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只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汗青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变革而牺牲的典范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别在群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情投意合的小团体。事实上,在履历、性格甚至政见上,他们之间颇有差别之处,其实不能一概视之。继最豪气的谭嗣同、最有才的林旭之后,今天堂历君给各人介绍一下被兄长光环覆盖下的康广仁。
无论是做为独树一帜的学者,变法期间的政治新星,仍是后来的大清头号通缉犯,康有为都是阿谁时代的风云人物。相形之下,比他小9岁的胞弟康广仁远没有那样光芒耀眼的形象,在群众视野中完全被吞没在兄长的光环之下。
康广仁出生7个月后,父亲康达初便因肺病逝世。他本身也是少小多病,康有为在一首悼诗中描述为“如幼多疾疹”,“竟然幸长成”。他18岁那年,康有为又得了一场沉痾,最初服了西药才得以痊愈。他曾到广州,在美国医生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创办的博济医私塾进修西医,与那些家庭履历大要不无关系。
康广仁父亲早亡,长兄如父,生长自须康有为搀扶。他一贯厌恶科举,考取功名天然是指望不上的。在他22岁时,其时在外游历的康有为给他写了一封信,提出两条道路任他选择:一是由康有为帮忙,捐个小官来做;二是按他本身以往的设法,“专走香港洋务”——那指的大约是洋行买办一类的职业,康广仁学过一些英文。最初,他选择了前一条路,捐了个从九品的巡检,在杭州当差,但只做了一年就弃官而去。
之后,康广仁随兄长参与了一系列维新事业:兴办广州的粤中不缠足会、上海的不缠足会、大同译书局和中国女私塾,还担任了澳门《知新报》的总理。1898年春,他从广东远道进京,原因是为了陪护病中的梁启超。梁启超痊愈之后,变法已垂垂展开,康有为那位大红大紫的名流,也是忙得不成开交,白日讲学见客,车水马龙,夜晚则草拟奏稿,策动言论。于是,康广仁留在北京为兄长当起了秘书。其实,对康有为其时的活动,他是很有些观点的,觉得“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办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因而树敌过多。究竟结果知兄莫若弟,那五个“太”字,确实戳中了康有为的软肋。他力劝康有为抽身而退,但底子无法说服兄长;想让康有为出使日本以便逃难,也是无果而末。最初,康有为在慈禧下拘捕令的前一天出京南下,康广仁却没有走。他栖身的南海会馆(在米市胡同),出了巷口即是菜市口。
据那位老狱卒说,康广仁在狱顶用头碰墙,大哭:“天哪!哥子的事,要兄弟来承当。”《申报》则报导,他临刑时“面色如灰土”。见惯了史乘中舍身殉难的烈士,人们或许会觉得康广仁如许过分窝囊。但他究竟结果不是谭嗣同,没有为变法而流血的觉悟,也没有想到,寂寂无名的本身会背上谋反的功名。他更大的罪行,就是身为康有为的弟弟。幸亏此时已不流行“株连九族”,屠刀还没有举到他在南海的亲眷头上。康有为编造了一个故事哄骗母亲,说康广仁逃到蒙古,落发出亡,还不时伪造一封家书。
六君子殉难之后,因为康广仁在北京已无亲朋,他的尸首一时无人收殓,曲到天黑才由南海会馆的长班带走埋葬。1900年,康有为的门徒梁尔煦奥秘进京迁走遗骸。又过了16年,康广仁刚才在江苏茅山入土为安。
康广仁,名有溥,广东南海人,1867年生,1898年9月28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