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西农民捡到一个“骨灰坛”腌咸菜,没想到竟是顶级国宝
1987年,广西一农人偶尔捡到一个烧毁的“骨灰坛”,拿回家后老婆觉得倒霉,要他扔掉,他却偷偷用来腌咸菜,没想到竟是顶级国宝!
1987年,为了普及农业种植手艺,广西横县农业手艺中心举办了一系列的手艺培训讲座。一天,本地擅长耕田的农人老苏,照旧到手艺中心参与讲座。课余时间,他正在走廊闲逛,突然发如今一个角落里,有一个烧毁的青花坛子。
老苏猎奇地走近认真一看,突然大吃一惊,上面竟刻着精巧的图案。
“那么精巧的青花坛子,怎么会遗弃在走廊角落里呢?”,老苏心生疑惑,便四处探听。一问才晓得,那个青花坛子的来历。
那是在七年前的1980年,广西横县农业手艺培训中心新建一栋办公楼。工程项目批准后,施工队便入场起头严重功课,合理农人工驾驶推土机平整一处土坡时,突然在地下1.2米,推出了一个口大肚鼓的青花坛子。
一看挖到了工具,工地上的人赶紧跑过来围不雅。各人看着那个坛子议论纷繁,都说不出那个坛子是啥工具。就在那时,一个上了年纪的老民工,突然眉头紧皱,他高声地喊道:“哎呀!实是得功祖先神灵了!咋会把骨灰坛子挖出来了……
在其时的年代,因为深受传统不雅念的束缚,本地民间传下一条不成文的端方:埋在地下的瓷罐、瓷坛,一般都被认为是用来拆骨灰的器具,属于阴间的鬼用之物,是不克不及拿回家的,不然就会带来霉运。
一想到那个端方,有个年轻的小伙就拿起铁锹,筹办将那个坛子拍碎。然而老民工却高声阻遏:“万万不克不及打碎!那工具碎了,就要粘上霉运!不吉利!”
因为被认为是拆骨灰的死人之物,所以那个坛子出土后,成了烫手的山芋,各人谁也不肯意要,也不敢打碎随意丢弃,于是便随手放在了农科所的走廊里。那一放,竟然就是七年。
现在,那个遗弃七年的“骨灰坛子”,正好被老苏碰见。一眼就看上那个坛子的他,赶紧向手艺中心的指导请示,希望把那个坛子捡回家腌咸菜。指导听到那个恳求后,也是喜出望外,因为那个倒霉的破坛子,他不断不晓得若何处置掉,现在正好有人接手,于是当即使暗示同意。
老苏将那个坛子带回家后,老婆正都雅见,便问:“那坛子是哪里来的?”。老苏便将工作的原委告诉老婆,哪晓得老婆听后当场就火冒三丈,当即发火让他把那个倒霉的坛子扔掉。然而老苏心里却十分舍不得,于是便偷偷留下来腌咸菜。
然而,因为本身腌咸菜的手艺不高,再加上坛子瓶口太大,没有配套的盖子密封,因而老苏腌出的咸菜口味欠安。随后不久,他又突发奇想,相继在坛子里种起了玉米、绿豆、芝麻,因为他种植经历丰硕,长势十分喜人。
两年之后,县文化站到本地停止文物庇护宣传,鼓舞村民交出自家文物停止普查注销。颠末宣布道育,老苏意识到自家捡来的阿谁“骨灰坛“,很可能是文物。于是便主动将那个坛子上交到本地文物站。然而因为那种坛子非常少见,工做人员看了半天,也不敢确定那坛子到底是实是假。
本着对负责任的立场,本地专家立即将那个坛子摄影,并将照片寄送到国度文物局做进一步判定。国度文物局收到那组图片后,立即组织专家停止研究,初步判断那个坛子上图案便是:元代青花人物故事——尉迟恭单鞭救主。
随后,国度文物局立即派出专家构成员立即前去广西停止实地研究。颠末现场判定,那个“骨灰坛子”的身份最末揭开了庐山实面目:它竟是元代青花瓷,被定为国度一级文物,属于顶级国宝。
据研究统计,那件元青花瓷罐,高度为30厘米,口径宽度为22厘米,腹径长度为36厘米,底径长度为19.5厘米。罐体上的图案气焰恢宏,主题为“尉迟恭单骑救主”,一共描绘了七个隋末汗青人物,此中最为出名的三位别离是:李世民、单雄信、尉迟恭。
在隋朝末年,因为隋炀帝横征暴敛,比年征战,大兴土木,招致民怨沸腾,苍生揭竿起义。跟着大浪淘沙般的争夺,各路起义兵最初只剩下三收:一收为定阳刘武周权力,一收为洛阳王世充权力,第三收为太原李渊权力。
三收权力犹如三国期间的魏蜀吴,鼎足而立。为了夺得最初的帝业,他们互相征伐。有一次,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带兵征伐王世充,与王世充手下上将单雄信对阵于洛阳。一天,李世民到前线侦查敌情,然而不幸的是,刚好被单雄信率领的500马队包抄。
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恭犹如天兵降临,骑马飞驰而来,胜利将李世民救出险境。那就是出名的“尉迟恭单骑救主”的故事。
有趣的是,在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保藏了一款统一题材的元青花罐,两者差别的是,横县出土的那款瓷罐,少了擎旗的武士,而多了一战败的唐将,两者比拟而言,横县的元青花图罐更显得出彩。
那么那款元青花瓷罐的价值几呢?据现有拍卖纪录来看,同样规格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2.3亿的天价,而那件“尉迟恭单骑救唐王”图罐,在艺术价值的的精巧水平上更胜一筹,价值也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国度也没有忘记昔时为国献宝的农人老苏,本地政府为了表扬他的无私品量,拨出500元专项奖金做为对他的奖励。几十年后的2021年,横州市博物馆又举行专门的颁证仪式,为老苏颁布了象征高尚荣誉的捐赠证书。在此,让我们向为国捐宝的他致敬!