绮园的一部门。本为清代海盐籍戏曲家、诗人黄燮清所属拙宜园中的“晴云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黄燮清将年久失修的晴云阁,翻建成二层小楼,并取黄庭坚《登快阁》中“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工具倚晚晴”之句,将“晴云阁”改名“倚晴楼”。咸丰十一年(1861),倚晴楼与拙宜园不幸毁于战火。
黄燮清(1805—1864),初名宪清,字韵甫,清代戏曲家、诗人。浙江海盐人。清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在湖北任职,客死异乡。黄燮清谙琴艺,精绘事,工诗词,著有《倚晴楼诗集》《倚晴楼诗余》《倚晴楼七种曲》,编有《国朝词综续编》。
做者与文献记载
《倚晴楼图》(李绘本)做者及其他相关介绍,嘉兴及海盐方面研究阐述颇多,在此不做反复。《倚晴楼图》(戴绘本)做者戴熙,在清代中晚期中国画坛占有重要地位。
戴熙(1801—1860),原名邦熙,字醇士,号榆庵,清代官员、画家,浙江杭州人。道光壬辰(1832)恩科探花。咸丰十年二月二十九日(1860年3月21日),承平军初次霸占杭州。戴熙做为杭州处所团练督办,自感无脸再向朝廷交代,于是当晚投水自尽,后清廷逃赠谥号“文节”。
戴熙以身殉清,关于一名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医生来说,那可能是最名誉的死法;但从艺术的角度说,那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丧失。
戴熙是清代四王以后最出色的山川画家之一,与同时代的方薰、奚冈、汤贻汾齐名,并称“方奚汤戴”。
关于戴熙所绘《倚晴楼图》及戴黄(做者、楼主)之间的关系,鲜有记载,检索文献,共有三条相关信息。
1.清末民初杭州籍金石学家、藏书家吴士鉴所著《含嘉室诗集》卷七《题戴文节为黄韵珊先生做倚晴楼图》。
2.中国美术学院女博士梅雨恬《戴熙绘画气概研究》第52页:戴熙与黄燮清多有来往……1858年又为他画一横幅,跋曰:“廿载相违老可知,倚晴楼上系相(人)思。近闻日月桃华下,自定新诗校旧词。涩墨枯豪不敷传,画中晴昊却天然。予(吾)家亦构春波榭,新(垩)壁能无妙画悬。韵珊能画故及,韵珊九兄属做倚晴楼图,因题二绝乞正。”
3.诸暨籍旅杭学者陈侃章《远去归来的今天》第38页:我在诸暨县志办主持编撰《诸暨县志》的同时,还为诸暨文化留下了一点其他工具,……与此同时,我们还保藏到清代画家戴熙的《倚晴楼图》……我分开史志办后,那些珍品能否存在抑或移交,已不得而知。
清 戴熙 倚晴楼图 31.6×271cm 诸暨市档案馆藏
图跋印释读考辨
《倚晴楼图》(戴绘本)为横幅长卷,镜心纵高31.6厘米,横长271厘米;全轴纵高32.8厘米,横长1050厘米。
最右边由清代杭州籍书法家、金石篆刻家毛庚所题写的“倚晴楼图”四字,落款为“西堂毛庚”。没有毛庚相关印鉴,但有两款白文印鉴“诸暨陈氏清惠堂世守图书”、“清惠堂珍品”。
毛庚(?—1861),原名雝,字西堂,清代书法家、金石篆刻家,浙江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杭州为抵御承平军入侵,筹组团练,毛庚跟随戴熙、万青藜负责详细事宜,后不幸战死。
《倚晴楼图》主体画面纵高31.6厘米,横长104.9厘米。画上静湖、远桥、竹树、山石彼此映托,简洁明快。几幢草屋掩映于茂林修竹间,意趣盎然。画面中间,倚晴楼坐落于湖畔,楼上有一人倚栏远眺秋景,该是楼主黄燮清本人。整幅画卷,墨笔浓淡相宜,设色温润淡雅。倚晴楼下湖面安静,远处小岛木桥相连,虽寥寥数笔,却勾勒出悠远意境。在画之中上角,落有戴熙后记,交代了绘造《倚晴楼图》的时间和缘起。跋曰:廿载相违老可知,倚晴楼上系人思。近闻日月桃华下,自定新诗校旧词。涩墨枯豪不敷传,画中晴昊却天然。吾家亦构春波榭,垩壁能无妙画悬。戊午十月。韵珊九兄以新刊倚晴楼诗集见贻,并属做倚晴楼图,因题二绝并乞哂正。醇士戴熙。
此后记与梅雨恬《戴熙绘画气概研究》所录后记根本不异,但个别字句有差别。
《倚晴楼图》(戴绘本)主体画面钤有八款印鉴,此中三款属戴熙,即“何必见戴”、“鹿牀”、“熙”,均为白文。另五款“汉太邱长六十世孙”、“公亮睍福”、“实赏”、“畸园秘藏”、“惟庚寅吾以降”,皆为保藏者陈遹声印鉴。
主体画面左侧有后记四通,题写定时间先后挨次从右至左摆列。最右一通为倚晴楼主黄燮清记于咸丰戊午嘉平腊八日,即1859年1月11日,后记下钤有黄燮清之字“韵珊”印鉴,跋曰:
羡君翰墨吐长虹,写出晴昊万象融。无数云山逃腕底,多少书卷富胸中。秀士自有消闲福,隐者争传咏物工。展罢此图三叹绝,秋深犹可听归鸿。
余确嗜井东居士,画法无时史纵横之习。盖胸富邱(丘)壑,意在诗书。此图求之五载,一旦获之,不减贫子拾金之乐,拆池成卷,爰识岁月,以告来者。戊午嘉平腊八日,倚晴楼仆人并记。
其余三通为陈遹声所题,兹录如下:
古律宫商世莫知,寀音按拍费寻思,倚晴楼上谱新曲,玉茗应焚四梦词。韵珊善词曲谱传奇,白云堆里诗句传,丹青历来贵天然,文节受命,时有撒手白云堆里去之句。前人论画神逸,上有天然品,忆得戴园校书,日瞻公遗像影堂悬。光绪乙亥(1875)后余校书于戴前园十二年,己未闰中元日次文节韵。后学诸暨陈遹声。
西吴光景近寡虹,轻暖嫩凉气候融。晴霭抹山明远际,游丝袅日漾空中。向阳鳞瓦凝光丽,秋色鸥波点笔工。读画焚香题句罢,倚楼穷目送飞鸿。八初一又次黄孝廉韵。
海盐黄韵珊孝廉,当嘉道盛时,才名满全国,其所谱传奇,曲[去][欠]颉颃玉茗奴、隶圆海、桃花扇、长生殿诸曲,则自郐以下矣。文节为其写倚晴楼图,着意一晴字,题诗云“画中晴昊却天然”,无限神妙,七字尽之晴窗,展玩神游天际,不单荡魄怡情也。骏公又志。
以上三通题跋下钤印鉴三款四枚,此中“遹声私印”一式两枚,其余为“紫石山民”、“畸园世泽季侃永保”。印鉴中提到的“遹声”即陈遹声,“季侃”即陈季侃,两人系父子,为《倚晴楼图》(戴绘本)两代保藏者。
陈遹声在《倚晴楼图》(戴绘本)上先后三次题跋,初次落款时间为1919年9月8日;第二次为1919年9月24日;第三次题跋时间不详,但从“又志”两字揣测,应在1919年9月24日后不久。
保藏者和流转情况
陈遹声(1846—1920),原名濬,字蓉曙,号骏公,别名悔门、紫石山民,晚清官员、诗人、鉴藏家,诸暨枫桥陈家人。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后署松江知府、江苏道台等职。
陈遹声为文骏迈雄健,与时人翁同龢、李慈铭等齐名,并富保藏,且对古董字画鉴赏造诣极深。
陈季侃(1883—1952),名訚,别名彦惠,小名宝迦,陈遹声幼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1920年,任甘肃省省长。其后,因不满官场败北,弃官回乡闲赋。1950年,经马一浮保举,担任浙江文史馆馆员。
毫无疑问,黄燮清是《倚晴楼图》(戴绘本)第一保藏者。民国初年,则被陈遹声所保藏,从三次题跋及内容来看,陈氏对画卷原仆人黄燮清、做者戴熙非常钦佩。陈遹声逝世后,该图由陈季侃递藏,陈季侃没有在卷轴尾部空白处题跋,但钤有“畸园世泽季侃永保”一印。《倚晴楼图》(戴绘本)是什么时候,如何流出陈家的?没有相关线索,后来辗转到了王松泉手中。1985年,诸暨县志编辑委员会向诸暨籍各界人士发出征集通知布告,不久,王松泉便把该图捐献给诸暨县志编辑委员会办公室。1991年8月14日,诸暨县志办又把该图移交给诸暨市档案馆永久保留。
综不雅有着160多年汗青《倚晴楼图》(戴绘本),其背后竟串联着一座悲楼(倚晴楼存世仅14年),三位悲剧人物(黄燮清、戴熙、毛庚),展卷难免伤感,但做为画卷自己,虽屡历战火,数易其主,但最末有惊无险,平安无事,正所谓人世沧桑,倚晴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