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字狱之一的“明史案”,究竟是怎样的案件?
作者:史遇春
历史一再证明:
一切力图用磨灭文字的方式残害读书人的结果都是徒劳的!
一切力图从文字上对读书人进行封杀的统治者都是心虚胆怯的!
须知,磨灭文字的结果,往往都会适得其反:
在历史进程中,那些磨灭文字的过程,都会被记载得更加清晰、更加细致。
心虚胆怯的统治者拨弄文字的结果,最终,也会被文字拨弄。
虽然,我很不喜欢、也不认同这种相互间可以回力反弹的“拨弄”,但是,历史事件却一再地重复着这样回力反弹的事实。
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历史、读历史、感受历史、分析历史,可是,每每遇到历史中以文字为由头,进行迫害的事件时,我还是会禁不住愤怒。
这里,我先对自己说一声:
忍住!
下面,就根据清代佚名氏的笔记《康雍乾间文字之狱》中的《庄廷鑨之狱》一节,来说一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朝最黑暗、最 *** 的大狱之一——明史案的简略始末。
这里面,有统治者的卑劣、更有个人的卑鄙……
不多说了,还是一起仔细看吧!
明朝的相国,乌程朱文肃公(国桢),曾经著有《明史》(一说为《明史辑略》)一稿。
朱文肃的《明史》,其中的主要部分,已经刊行于世了;没有刊出的部分,主要只剩下《列朝诸臣传》了。
除了义满受封、争贡之役、壬辰倭乱这种众所皆知的大事件,明朝与日本还有哪些交往的故事?
满清入关之后,坐拥半壁江山的南明福王政权难以抵挡清朝铁骑的锋芒,很快土崩瓦解,抗清中心从江淮转向闽浙一带,福建唐王朱聿键的依托,昔日的海盗,如今的军阀郑芝龙,决意降清,其子郑成功则不愿意为人鱼肉,继续在厦门抗清。随着唐王被杀,福州沦陷,郑成功面临着清朝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援,郑成功凭借自己是中日混血这一得天独厚的身份,向日本江户幕府伸出橄榄枝,九州的萨摩藩确实也给予了郑成功一定程度的支援。华裔日本作家陈舜臣有本书就叫《郑成功》,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描绘了这个小名福松、坚持在福建沿海抗击清军的民族英雄,国姓爷郑成功的一生。
除了郑成功,南明政权也向日本发出援助请求,正当江户幕府在探讨是否要参与明清战争时,南明政府已然垮台,于是江户幕府就抱定闭关锁国的政策,不再以国家身份介入明清战争。
国姓爷郑成功
江户幕府第三个将军 家光
南明为了自救曾经派人去日本请求幕府出兵,事迹载于黄宗羲《日本乞师记》。
日本三十个岛,每岛各有王统之。其所谓东京者,乃国主也;国主曰京主,拥虚位而已。一国之权,则大将军掌之;其三十六国王,则如诸侯之职。萨摩王于诸岛为最强,王与大将军为首尾。
(这里讲了中国人所理解的日本体系)
乙酉秋,唐王隆武加水军都督,副黄斌卿驻舟山。其冬,崔芝遣人至萨摩岛,诉中国丧乱,愿假一旅,以齐之存卫、秦之存楚故事望之。
(唐王隆武希望日本出兵支援南明,但是被斥责)
斌卿止之曰:“大司马余煌书来曰:‘此吴三桂乞师之续也。‘”(这里应该指的是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戊子,御史冯京第谋于黄斌卿,偕其弟黄孝卿往日本。至长琦岛...日本拒之,甫退一日,而京第至,故 *** 同于外国...京第因致其 *** 。萨摩王闻长琦王之拒中国也,曰:“中国丧乱,我不遑恤,而使其使臣哭于我国,我国之耻也。”与大将军言之,议发各岛罪人出师。京第还,日本致洪武钱数十万。盖其国不自鼓铸,但用中国古钱;舟山之用洪武钱由此也。
(南明使者受困长崎不得见幕府将军,萨摩藩决定援助南明以铜钱,但最终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